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二)
你们现在的位置我很喜欢,我会用自己技术带来的更好体验说服消费者,他们会用钞票投票给我,让我取代你们。质量与数量,我全都要。

我以前没有将来也不会借助禁止对手进入市场主渠道这种手段增加销量数字,我要用最好的技术堂堂正正地在所有能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击败你们,因为我自己研发的技术是我最熟悉最可靠的武器,这是几十年来我最擅长且唯一的攀登路径 ,除此之外我也没有其他的资本。
在这个对中国企业并不友好,充满歧视与偏见的世界,无论是原来在通讯与网络设备市场,还是今天在手机市场,更好的技术和体验,以及更合理的价格一直都是我唯一的倚仗。哪怕要面对美国市场对自己关门这样赤裸裸政治因素造成的挫折,哪怕有某些不知道是否国内企业的厂商在投票的时候背后捅刀子,我依然不会改变超越所有对手的目标与愿景。
去年全球卖出14亿多部手机,三成大约是4.2亿部。国内手机销量四亿多,四成是1.6亿以上。也就是说,就算今年华为实现了出货量两个亿的小目标,也还要再翻上一番再拐个弯才能兑现大目标。
如果各位觉得这又是华为的牛皮,请你看一下华为近几年的数字:
从2011年底年华为决定不再做垃圾运营商渠道手机,转做消费者品牌开始的销量:
2012年,3200万(包括功能机)
2013年,5200万(包括功能机)
2014年,7500万
2015年,1.06亿
2016年,1.31亿
2017年,1.53亿
2018年,2.??亿部?
2015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刚过一亿,今年眼瞅着就直奔两亿。也就是说,华为花了四年时间,翻了一番。听起来很厉害,但与华为以往的战绩相比,这不是太快了,其实是……太慢了。
华为增长速度之快,让很多不关心相关新闻的吃瓜群众还停留在以往的印象里:华为主要是搞通讯设备的,做手机只是副业玩票;华为还只是中低端品牌……
其实,华为的营收已经超过Intel和IBM、索尼,直逼微软了。
其实,今年华为P20系列海龙翻浪,明年的双旗舰就要枪挑三星S系了。
其实,华为早就把营收目标定在2000亿美元,要和苹果三星并驾齐驱,乃至拉这二位下马了。
稍不留神,你对华为的印象就过时了。
谁来像三年前一样写几个段子,讽刺大嘴不吹会死?我到时一定去拜访一下。
华为三年内超越苹果,能否实现? - 饭宝宝的回答 - 知乎华为三年内超越苹果,能否实现?
一提华为就说搞爱国营销捆绑的,也请出来走两步,麻烦解释一下,为什么华为在海外市场销量也猛涨百分之三四十,难道华为在这一年突击洗脑了几千万欧洲日本南美等地的外国人,把他们变成了精神中国人?
一口一个买华为就是交爱国税,定睛一看欧洲人日本人的爱国税交的比中国人高多了。
诺贝尔奖委员会欠这帮人一个销售理论大师奖。
中国市场最不吃爱国营销。同等条件下选洋货,才是很多国人的心理定势。
远有摩托罗拉诺基亚,近有四五年前的三星,在中国市场都曾经是绝对的霸主。国产品牌占据第一的位置并不长久,小米2014短暂成为市场第一之后,华为2015年紧接着压到小米成为出货量老大。
要是爱国营销有用,当年哪轮得到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狂卖缺货还卖高价。
要是爱国营销有用,华为一众使用祖传K3V2的机型怎么没有战翻苹果三星。
要是爱国营销有用,雷布斯的冉冉中国芯,澎湃S1应该大卖了吧。
国人对国货的信任度一直差些。我明白,因为直到今日,粗制滥造乃至坑人害命的大牌小牌国货也不少,远有奶粉,近有疫苗。
华为顶着质疑国货的目光崛起,难度更大。能做到国内市场老大,你以为是海军带节奏带出来的。要让公众号标题党们今天沸腾明天震惊,好歹也要有自主核心技术做基石才有的吹。
退一万步,就算华为做到国内老大真的就是靠了海军了,那也算华为有本事把海军用出水平。
这算不算打其他友商的脸——各种操作猛如虎,最后还被一个靠海军才能出货的厂商甩的看不见尾烟。
玩技术玩不过华为,连带节奏都带不过。摇头,摇头。
海军司令,人称嘴总
中国厂商已经证明过,有了技术基础后再做营销和市场,国内厂商表现并不差。
国产厂商有低端的技术,那就有办法占领低端的市场——我说的是用展讯芯片占领非洲市场的传音。此外,展讯和传音这一对CP在印度表现也不错。
国内厂商有中端的技术,那就有办法占领中端的市场——我说的是2017年及之前的华为,以及高通支持下的小米蓝绿。
国内厂商有高端的技术,那就有办法占领高端的市场——我说的是2018年的华为。大嘴说980芯片完爆845,我相信大嘴这次依然能说到做到。
