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真相
汉武帝初年,一批匈奴人投降汉朝。
在与他们聊天时,汉武帝赫然发现,
大汉帝国西北方向,遥远的西域地区,
大月氏(zhī)等邦国常年受到匈奴侵扰。
得知此消息的汉武帝灵光一闪,
若强盛的大汉帝国与西域的大月氏联合,
东西夹击,击溃匈奴,岂不事半功倍?
于是,在汉武帝的诏令下,
一个名叫张骞的年轻人率领着百余人的商队
踏上了寻找大月氏的旅途。
张骞塑像。图源:图虫创意
由于匈奴人百般阻挠,
张骞等人一走就是13年,
足迹走过了西域各地。
张骞的出使虽未能促成大月氏与汉朝结盟,
但为汉武帝提供了西域地区
地理、人文、风俗习惯等诸多信息,
也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张骞之后,中原各朝各代
与西域间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
到了19世纪末,
西域的辽阔土地有了一个今人熟悉的名字:新疆。
1.三山夹两盆
在小说《西游记》中,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途中,火焰山、通天河和蜘蛛山的妖怪
使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难,
而这些西天取经之路的必经地点,
在新疆都能找到原型。
火焰山与温度计。火焰山的热自古有名,地表温度超过70摄氏度,从高大的温度计上,人们能实时地看到火焰山的气温。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
占地166万平方公里(数据来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官网)。
与其他省市相比较,
新疆约等于10个河南省、15个江苏省、
101个北京市、261个上海市,妥妥的国内“老大”。
即使是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在偏远不包配送名单中,新疆总是榜上有名。
因为,从新疆西边的喀什出发,
去往东边的哈密地区,
全程将近1800公里,
坐动车转特快,没个15小时,也甭想到达目的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线划版),可点击放大观看
从还没通高铁的阿勒泰地区到和田地区,
这趟铁路之旅的时长则被延长至32小时开外,
可见新疆之大。
如此辽阔的面积给新疆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正因如此,
新疆地区才得以在现代与原始、
人工与自然之间保留自己独特的魅力。
新疆公路。图源:图虫创意
新疆的时间与内陆地区差异较大。
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
新疆的时区普遍处于东五、东六区,
与统一北京时间(东八区)差了两到三个时区。
因此,当北京处于上下班高峰时,
多数的乌鲁木齐人还没起床。
从地图中俯瞰新疆,
“三山夹两盆”是其显著特点。
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和阿尔泰山脉
就像三路大军一样,劈开了新疆的原始与自然。
在它们的帮衬下,南疆形成了塔里木盆地,
北疆则变成了准噶尔盆地。
中国地形图局部,可点击放大观看
正如新疆人歌词中所唱的那样,
“我们新疆好地方啊,
天山南北好牧场,
戈壁沙滩变良田。”
天山在新疆人眼中,有如父亲山。
在这座长约2500公里、宽250多公里,
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脉中,
高山雪水融化,形成了诸多新疆大河的主要源头。
新疆河流。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世界七大山系之一,
天山以其庞大的身躯,
抵挡了北部西伯利亚地区的寒流南下,
也防止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热风北侵,
使得天山南、北气候出现了较大差异。
在天山北麓,因冷锋无法再继续南下,
该地夏季凉爽,冬季严寒。
随着海拔的上升,
景观也从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针叶林、高山草原
变成终年积雪不化的高山冰川。
天山北麓。图源:图虫创意
在天山的另一边,
由于始终没有冷锋的补充,
夏季异常炎热,冬季则相对温暖,
景观与北麓截然相反。
天山南麓。图源:图虫创意
