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输出是个结果,不是目的,也不是非要具有民族性,本质是产品做出来要满足市场

【本文来自《现在中国音乐是跟风,不能说是中国风,真正的中国风应该从民乐开始?》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来不想打字了,还是忍不住。

个人认为,大家对文化输出有误解。

文化输出不是你想输出就输出,文化输出也没有说一定要具有民族特性,文化输出不是民族主义,以民族主义弘扬本民族文化为目的的输出,从一开始就比较一厢情愿。基本上大部分人这里指的文化输出,其实是民族主义输出,本民族文化占领市场主体。

文化输出是个结果,而不是个目的。文化出口(韩流)可以算是输出的一种,但还不是绝对的,真正的输出是你找不到比它更好的更主流的手段,比如HIPHOP,  你并没有刻意输出,就成为输出国了。

文化是产品,优胜劣汰。

比如美国音乐的曲风,其实美国那套很简单的,比交响乐简单多了,但全世界都喜欢。

流行乐逃不出去美国这个框框,就是输出。但是为神马美国文化如此强势呢,因为我们现在的流行乐是优胜劣汰淘汰出来的,美式流行乐以其动感节奏搭配舞蹈的三维感觉,又简单普通人易理解易学习而脍炙人口。美国这套基本是恰黑人的艺术细胞的烂饭,但却吸收并改良了出来,和欧洲诞生的交响乐歌剧那套差距比较大,但市场是留给最简约又好的产品的。所以,最终杀出来成为世界主流,别的想竞争可以。满足,更多人喜欢,更多人容易参与就会淘汰掉它,不行,那就跟着吧,因为其他的还不如它呢。

产品是满足市场的,赢家通吃。

当然文化产品是快消类产品,没有哪个风格可以持续很多年的。

像您说的中国民乐和交响乐是一样的东西,属于古典文化了,它已经不再是快消类产品,其元素会被纳入到快消类产品之中去,但永远不会再成为主流通俗流行产品了,因为所有古典文化产品的特点就是,高雅但是不能满足易学习这个特点。

所以您说的流行尝试民乐元素这个,不用您说的,已经产业链都非常成熟了,你属于知道得太晚了。

古风类歌曲已经成为中国尤其是大陆的一个流行乐名片了,在国外最火的基本都是民乐改良流行乐,戏曲改良流行乐,明月戏曲交响杂糅流行乐,古典民乐改良新民乐等等,适应市场。

像《燕无歇》《公子呀》《苏幕遮》《广寒宫》等等曲目 都是非常巨量的收听量的(我感觉尤其越南人比我们还迷恋),老外全部没有差评的。

只是我们缺的就是个营销,营销产业不如韩国,我们还处在一个自己弄出好东西,但是不成建制,不会包装,不会销售,没有规模的阶段,先让子弹飞一会。过几年,我想会更成熟,对此我觉得整个东亚,就音乐来看,韩国走的方向不如我们好,因为韩国方向虽然有输出,不过是外国文化出口转内销,说明韩国文化毫无底蕴,发展上限极低,地里啥也挖不出的状态,只能改良改良再改良。日本流行乐有底蕴,但近年来真的十分萎靡,应该是发展到上限了,创造力挖空了。

而我们的确实是本土流行乐,且很有意思,也没有跟着起舞,我为我们的古风音乐人感到骄傲,我们是上升期,基本还开始挖。只需要做好自己就行,不要心想着输出,好了自然有人追,没人追自然是不够好,继续就行,方向绝对没有错的。其他的就做好包装,做好营销,做好规模,这些我们跟翔一样。PS:我觉得我们的词作者们,你们最好多读书,有的古风词我觉得写得很尴尬,八股文,不如方文山。

市场是一直变化的,并且非常内卷。文化市场是全世界一起严重内卷,一个细节就决定胜负。

所以前提还是要产业政策更加宽松,抓大放小。音乐这种连抓都没有什么必要了,基本没有意识形态,最多打击点暴力堕落流的,我甚至建议这个也不要,随他去,出了忍不了的单独封,不要留精神枷锁,真的会影响艺术家创作。

我们对咱们国家音乐文化输出非常乐观,不过需要建立更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分配,尤其对于作曲编曲词作者的知识产权分配份额立法保护,还有对于音乐销售市场打击盗版,让做好音乐的能发财,就会无比繁荣,随后……

你没注意的时候,就文化输出了。就像咱们国家的工业一样,你也没想着出口多少,就一下子输出全世界了。

别想输出,做好你自己。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