中国厂商在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摸爬滚打,能活下来的已是铜皮铁骨。国产品牌能把三星苹果两强挤兑到市场份额加起来才七八个点,这让中国市场在全世界市场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异类,却也是唯一正常的市场该有的样子。中国之外的国际市场原先的常态是苹果和三星S系盘踞高端,三星的垃圾机型和其他小厂商在低端大量出货。
在这个外国人在中国喜欢在代购哪些国货的问题下,华为和小米牢牢占据电子类产品的前两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675961
别看我一直把小米说得很弱鸡,其实小米是世界第四的智能手机厂商!就这还被华为蓝绿在国内打压得不行,一堆国内媒体看衰。小米就像中国乒乓球队的二线队员,在国内总被压着,出了国可是高手。
中国厂商扬帆出海,首先拿中低端机型切入,今年三星的低端机份额便已开始大量流失。中国厂商将在每个能进入的国外市场把“国外厂商不会做中低端机型”这道证明题花几年时间再做一遍,而背靠华为的荣耀品牌势必在其中占据最多的份额。华为品牌,任务是在国内外向高端冲击——就是在说你,苹果新品和三星S系。
华为在通讯产业混了几十年,从来没怕过谁。
三 越飞越高:P20,Mate20把单款手机卖到4000元以上并在全球市场千万级出货,换言之,把高价产品卖出量,无论在哪个行业都是个结结实实的高级技术活儿,这更是手机市场巨头的标志,并没有多少企业能做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苹果和三星在这里每年轻松赚取数以百亿计美元的高额利润。曾经辉煌的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做到过,如今已经物是人非。
Mate10系列算4000元级别的高端机吗?不算,价格太低,技术和体验上和小米一样没有资格卖高价。发售八个月后就可以在第三方店铺以2700价格买到的机型算什么高档机。
P20系列算吗?勉强算。说是千万以上销量,毕竟还有一半由低价的P20构成。发售五个月,入门级机型在第三方店铺就跌到不足三千元,说这是高端机,连我这种华为吹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本来我准备说华为已经崛起,不过想想华为尚未有一款在苹果主流价格区间出货过千万的机型,写了一半又把结论改成尚未崛起。旗舰系列还没有在高端市场站稳,直到今天,价格和销量跳起来也才刚够到别人脚跟,算哪门子已经崛起。
既然你决定未来要超越最强大的对手,那我现在就拿最高的标准来要求你。
量不超三星,利不超苹果,不叫崛起。
光看数量意义不大。传音销量不低,依然是边缘玩家。高端机才是实力象征,中低端机那是练手跑量赚点油钱停车费。
今年只用四个月多一点时间,华为就把P20卖出了1000万部,六个月到了1200万,按照销售曲线,整个生涯保守估计1800万部,而华为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挑战2000万部。P20的出色表现与体验也极大拉高了消费者对Mate 20关注度。
很好,口碑和体验的扩散也需要时间和过程,苹果和三星也如此一路走过来,iPhone到了4才算爆款,三星S系列也并没有第一部就一炮而红,都有一个品质和品牌爬坡的过程。现在,轮到了华为。
P20成为华为的口碑和形象担当。华为旗舰机的口碑和销量在走平两三年后,由P20这里猛然向上一拐。
10月16日发布的Mate20,市场期待度极高,生涯不会少于2300万部。只要苹果三星不推出超越华为拍照性能的旗舰手机,华为就可以开心地把“最强拍照手机”的红利一直吃下去。
P20系列的优越的拍照性能不仅仅来自Pro版使用的1/1.7的那块大底,因为索尼1/2.3底的双摄P20,其DxoMark得分也压过了苹果和三星当时的旗舰机。这分明就是算法和镜头、ISP等硬件的研发技术体现。
简单地说,P20不仅器大,而且活好;更过分的是颜值还高,这体验必须最激爽——当然更多女人喜欢,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不是摄影发烧友,但据发烧友说,P20Pro的拍照表现已经追平甚至小超了六年前索尼初代黑卡Rx100——顺便说一句,这款相机现在依然在售,市价2300。
就算苹果三星早就有照相方面的预研,并且也有这个意向,也至少花两三年时间才能持平华为;笔者怀疑高通就算有这个意愿,又要花多长时间来赶超。
有人嫌华为手机性价比不行,开什么玩笑,四千不到就能享受业界最好的拍照技术,这性价比爆表了好吗!换三星苹果,你能从这二位爷四千出头的机型上买到业界最好的屏幕还是SoC?