在中国传统的神话传说中,
天山的天池是西王母邀请众仙举办蟠桃盛会的“瑶池”。
据说,西周的周穆王还曾到此拜会西王母,
并流传出一段佳话。
唐朝诗人李商隐也著诗称赞: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天山天池。图源:摄图网
相较于天山的神秘,
位于新疆南边的另一座神山——昆仑山,
似乎就更接地气了。
在中国道教文化体系中,
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是中国“第一神山”。
道教认为,昆仑山是玉帝在人间居住的地方,
同时也是众神的故乡。
昆仑山。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南疆主要山脉之一,
昆仑山早在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便有记载: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
相比于天山之高,昆仑山之高才是真的高。
被誉为“昆仑三雄”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
平均海拔都在7000米以上,
如擎天玉柱般傲视群雄。
喀喇昆仑山的主峰乔戈里峰,
海拔更是达到8611米,
仅次于珠穆朗玛峰,为世界第二高山。
昆仑雪山脚下的藏羚羊。图源:图虫创意
昆仑山脉和天山夹着的塔里木盆地,
是中国内陆面积最大的盆地。
“塔里木”,在维吾尔语中即河流汇集之意。
以前,盆地中的喀什噶尔河、渭干河等曾汇入塔里木河。
但由于受昆仑山及更南面的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等高海拔地带影响,
带有海洋水汽的印度洋季风
无法跨越重重阻隔抵达塔里木盆地,
导致这里终年雨量稀少,气候干旱。
因农业灌溉用水日增,目前两条河流皆已断流。
塔克拉玛干沙漠。图源:图虫创意
尽管塔里木盆地的自然环境恶劣,
但自然也赐予了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油气资源,
使这里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能源经济中心,
在“西气东输”工程的节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塔里木油田。图源:图虫创意
在塔里木盆地西南角的和田,
自古以来,是中国闻名的玉石之乡。
和田玉以晶莹温润、坚实缜密,
历来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
在和田玉的等级体系中,羊脂白玉堪称极品,
也是古代众多皇室贵胄的掌中宝。
新疆和田有美玉也有大枣。新疆和田晒大枣。图源:图虫创意
与昆仑山地区的荒凉景象相比,
阿尔泰山的自然环境显然更为优越。
在蒙古语中,“阿尔泰”意思是“黄金”。
而位于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
葱绿巍峨的景色当然是不可多得的自然黄金。
由于额尔齐斯河水的浸润,越深入阿尔泰山,
则越能欣赏到与南疆截然不同的草原和森林绿意。
喀纳斯、布尔津、卡拉麦里山等众多景观
与优美的自然保护区是这里的代表作。
新疆阿勒泰喀纳斯景区。秋季的喀纳斯湖。图源:图虫创意
相对于阿尔泰山的美丽富饶,
被天山和阿尔泰山夹在中间的准噶尔盆地,
残存了几分清冷。
在这片土地上,
盛产着一种花岗岩风蚀的“石蛋地貌”。
由于岩石表层受到阳光、流水、空气的风化,
故棱角逐渐被磨平,形成圆润的巨大石块。
2.万里之遥的归附
历史上,新疆地区在很早之前
便与中原其他省份各民族间展开密切的交往、交融。
在汉武帝时代的2000多年前,
新疆先民从昆仑山和田一带,由近及远地向东西两翼延伸,
把盛产于昆仑山中的和田美玉运到遥远的地方。
这条路线向东经甘肃、宁夏、山西,入河南;
向西则经乌兹别克斯坦,到地中海沿岸的欧亚各国。
从此,由和田美玉打开的西域贸易长盛不衰。
在这条路上,周穆王开始了他周游天下的旅途。
张骞也根据玉石之路的方位,离开长安,
踏上旅途,寻找茫茫大漠中的盟友——大月氏。
新疆沙漠上的商队。图源:图虫创意
西域文明和中原文明
在这条路上发生了激烈的文化碰撞、融合。
中原精美的青铜器以及工艺精湛的丝织品
随着来往两地的商队走近西域,走向远方。
而来自西域文化的艺术精品、玉器等
也流入了古代皇室贵胄的手中,
影响着中原文化发展的进程。
新疆妇女正在穿针引线。图源:图虫创意
尽管张骞此去未能促成大汉朝与大月氏的联盟,
但凭借他的探索,
汉朝更加重视这片万里之遥的大西北。
从汉宣帝起,
