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认真抗疫的医院又流血又流泪

【本文由“天接云涛连晓雾”推荐,来自《卫健委发话要过“紧日子”,大批公立医院预算紧缩5到7成》评论区,标题为天接云涛连晓雾添加】

    guan_302

    昨天才看了我们本市唯二的两家三甲医院(一家人民医院,一家中医院,)不看我都不知道,本市人民医院的固定资产高达17亿,中医院高达10亿,2021年度人民医院预算支出也高达数亿(主要是百万级医疗设备及工资,院区新建等日常支出),但卫健委支付似乎仅2500万,其余的好像是非税什么玩意,按理说所有的公立医院应该都是挣钱的,这些钱是不是停在医院的账户上自己花呢,还上交国库等再下拨呢。

公立医院是非盈利机构,非盈利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像公司可以分红可以有账面上的利润,公立医院的所有收入都将投入到扩大、改造、增强和维持上,包括扩建、增加设备、增强专家、人力成本等,所以,你看到的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比较高。

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不像公司有股东投资(现在可能有部分改革,可以接受少部分社会资本,但不能超过50%),基本都是自己本职那摊事的收入。

去年由于突发疫情,对公立医院来说基本上承担了巨大的社会抗疫成本,国家补贴是杯水车薪,公立医院购买防疫设备、投入抗疫人力物力、参加社会公益等,都是自己掏钱,去年一年的抗疫投入成本巨大。

而去年的收入却大幅减少,因为全社会都在抗疫,因此看病住院的人数降低非常大,能不去医院就不去了,医院这一出一入的反差让所有公立医院都启动了降本程序,首先就是医生的收入降低,医生去年的收入降低50%是常见的。

去年疫情对公立医院是一个巨大考验,对全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反而是最受伤的。

这次卫健委提出过紧日子,其实不提也已经开始紧日子了,但作为旁观者,建议国家是不是应该给予公立医院适当的补贴呢?把去年个公立医院自己花钱买的各种抗疫设备和物资以及加班费用给承担一下是不是更好呢?公立医院为抗疫付出这么大,最后让人家自掏腰包,这说不过去啊!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