在其他价位,华为也有很多性价比机型。荣耀8X仅1300元的惊爆价格一出,小米max立即感到窒息。V10也是1800价位的不二之选。mate10 pro这样优秀的水桶机,还有P20这种水桶机加特色机起步价才2800。千元以下的荣耀青春版,也是其他厂商的定价标杆。
用脚后跟想想都知道,国产品牌要是没性价比早就被友商干到挺尸了,遑论做到老大。
从P20开始,每个购买苹果三星旗舰手机的消费者都会犹豫一下:苹果三星这卖七八千小一万的机子,拍照还比不上两三千的P20呢——而且信号和续航也比不过华为。
九月的苹果新机不过一次例行牙膏升级,拍照依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提高;三星S10就算有微小的可能装上更好的相机,也在半年之后——也就是说,华为光凭拍照能至少至少领先一年。
三星苹果的拍照每迟到半年,华为仅仅靠拍照这一绝对强点带来的红利就可以卖出2000万左右高端机。更不要说麒麟980芯片的性能至少能在骁龙855上市之前领先半年时间。
华为运气够好的话,三星苹果在明年下半年才能拿出堪与P20Pro匹敌的摄像头。这个时候华为不仅已经把相机升级过两三次,而且已在500乃至600美元以上的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届时放马出战的Mate30又装备上了更好的SoC(1020芯片的CPU乃至传说中的自研GPU,5G基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P20系列写成了华为纯粹靠“卖相机送手机”所以就成了爆款的样子。
手机市场哪里是“卖相机送手机”就能爆卖这么简单。我们翻翻手机行业的历史书,“卖相机送手机”这事儿,早就有行业龙头和相机专业厂商想到了,华为不是第一个干的。
2013年,诺基亚推出了Lumia 1020,用的是更大的1/1.5寸的底。像素达到了惊人的4100万,配备卡尔蔡司认证镜头和光学防抖。这款手机,哦不,相机的宣传口径如此嚣张,以至于dxomark把它放到了相机序列中进行评测。
2014年,拥有自主相机品牌和卡片机技术的松下推出了Lumix DMC-CM1P ,丧心病狂地使用了卡片机级别的一寸大底,徕卡认证镜头。长这样: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觉得这货是卡片机还是手机?而无论是P20Pro还是Mate20 Pro,从外形上就是一部标准的手机。华为强大的工业设计能力再一次得到展现。
市场反应大家也看到了,消费者基本上以猎奇的心态看待诺基亚和苹果的这两款手机,接受度不高,在大众市场反响平平,顶多在小众市场有些议论的声音。再无续作。
为什么?因为手机毕竟是手机,先要在手机的体验上交足功课,再谈其他。这就是P20与这两款机型的区别。P20的底子是麒麟970芯片支持下的水桶机Mate10,各方面的表现都均衡强大。华为能把“卖相机送手机”这事儿办成,主要原因在于华为送出了一部足够优秀的手机,而这就超出了2013年的诺基亚和之后松下的能力。
说真的我挺好奇D850和5D4的机身集成一部手机是啥样子,朋友圈发图会不会把人吓到;也很希望华为真的就推出一部 DMC-CM1P这样能打电话的相机,试试自己的实力。
开个脑洞,如果华为凭在研发上的疯劲儿,以自己对图像方面的技术和成果作为卖点,出一个类似索尼QX镜头式相机的产品作为可以单独购买的手机附件,会不会搞出点名堂,反正这些年在拍照与视频方向上投入与经验积累也差不多够研发一款入门级相机。当初余大嘴搞“甩一条街”工程最初就想做个一寸底的拍照模组,结果因为手机上放不下被否定了。但大底可以放在外设上啊!单反微单相机的原生画质固然毫无悬念地吊打手机,可是它们缺少华为这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出片率后期算法。
华为也不是没有这样玩票玩成老大的先例,当年为了给基站供电顺手做了个光伏逆变器,一不小心成为这个细分市场的老大。再往上说,华为做手机一开始也算是玩票,现在坐三望二,也与通讯网络设备业务平起平坐了。
如果这几年一直着力研究的电池鼓捣出什么黑科技,华为敢把自己捯饬成电池乃至……电动汽车巨头。
多说一句,P20拍照系统的研发,华为芬兰研究院起了相当作用,而芬兰研究院,基本上就是整编了当年诺基亚研究Lumia 1020成像系统的队伍。这群业界顶尖人才的研发成果在诺基亚明珠投暗,却在华为手下大放异彩,完全可以说明华为管理与整合业界资源的能力。
这是华为技术实力及进步的力量,无论是行业厂商还是消费者,都不得不把华为和苹果三星排到一起。
不要太久以前,就是去年,就凭华为手机各方面的技术体验,配得上今天的价格和地位吗。
P20Pro能在4000多的价位上得到认可,根本原因是它搭载的技术带来的性能和体验配得上4000块钱的价格。
Mate20Pro价格从5400起步,那也是市场认为其性能和体验配得上5000多的价格,华为才敢定这个价。
国产手机今年首次正面硬杠5000元价位,看点多多。
吊打骁龙845的麒麟980自不必说。早在三月份P20发布的时候,就有传言说由于970芯片性能所限,拍照硬件的实力无法得到完全发挥。在980增强的CPU、ISP和NPU加持下,Mate20 Pro拍照表现大幅提高。P20的960帧摄影被人指出是480帧插值,这次是真·960帧了。
