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你的功夫,我的武侠梦

记得小时候,看的最多的就是根据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什么《鹿鼎记》,《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神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可以这样说,他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小时候拿着一把木头做的剑,就会幻想自己是武侠人物,武功盖世,自己当武林盟主多威风啊,还可以有隔壁的小花倾慕我,那时候的想法多天真,但是却很快乐,很快乐,相信有很多人和我有着同感。

知道这些电视剧是金庸写的时候,我记得那时我还在上小学三年级,还是四年级来着,忘了,但是我却记得起,自己的语文老师是金庸的忠实粉丝,他那时就有四十多岁了,现在应该还健在吧。上课孩子们不听话的时候,他就会把粉笔当做武器,隔空弹指,也就是弹指神功,弹向我们,还要加上一句:“歹人们,速速回到自己的位置,不然休怪我不客气了!”每次他说完,全班都会哄堂大笑。金庸去世,对他来说或许是个惊雷吧。

500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至2018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知名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四大才子,其实现在我都觉得,金庸的小说里,主人公有他自己的影子,这应该是他自己故意设定的吧。

1924年3月10日,出生于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

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

1936年入嘉兴一中读初中,离开家乡。

1937年日军入侵,因战事而随学校辗转余杭、临安、丽水等地,后1938年于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

查家是当地的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500

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所以金庸的成功不是偶然,他从小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加上自己的勤奋,有着广博的知识,也许就是他对中国武侠的向往,才写出了属于自己的武侠小说,这是一个追梦人成功的典范啊,我们还在等什么呢?

虽然香港影坛往日的辉煌不再,但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地位现在还没人能够替代。祭奠。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