汉朝便在今新疆轮台一带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统一管辖和维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
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
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
守护丝绸之路的太平安宁。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治所乌垒城。它的设立,标志着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考古学家根据《汉书》上所记各城市间的相对距离推算,乌垒城可能位于今天轮台县附近。这恰恰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卓尔库特古城位置相当,具体乌垒城到底是哪座古城呢?只有等待更翔实的考古发现才能最终证明。图为新疆轮台县奎玉克协海尔古城。来源: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随后的两汉交替间,西域都护府被废,
匈奴人再度乘虚而入,搅乱西域地区的和平安定,
但西域各国却从未放弃对大汉朝的信仰,
要求西域都护府再度回归,统辖西域大地。
为了继续维护和加强中原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在东汉第二任皇帝汉明帝的统筹下,
汉朝分四路大军进攻匈奴。
在这次出征中,
影响后世的杰出外交家班超
第一次踏上了出使西域的征途。
班超塑像。图源:图虫创意
在与匈奴争夺西域各国的较量中,
班超仅凭身边36个军士的弱势,
先后劝服了鄯善、拘弥、莎车、疏勒、
月氏、乌孙、康居等国归附汉朝。
史书评价:“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在班超数十年的努力下,
西域各国恢复了对汉朝的供奉和朝拜,再续往日辉煌,
而这一传统也深深影响着后世中原王朝与西域之间的关系。
据《魏书》、《资治通鉴》等记载,
从公元5世纪开始,
西域龟兹、疏勒、乌孙、鄯善、焉耆、车师等
曾多次向当时中原王朝北方政权北魏进贡。
作为回礼,北魏也派出多个官方使团出使西域,
加强两地间的贸易合作及友好往来。
高昌故城。图源:图虫创意
到了公元7世纪,随着盛唐时代的到来,
这种以朝贡为纽带的联系则变得更加频密。
唐太宗曾言:“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这一时期,唐朝和尚玄奘自长安出发,
穿荒漠、翻天山,进入中亚,
一路游历了今天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
在经历了长达19年的西行之后,
这位大唐高僧返回长安,留下一部著作《大唐西域记》。
后来,结合其西行时的所见所闻,再加上艺术创作,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由此诞生。
在盛唐的感召下,
西域各地纷纷展开如火如荼的朝贡之旅。
为了方便朝觐大唐,
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
请求修建一条从大漠通往长安的通道,
并给这条路取了一个名字:参天可汗道。
乾陵六十一蕃臣像。图源:图虫创意
如今伫立在唐高宗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
身着圆领紧袖,衣襟向左,
与中原汉民族衣襟通常向右、衣袖宽大不同。
这个细节透露了他们来自西域的少数民族身份。
在目前已确定身份的36尊石像中,
有波斯王子、西突厥首领、回纥首领、
于阗王、龟兹王、吐火罗王等西域贵族。
从中也可看出西域对唐朝的尊敬与崇拜。
自唐之后,这种联系依旧密切频繁,
尽管因为战争等诸多因素,中原王朝再度陷入多政权并立的局面。
西域地区也由于中亚的阿拉伯帝国的西进,混乱不堪,
但西域却从未放弃过与中原之间的联系,
即便困难重重,他们仍想尽办法到达中原。
在中原北方政权辽的协助下,
西域与中原的朝贡上升至国家制度。
当时代表西域地区的喀喇汗王朝,
每三年即到中原朝贡一次。
乾陵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辽朝灭亡后,辽朝开创者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耶律大石
又率领着仅余的200名契丹勇士,
突破重重困难,进入西域,在中亚的腹地上,
再度延续辽朝的辉煌文化。