果粉总是吹苹果手机打游戏体验多好。先不说xs max连上4G网和WiFi都日常掉链子,光是用流量打王者荣耀的时候接电话不掉线,一万多的苹果手机就做不到。Mate20就可以,因为其基带和天线支持双卡双待双通。
要做旗舰机就要这样,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体验还不能差。旗舰机要有旗舰机的范儿。苹果这种基本通讯功能都没整利索的残疾手机,卖得再贵,也只能往后稍稍。
MATE20系列还有40W充电和更大的电池,无线充电,AMOLED屏幕,更加强悍的双GT,风骚无比的反向充电,足以撬动一次价格抬升。
Mate20惊才艳艳,我就不展开具体分析了,现在连传统弱势的屏幕都持平了,真是欺负S9+和新iPhone。
更高的价格的来自更好的体验,更好的体验根基是更强的技术,而技术的问题,终究要靠技术解决。
Mate20Pro版订单,有我一份。希望多多备货,不要让我排队太久。
Mate20,我看好你呦。
华为每卖出一台500美元以上的手机,原本独霸这个价位市场的三星和苹果就会少卖一台。从2018年的P20Pro开始,华为第一次进入高端市场,就不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玩家。
苹果去年销量2.15亿部,三星当家的S系列有4000多万销量,Note系列不明,估计千万上下。NOTE9亮点寥寥,无论国内外的预定量都比NOTE8更惨,不会改变市场格局。
况且今年的苹果新意寥寥,还卖的死贵,真是神作死。
今年开始,华为凭借P20Pro在500美元以上的市场站稳脚跟,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
P20Pro对于华为的意义,堪比当年一炮而红的mate7,怎么说都不为过。Mate7告诉华为,自己真的可以做手机;P20Pro告诉大家:华为也有能力做高端机,华为不再是那个只能做中端机低端机跑量,赚取一点可怜利润的手机厂。
传说中更狠的1020芯片,持续升级的拍照性能及体验,在2019都会给苹果三星的高端机市场构成很大压力。S9销量比前辈S8猛烈下跌,苹果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仅仅是个开始。今年第四季度,极大可能是苹果最后一次全球单季销量超过华为。
要想与三星S系列双雄争锋,需要一年之内在500美元以上的市场卖出5000万台。今年的P20至少能卖出1800万台,其中Pro占一半以上;Mate20卖上2300万台也是个合理的期待值。这么一算,距离三星已经没有数量级的差异,大家已经是可以掰掰手腕的对手。在某个细分市场三年里增长个四五倍,以华为历史来说又算不得多大的奇迹。
——尤其,前几年的华为一直在蓄力攒大招, 这几年到了收获期。余大嘴提起GT技术、980芯片、mate20、三摄技术的时候,就像个拿到了一大堆新玩具的孩子,忍不住向全世界炫耀,又要压着得意,一脸坏笑地告诉大家尤其是友商,你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你们还不知道我手里的好东西还有多少!
华为将像机器猫一样持续不断地从口袋里掏出这几年研发的黑科技,不停往市场的更高端爬。下一个吓人技术是什么?石墨烯电池还是自研GPU?
虽说华为手机业务自从余大嘴掌门后花了七年时间才刚摸到苹果的脚后跟,但一旦让华为摸到脚后跟,大家平起平坐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况且和竞争对手平起平坐也不是华为的习惯,华为一贯的尿性就是找到机会就蹬鼻子上脸。没办法,华为在通讯网络设备市场一直都这个传统。
高端技术持续释放到市场之后,中低端市场的日子会更轻松,只要把高端机的技术加以剪裁和组合,或者把老旗舰的技术乃至产品下放,中低端的产品线就出来了。现在的荣耀产品线就有点这个意思。预算不足又眼巴巴期待P20Pro拍照体验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华为什么时候想刷一波销量,简单粗暴地降价或者把照相或芯片放到低一档的机型上就行了,我仿佛能看到其他品牌忠实粉丝高喊,真香。
学渣问学神:数学怎么才能考到140分?
学神答道:这很简单,少做两道5分的选择题就行了。
华为现在还不是学神,不过也绝不是学渣,大概算个学霸。等完成到学神的升级,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其他人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如果华为高端机年销量过了五千万乃至一个亿,大概不会有人自讨没趣地问华为是否已经崛起。尽管很多人到现在依然不相信华为能战胜三星和苹果,但这一天却会比大多数人的预测要更早到来。
华为去年的总营收是均价6036亿,相当于卖出一亿部价格6000元的手机。然而这只是苹果日常的一部分,也是华为努力的小目标。去年的Mate10卖了一千万,价格不过3000元出头。今年的P20销量至少1800万,平均价格就来到了4000。即将上阵的Mate20,可以预计均价5000,目标销量2000万起步。销售额敢不敢冲一下一千亿?
