打造文明楼道 营造文明新风
楼道虽小,文明事大。文明楼道评比工作是促进楼道文化建设,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效的重要一环。自“文明楼道评比”工作开展以来,子胥社区结合各小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评比过程,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改落实,将“文明楼道评比”工作作为服务群众、完善社区管理项目的重点工作。子胥社区文明楼道工作推进情况如下:
一、工作进展
自2020年8月份开始启动“千个楼道争红旗”文明楼道评比活动以来,子胥社区参与评选人员60余名,累计评选出文明楼道222个。 评比人员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各小区物业、居民小组长、微网格长构成一个评比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五人。评选标准参照“5C+1”标准,评选结果将在社区公告栏中贴出予以公示并为文明楼道颁发流动红旗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文明楼道发展不均衡,呈两极分化态势
开展“文明楼道评比”工作以来,各小区已初具成果,部分居民能自发组织清扫保证楼道干净、整洁,无堆积物。但还有部分楼道依然存在着脏乱差的情况。以子胥苑小区为例:30幢-40幢楼道状况普遍较好,共评上7个文明楼道占整个子胥苑文明楼道百分之28。而10幢-20幢情况则较差没有一个楼道能评上,出现好的楼道越好,差的楼道没有进步的情况。
(二)个别居民配合度不高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子胥社区居民较多为拆迁户、租户,多次搬家积累了大量的旧杂物不愿舍弃,导致楼道长时间被堆积物占据。二是个别居民利用车库、绿化带等区域开展废弃物回收、修理电瓶车等作业极大的破坏了楼道环境。这种情况下,居民自然对争创文明楼道失去热情,导致楼道状况止步不前。
(三)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后居民未养成投放习惯
由于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开展时间尚浅,小区撤桶并点后,一些居民嫌走到收集点距离远、麻烦,或是不知道到哪去扔垃圾,干脆就把垃圾扔在楼道、绿化带中,有的甚至直接扔在电梯里,造成了负面影响,对争创文明楼道活动极为不利。
三、工作思路建议
(一) 以点带面,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针对文明楼道两极分化的情况,确定各个小区中较差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找“陈年硬骨头”楼道下手,组织支部党员和楼道长入户走访,了解业主思想实际,解决矛盾和问题并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在确保不出现问题返潮现象的情况下授予文明楼道旗帜。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引导周边居民见贤思齐,争创文明楼道,激活居民自治热情,打破楼道环境止步不前的僵局。
(二) 扎实开展各项活动,深化文明楼道影响力
每月定期组织业委会、党员楼道长、微网格长、热心居民开展“文明楼道评比”总结活动,群策群力不断优化评比细则,扩充评比队伍,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社区各项活动,加大对“文明楼道评比”活动的宣传力度,不断深化文明楼道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居民自治精神。
(三) 合理使用睦邻基金,增强居民“获得感”
居民喜好各不相同,对于睦邻基金的使用不能是一刀切直接发放现金或是等值的物品。应当组织楼道长针对各自楼道的居民征集意见,一方面意见征集过程中极大地拉近了楼道中居民之间的距离,加深了了解,另一方面随着睦邻基金的使用,居民在拿到实实在在的物品后进一步增强了“获得感”,提升了凝聚力,形成了争创文明楼道,互帮互助共同努力的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