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比·艾合买提 | 复旦女孩赴藏参军 迎风战雪守高原
回眸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有多少巾帼英雄胸怀赤子之心,在含苞待放的年纪奉献青春保家卫国,在自己的领域绽放盛开至绚烂夺目。
古时,北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上阵杀敌;南有冼夫人威震岭南;唐初有樊梨花平定西北战乱;北宋有穆桂英出征西夏……她们凭借自己的实力充分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造就了历史上一段又一段的佳话。
今有抗疫战士请缨一线,救死扶伤;许多女孩剪短长发,换上戎装,在军营里书写奋斗的青春。
她们的意志如磐石,品德如青松,不禁引人赞叹:原来,女孩也有“使命感”,也有坚韧不拔、帅气潇洒的一面。
在世人的刻板印象中,“沙场秋点兵”“比武论英雄”都是男性的事,女性往往被视为需要保护的一方。
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从航母甲板到导弹发射场、从野外驻训场到特战竞技场,女军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近日,复旦大二女生赴藏参军的新闻冲上热搜,她的故事随即在微博、朋友圈引发网友大量转发与点赞。
故事背后的主人公——苏比·艾合买提,新疆图木舒克人,2018年考入复旦大学的她在大二这年选择了入伍当兵。
初入伍曾被高反折磨
初入雪域高原,她的军旅生活并不顺利。苏比将此称为“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
当火车驶过西宁,缓缓向西藏前进时,随着海拔的升高,她的身体也越发不适:大脑胀痛、恶心、呕吐……“高原反应”在生理上折磨着她,更是平添了几分对家人的思念。
高原上除了空气稀薄之外,天气也很干燥,刚进藏的那段日子,早晨醒来的她,鼻腔里总结满血痂。
高原艰苦恶劣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加重了苏比身体的不适。入伍前的苏比,对自己的适应能力倍感自信,然而成为一名高原战士远远比她想象得更难。
体能训练迈不开步子、战术考核脚掌用不上力、专业训练记不完数据等等,高原反应所带来的打击,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
她曾否定过自己,曾畏惧跑步。新兵训练结业考核时,苏比一度重度贫血,这也意味着本来就“打着擦边球”的她彻底无法继续训练。
后来在战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苏比给自己定下“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目标。慢慢地,她不仅能跟上队伍的节奏,各项训练也都取得了良好甚至优秀的成绩。
赴藏参军,圆军旅梦
苏比一家住在图木舒克市,孩童时期,每天早上叫醒她的不是妈妈的早安吻,而是驻守在生产建设兵团的部队里的呼号声,一声一声清澈响亮,唤醒她的向往。
参军的念头在那时就深根于心中,如离弦的箭,一发不可收。原本苏比打算高考报军事公安类院校,却因不满足招考条件而错失了一次良机。不过,她没有放弃参军的初心。
没能读军校,她便报名了复旦大学的国旗班,在通过考核后开始执行升旗护旗的任务。
2019年春天,苏比走在复旦的校园里,思绪忽然被一则征兵横幅吸引了过去——“我爱你的方式,是为你守一方安全的家园”,短短一行字让参军的念头再次浮现在她的脑海中。于是,她果断报名参军,并获得了上海杨浦区赴藏参军的名额。
如今,她正在参加高原女子飞行班的专业训练,负责外号“战神之眼”无人机的执飞。设备检查、指令循环、罗差修正、飞机吊装……她的专业技能正在不断提升。
把舞蹈跳遍高原的各个角落
刚进入部队时,战友们对苏比的家乡十分好奇,常请她讲讲自己的家乡。
作为新疆姑娘,无论是在班里、连里,还是在各类文娱活动中,苏比经常在部队里展现新疆舞的魅力。
去年6月份,苏比与西藏军区文工团一起前往国家重点帮扶的贫困县进行巡回演出,为藏族同胞表演藏族舞蹈,得到了藏区群众的高度赞扬与哈达赠礼。
8月底,苏比参加“奋进的陆军”业余文艺比赛,她和战友编排的舞蹈《沙场之花》取得陆军业余创作汇演集体二等奖,作为领舞,她同时荣获个人三等奖。
在外演出时,总会有藏族小孩子向战士和军车敬礼,动作虽不标准,却很认真。那一刻,苏比真正感受到士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她曾说:“在部队一年多,我学会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雪域高原是我的第二故乡。雄伟的高峰、特有的文化、淳朴的人民,我愿用我的实际行动践行当兵的初心,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
青春芳华,择一身戎装
同样,在喀喇昆仑山脉腹地的新疆军区陆军某边防团,有一支女兵部队,她们站在离星星最近的地方,像星星般熠熠生辉。
夏木西努尔·买买提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来自柯尔克孜州的她,出生在军人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
而另一位来自阿瓦提县的女孩阿曼古丽·米吉提,从小便对参军心怀向往。曾经她的父母期望她毕业后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然而她却不想被束缚在世俗的条条框框之中。
某天在网上偶然留意到征兵宣传片后,22岁的她选择了来到七彩云南,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建国70周年国庆期间,邱少云生前所在的部队,在祖国西陲高原唱响《我的祖国》,一个个高原军人诉说着自己的姓名和年龄。
即使画面在每个人的身上只短暂停留了几秒,却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了他们那被强烈紫外线晒伤的脸庞,洪亮的嗓音回荡在耳畔,坚定的眼神传递给祖国和人民最大的安全感。
这些晒伤的面孔,深深印在了一位11岁的西安小女孩赵彧可的心中。当她在电视上看到一张张被紫外线灼伤的脸颊、一双双皮肤皲裂的手掌,感动又心疼,用自己攒下的800元零花钱,为战士们买了80瓶润肤霜邮寄过去。
关于“美”的定义,并非只是刻板印象中的光鲜亮丽,饱读诗书才艺双全是美;迎风战雪、守卫国土也是美。
对军人来说,“美”拥有另一种定义。虽没有华丽的服饰,也没有精致的妆容,但他们身着戎装,历经磨砺,奋战在平凡又特殊的岗位上;他们刚毅挺立、英姿飒爽;他们光芒四溢,换羽新生,振翅飞扬!
正如网上的评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那一张张风吹雨打、被晒伤的面容是为祖国和人民贡献的勋章,是最美的模样!
主 编:阿布德吾力
副 主 编:刘美仪、艾克拜尔
版 块:我从新疆来、疆来电台
版 主:刘美仪、米合热阿依
作 者:阿娜尔
主 播:周俊冶
校 对:伊玛努尔•凯撒尔
排 版:阿力米热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高原战士、中国青年报、南方PLUS、解放军报、国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