明年,P30和Mate30的表现只会更好。2020到2021年,双旗舰得到各种黑科技加持,品牌不断提升,冲击均价6000,总销量冲击一亿,why not。
四 大象狂舞:进击的巨人华为要面对的主要对手,虽然各有长处,也都有自己的重要缺陷。
三星自家CPU和基带都无过人表现,设计比不上高通华为,制造工艺比不上台积电,反映在终端的体验就是信号差,性能低人一头,综合看下来比联发科强点有限。三星的屏幕和存储芯片虽然处于产能垄断地位,但技术门槛相对CPU制造来说没高到中国能够动员的科技力量不可逾越的程度。
换言之,三星虽然也有一定的技术护城河,但主要强在规模,并不具备台积电和ASML那样令人绝望的技术门槛。
现在中国既不缺寻找项目的资金,也不缺从政府到企业各方面的决心,只缺领先的技术。京东方凭借不算最顶尖的技术都能从A股亏损王逆袭成为产业励志典范,世界上很少有技术不领先的国外企业能从中国式的疯狂复制粘贴中幸存。三星的技术水平很不幸地落在中国人踮一踮脚稍微跳一下就能够到的范围内——后果,参照华为超过的那些电信网络设备巨头。以后三星电子不至于被中国踩死,但日子肯定没有现在这么舒服。
苹果的死穴在于没有自己的基带。多方面使用体验很糟糕,冥顽不化。苹果最有钱,却是最脆弱的那个。
因为没有自主基带,需要外挂基带才能实现通话和上网功能,苹果甚至不称呼自己的A系列芯片为SoC,只捏着鼻子做矮人,称为Chip。
高通敢向苹果这种业界呼风唤雨的大主顾漫天要价,也是吃准了苹果无处可去,不愧是大流氓。
苹果啊苹果,你也有被人掐脖子的时候。
业界能做基带的厂商,不挑性能好坏,就那么几家。苹果在基带上没什么选择。
Intel的基带业务来自于对英飞凌的收购,因为性能差体验差,除了苹果也没有其他客户,以后做不做都两说。
三星的基带,看指标还行,实际体验不如华为高通。关键在于三星也是自有手机品牌的厂商,SoC基本不外卖。
联发科的基带性能也比较差,断流家常便饭,体验不行。
即使苹果已经如传言所说开始联发科研发自主基带,勉强能用也至少需要两年。之后即使再迭代三四次,也很难达到华为高通基带的效果和体验。
况且无论是谁自主研发基带,就算愿意砸钱,也绕不开高通和华为在专利上的重重布局。
总结一下:业界第一档的基带是做通讯出身的华为高通(排名分先后)。但是苹果和高通闹翻了。华为手机信号公认最好,但基带不外卖。苹果顶多只能转而求其次。
三星联发科倒是有自己的基带,但性能体验都较差,三星还不外卖。Intel也有基带,而且单卖,就是性能体验更差。所以,苹果虽然心里也知道Intel基带不行,但好歹就是Intel了,不然苹果手机只能当掌上游戏机。苹果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压榨上游供应商提供最好的零件,唯独不得不使用业界最烂没有之一的基带,也可见基带的技术含量与门槛有多高。
苹果痛下决心自己研发基带,肯定要花很长时间,但效果和体验还未必多好。
苹果多年来省下了自主研发基带上的钱和精力,迟早要连本带利地还回去。这还没算上消费者因为基带信号差而放弃购买苹果手机带来的损失。
现在看出华为自研基带的意义及技术水准了吧。
借用 @楠爷的一句话,能在AP和BP上同时与华为竞争的只有高通。但高通没有自己的终端品牌,下游虽然有小米OV以及三星在部分市场为其出货,终不能如臂使指。
况且高通基带也并不如其公关团队打造的形象般强大,最大的出息就是欺负苹果和联发科这样的角色。米粉经常吹845芯片机型打游戏不掉帧,但谁听过米粉吹小米信号比华为强?苹果在大陆市场以前一直采用高通基带,果粉吹过信号吗?
