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的力量极限就是三八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方的力量极限就是三八线。
我们要是把第三四五次战役连一起看,就可以看出来了。第五次战役实际上是第三四次战役的重复。
一开始都是我方进攻,突破三八线。
但是志愿军进攻达到顶点后,一旦美军开始反击,因为后勤和地形的原因,志愿军不能有效坚守防线,导致在转移中我方遭受重大损失。
这个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指标是志愿军被俘人员,中美双方对志愿军被俘人员总数都没有问题。
但是具体到战役分歧较大。
国内普遍引用的是徐焰教授的数据。
徐焰 战争中的俘虏 89-90页
我来列举一下国民党方面的数据,之所以我会列举这个数据,是因为最后志愿军大部分人员都被裹挟去了台湾,他们对此有精确的统计。
下图是志愿军按战役的被俘人员的统计:
文字是:
其中華籍戰俘占了21,300 人(第一次戰役俘虜約500 人,第二次800 人,第三次2,500 人,第四次9,000 人,第五次約8,500 人)。
资料: 周琇環 接運韓戰反共義士來臺之研究 國史 館 館刊第二十八期(2011 年6 月),頁115-154
所谓华籍战俘即志愿军战俘。
由此看见一旦过了三八线,我方被俘人员迅速增加。
也就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当时我方的力量极限就是三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