高通以前可以凭卖基带送CPU和专利储备把英伟达和德州仪器挤出市场,但遇到华为,才叫踢到铁板。
在华为这样玩了多年通讯信号的老油条面前,高通基带的体验一直落后。论核心专利,高通也讨不到华为的便宜。
不知不觉,在华为苹果三星的围剿之下,高端845芯片销量下滑严重。在高端产品市场,除了三星S9系列在美国市场有些出货量,也难见高通芯片的机型。
连我这种华吹都不否认高通强劲的技术实力,但高通命门不在于技术。骁龙845以后的每代8系芯片出货量可能至多两千万片。在7nm乃至5nm时代,一枚芯片研发成本继续几何级提升至3至5亿美元级别,3nm 芯片研发成本提升至15亿美元级别,算下来单是研发成本均摊到每颗芯片将从10美元陡升到50美元,这还不算上同样昂贵的制造费用。再加上高通的利润和税费等等,小米蓝绿等下游厂家很可能无法承担如此高昂的芯片成本,进而销量进一步下滑,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高通芯片的设计和制造费用过了收益临界点,难以为继,哪一天砍掉高端产品线,退出高端竞争也在情理之中。
总结一下,各方相对华为:
三星SoC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性能不行。目前的优势主要是存储芯片的大规模产能和业界第一的屏幕技术。技术上讲,最容易追上。
苹果没自主基带,只能外购,外购基带性能又不行,对使用体验负面影响极大。而且就算苹果想开发自主基带芯片,也困难重重,所以我一直说苹果是个瘸腿。优势在于……多年来的品牌积累、品牌溢价和部分果粉的信仰,还有……使用两年后,如果系统不对老机型降频,手感比较顺滑?以及三星那里购买的屏幕?
在技术上强大的高通,弱点在于没有自主终端品牌,高端芯片出货量不高,未来可能导致无法承担研发成本,商业上缺乏可持续性。弄不好高端产品线会被裁掉。
如果高通的高端产品线真的被逼死,华为SoC就不是领先与否的问题,而是领先业界第二名几个档次的问题。这也是嘴总放言华为能做老大的部分底气所在。
华为相比对手,短板最少。华为什么都有,什么都会,手里还攥着个一两年内睥睨众生的拍照技术。虽然还没门门95分,但正在闷头赶。如今余大嘴忙着在高中低端所有市场煽风点火,千元机可以玩性价比把性价比起家的小米往死里逼,高端机可以用技术挑战技术出身的苹果三星。
非要说短板的话,华为使用的屏幕表现尚不及三星顶级屏幕。但华为早就向京东方投资,联合研发屏幕。以华为搞技术的狠劲儿,再过几年,谁家屏幕表现更好,犹未可知。
现在用的Mali GPU也差点意思,每次都拖后腿。明年大概能用上自研GPU,如果性能达到预期,那么高通的SoC再无还手之力。
华为也有自己很脆弱的地方,或者说半导体产业界都有一个很脆弱的地方,就是先进制程芯片的生产完全依赖台积电。万一台积电遭遇地震洪水,或者山竹之类的台风,或者两岸形势有变,甚至用爱发电一方占据宝岛政坛上风,导致台积电厂区供电不足,华为就会极为被动。中芯国际在中期内还看不到能取代台积电的可能。
我不敢说手机市场完全没有变数,但只要华为不作死,外界不巨变(台积电稳定供货),凭手里的牌,在目前的棋局下,步步打将,积小胜为大胜,击败苹果三星高通只是时间问题。
国外产品长期高价垄断并进行技术封锁,然而在国内厂家攻关搞定技术之后变成白菜价,在随后的几年里国货横扫国内市场,全球市场攻城略地,外国厂商先是在中国边缘化,接着退出中国,直到被打得退出全球市场或者龟缩在特定的细分市场,这种戏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司空见惯,只不过这一次发生在手机行业,是全世界最重要最主流,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消费电子市场。
然而这也是利润最高的市场。苹果主要凭借高端手机的霸主地位和高额利润做到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而中国人在主流大众高科技行业崛起,占据第一名?大家还有些不敢想。
这能理解。大家接受一个新的观念,意识到新品牌新霸主的产生,需要时间。这又不是奥运百米决赛,谁强谁弱直播见分晓,十秒钟后全世界都能知道。
人群接收到信息,总是有滞后的。前一阵虎扑上有个投票,问高通845和麒麟970谁卖得多,大家竟然投票说845卖得多。实际上970芯片的出货量已经碾压845了。
Mate10销量已突破1100万,P20系列按照销量曲线保底1800万,二者加起来3000万往上。其他使用970SoC的产品线至少2500万,这就5500万保底。845哪有这个数,一半乃至三分之一就不错了。
十年前,国产手机基本上就是低端次品的代名词。核心器件,芯片,屏幕都是外国厂商的,外形设计还特么挫。那时候谁会想国产手机崛起?我收到过一款运营商渠道赠送的中兴手机,惊讶于运营商和中兴居然有脸把这半身不遂的残障货拿出来送给消费者。
就算在不那么遥远的五年前,我也不会相信国产手机能凭K3V2之类的芯片崛起,更不相信能凭组装美国人的芯片崛起。
那个时候如果有人问华为手机真的崛起了么,国足世界杯夺冠这事儿看上去都突然更靠谱了。
那个时候我断然不敢想,今日国产手机品牌能占领国内市场超过九成的份额。
科技工业史上未有过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崛起,也未有过靠低端技术的崛起。
但我看到华为一步步走来,堪堪可用的910,奋力追赶的920,930芯片,压制810的950芯片,稳步提升的960芯片,AI助力的970芯片,用户体验逐渐提升。
从今年的P20开始,我开始感觉华为能崛起。P20的拍照是第一次有一项国产技术在主流消费市场远远领先国外顶级竞争对手。之前,我们一直都默认苹果三星谷歌轮番霸占拍照性能榜首,仿佛理所当然。而这一次,其他大玩家被华为远远甩在身后,华为无可争议独占一项最佳性能和体验。
接着华为又拿出了吓人技术GT,补上了自家产品的另外一个主要短板。自此华为在产品体验上再无明显弱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原来华为真的可以做的更好。我看到了华为终于有技术碾压顶尖对手,才敢去想崛起。
我突然有点理解当初华为是怎么占领通讯网络设备和服务市场的了,也有点理解当年那些曾经如雷贯耳的顶尖通讯网络设备公司是怎样恐惧地看着华为从身后一步步超越并绞杀自己的了。
昨天的华为,是唯一击败过全部顶级外国科技公司,占领主流科技产品市场的中国公司。而明天的华为,将是唯二击败全部顶级外国科技公司,占领主流科技产品市场的中国公司。
国产手机厂商曾经长期沦为组装厂,国外巨头拿走大部分利润——我一直认为,人家的垄断技术也是之前砸人砸钱死磕出来的,现在凭技术赚这个钱挺公平。
三星能坐上出货量第一的位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就是从沙子到芯片到手机成品的全套产业链,万事不求人,不光吃完所有利润,还有能力迅速大量备货铺货,成本还比对手低。你们去找产业链,而我就是产业链。
今天的中国手机供应链在高端器件的质和量都有欠缺,无非也是技术不行。
@宁南山曾经总结过一个规律,一个产业首先要有国产终端品牌崛起,才会有国产上游供应商跟进,国产供应商的国产供应商又会进来,这样一轮一轮地升级与进口替代,最后实现全产业链国产化。华为的爆发也将遵循这个规律,与逐步崛起的国产电子产品产业链互相成就。
今天技术不行,不等于明天还不行。前几年有个词,叫“缺芯少屏”,这几年不怎么说“少屏”了,因为国产面板厂商给力了。高端屏幕的水平赶三星有差距,不过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华为P1屏幕被三星摆一道的故事成过去式,Mate20这不就用上了京东方的OLED 屏幕么。
但“缺芯”的问题还没解决。今年开始国产存储芯片厂将陆续投产,明年后年完成产能爬坡。三星海力士请做好准备,暴利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去年P10芯片门,华为损失惨重,直接原因就是国内没有能掌握存储芯片生产技术的供应商,只能去找竞争对手三星,结果被狠狠摆了一道。据说营收损失上百亿,利润损失十亿级别。
总有人说三星电子多么强大,三星集团多么庞大,相当于韩国国资委云云。但在中国面前,整个三星集团的规模都未够班,更何况三星电子。
中国要发展集成电路相关产业,是国家意志为其背书。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家存储器厂商的背后,站着中国发改委、国资委、工信部、国开行及各大银行、地方各级政府、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真正的boss。再往上?正是美国人意识到了威胁,不择手段打压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
无论是自行研发还是借助外援科技力量,这三大存储器厂商过两三年肯定能在存储芯片上追上三星。一方面京东方模式的成功经验给了决策层很大信心;一方面华为为首的国产手机厂商肯定能大量消化存储芯片国家队的产能,或者说存储芯片国家队本来就是为了国产下游整机厂商而存在;三是——韩国人已经示范过举国体制发展电子产业不仅可行,效果何止不错。
玩举国体制,韩国人只是弟弟。像核心电子产业这样每年动辄拉动数千亿GDP的事情,一旦具备了技术上的可行性,诸位可以想象光是各级政府的劲头就有多大。
假以时日,三星还能干的过中国厂商?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
上游国产厂商掌握了技术之后,华为就不怕别(san)人(xing)掐脖子。两年后,中国手机产业将几乎拥有从沙子到成品的全产业链技术,当然高端芯片制造这一重要环节还要放在台积电。有了ASML的最新光刻机和梁孟松助阵,中芯国际,要努力啊,你现在没有“光刻机封锁”这个借口了。存储器厂商,下一波看你们的了。
再过几年,华为极有可能随着人工智能、5G红利和手机业务的崛起,在中国电子产业供应链集团军群的强大火力支持下,超越苹果三星两强,成为全球营收最高的科技公司。
对了,我还一直认为,中国厂商掌握技术之后再碾压国外厂商,也很公平。
我在这里斗胆预测一下华为反超苹果三星的轨迹:
今年第三季度,华为依然能依靠前期累积的优势在单季销量和累积销量上超过苹果。
在第四季度,苹果在新机加持下销量依然同比下降,大概卖出七千万台,与华为胶着。这也是苹果最后一次单季销量与华为接近。
2018年,华为总销量与苹果差别不会太大,不过这不太重要,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我才不会说,没超过苹果我就装作没这事儿,真的超过就吹爆)。
好在无论2018年超过苹果与否,2019年总是能超过的。
2019年一二三季度,华为新机群销量持续放量,超过苹果;在全球市场不断逼近三星;在第四季度,完成对三星的反超!其中最重要的市场明星,P30和Mate30,销量分别站稳2500万,售价站稳4500元。
2019年,华为总销量与三星差别不会太大,不过这不太重要,多一点少一点都没关系(我才不会说,没超过三星我就装作没这事儿,真的超过就吹爆)。
好在无论2019年超过三星与否,2020年总是能超过的。
数量超过三星只是第一个目标,同时在高端机市场逼宫苹果更有意义。完成这一目标的标志是华为均价600美元以上的机型,每年卖出1.4亿到1.6亿台。大概 2021年完成。
以上猜测建立在台积电那边不出幺蛾子的前提下。
欢迎挖坟打脸,反正我匿名。
华为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企业,也不是最赚钱的企业。但华为是个不搞行政垄断,凭技术在海外主流大众科技产品市场攻城拔寨的中国企业。
我猜一下,华为应该是史上海外营收最多的中国企业,也是中国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每年让外国人从口袋里掏钱给自己,给员工开高薪,给国家交税上千亿。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有了很多出了国门就没人认识的能源矿业巨头,金融银行巨头,合资的汽车巨头,房地产巨头,建筑巨头,烟草巨头,电商巨头,社交手游巨头,铁路巨无霸,但华为是中国唯一的世界级科技巨头。
凭以上几点,华为已经是中国最伟大的企业,没有之一。
如果在不远的将来,华为在销量上战翻了三星(这几乎是肯定的),在技术含量和利润上战翻了苹果(会艰难而漫长但依然可以做到),这将是中国人第一次在高科技大众消费品上以自己的核心技术带来的竞争力拿到冠军。
中国在全球市场畅销的产品不应该只有袜子和脸盆,一看品牌还是别人的。
登顶路线道阻且长,肯定还会遇到美国封锁市场之类的波折,但我相信华为能再次做到世界第一。
我们本来不就应该是第一么?
三星苹果都很牛逼,不过我从未有过写点什么吹三星吹苹果的动力。
何必否认买华为手机的爱国属性。看个比赛尚且要给中国队叫好,支持优质国货难道成了罪过。
确实很多人因为国货情结而选择华为,而今天的华为,配得上这份饱含期待的支持。Earn this。
华为加油。和华为一样疯狂研发的大疆加油。其他一样疯狂研发的中国企业加油。
国货当自强,国人当自强。
你负责努力,我们帮你赢。
只因少年时你我都读过一样的课本,上面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祖辈对我们的期望与嘱托,我们多年亦不敢稍有倦怠。
华为从来不把爱国放在嘴上,也从来不用爱国进行营销,可我就爱国了,怎么地。我不需要别人告诉我如何理客中,因为我的屁股本来就不加掩饰地歪在满门心思搞研发拼技术的中国企业一边。
我知道对华为寄予厚望的不止我一人。
2020年见。
几句题外话。
很多时候,事情关键在于自主技术。本文无意展开如何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那是一个笔者力所不逮的庞大话题,本文仅仅就技术讨论其重要性。
日本人有自产飞机大炮坦克航母的技术,战场上就可以碾压没有自主工业技术能力做后援的国军。校长手里那点德械师美械师,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打完了就没了。
日本人可以用后方源源不断制造出的飞机坦克大炮轰炸中国军队。就这么欺负中国人了,中国人凭什么还手,凭汉阳造去打零式战斗机吗。
日本人惹上同样能自产飞机大炮坦克航母的美国人,技术优势就瞬间消失了。
等美国人研发出了原子弹,两颗原子弹一扔,战争就结束——美国人有原子弹技术,日本没有,结局就是日本人投降。
英阿马岛海战,要是阿根廷有自产反舰导弹,放一轮过去,英国人就只能在捞鱿鱼的时候去海底找自己的舰队。如果一轮不够,那就两轮,三轮。
阿根廷人没有自产反舰导弹的技术,那就战败投降。
技术碾压,弱的一方去死。简单,直接,残酷。
现代战争打起来,谁工业技术实力强,谁赢。
商场如战场,差不多。
两个餐馆,一家厨师技术好,做菜口味好,另外一家口味不行,口味好的一家就赢了,不费力。
考试也是一门技术。考试技术好的学生,去北大清华,想考公务员,想出国读名校都随心所欲,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考试技术不行的,去富士康装手机。
技术不是一切,但技术经常决定上到国家、民族,下到公司、个人的浮沉和命运。
(作者 匿名用户 来源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