直至蒙古人的铁蹄横扫欧亚大陆时,
西域与中原之间才完成了文化融合的全过程。
进入17世纪,由于明、清交替,
出身卫拉特蒙古部族的准噶尔部控制着天山南北。
准噶尔部首领每两年即向清政府遣使朝贡,
清政府也多次赐予大量财物给准噶尔,
但在准噶尔贵族集团内部,仍有一部分人坚持反叛的立场。
有鉴于此,清朝康熙皇帝果断亲征,
将准噶尔汗国彻底征服。
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共同努力下,
西北地区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西域与中原成了密不可分的一体。
准噶尔古城的断壁残垣。图源:图虫创意
但随着清政府的腐朽与没落,
一些封建地主与宗教上层分子又开始称霸一方。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
西域又遭遇张格尔、阿古柏等多股势力侵扰,
西北边防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值此危难之际,在当时的朝廷内部产生了两股不同的声音,
对于西域的去或留,大臣们纷纷表达了不同的态度。
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一再坚持下,
清政府最终决定西征,平定内乱。
乌鲁木齐新疆国际大巴扎。巴扎是市集的意思,当地有句俗话,巴扎里除了父母,什么都可以找到。图源:图虫创意
1876年,
左宗棠在甘肃祭旗出兵,开赴西域地区。
在收复迪化城(今乌鲁木齐)的战役中,
清军在山上架起大炮,痛揍阿古柏叛军,
致使对面溃不成军,仓皇逃窜。
此战胜利后,为了方便管辖西域地区,
清政府在1884年正式昭告天下,在新疆地区建省。
新疆,早已是中国领土不容分割的一部分。
3.新疆之大,一锅炖不下
在新疆与中原数千年的融合过程中,
宗教、文化、饮食习惯、风俗等
也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今天的新疆,已正式定名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所谓“维吾尔”,意思是联合、友好。
如今在新疆,生活着维吾尔、哈萨克、回、
锡伯、汉等近50个民族人群。
喀什老城小朋友。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中国最主要的穆斯林聚居地之一,
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维吾尔族人
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等传统节日。
古尔邦节,即献祭、献牲的节日。
根据传统,朝觐者需要在这一日宰牲。
古尔邦节的礼拜,是穆斯林这一年中规模最大的礼拜活动。
所有成年男子需在这一日到就近的清真寺进行礼拜,谓之“聚礼”。
参加聚礼后,各家各户都需要去到墓地祈祷,怀念已故先人。
在聚礼结束后,
清真寺的乐师们也会敲起纳格拉(铁壳鼓),
吹起苏乃依(唢呐),以表达节日喜庆之意。
入夏,新疆乌鲁木齐星光夜市开业。图源:图虫创意
每年的3月22号前后,在新疆地区,
哈萨克人才开始过起自己的“春节”——纳吾鲁孜节。
这一天,哈萨克族人民盛装出行,
成群结队地走街串巷,互相拜年。
与汉族传统的春节类似,
这一天人们讲究“吉祥如意”,
按照惯例,他们会将新年宰杀第一头羊的羊头
奉献给家中最年长的老人,以祈求老人健康长寿,
而老人也会以各色祝词答谢献礼者。
在这些盛大的节日中,
吐鲁番葡萄节大概是最为国人所熟知的。
在新疆,每到8月是葡萄成熟的季节。
葡萄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水果之一。
人们在欢庆丰收之时,总会以节日的形式表达喜庆。
新疆荫房,烘干葡萄干。图源:图虫创意
由于吐鲁番地区地理环境特殊,
夏季天气相当炎热,有“火洲”之称。
昼夜温差的悬殊,使得植物糖分得到积累,
造就了所出产葡萄的优良品质。
在饮食方面,历经两千年丝绸之路的影响,
新疆人饮食结构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在过去深受游牧文化影响的新疆人民以肉食、奶制品为主食,
很少吃蔬菜,但在与汉族进行交流融合之后,
蔬菜也逐渐在新疆人民“食肉饮酪”的基础上,
增添了更丰富的饮食体验。
由于新疆地区地处内陆,干旱少雨。
比起其他农业来说,畜牧业的优势更大。
因此,在新疆人的饮食中,仍旧以牛、羊、鸡为主。
新疆大盘鸡。图源:图虫创意
将羊肉切块,用红柳树枝穿成串儿,
放在碳火上烤得滋滋作响,
再撒上把辣椒面儿、孜然面儿,
就是吃货的饕餮盛宴。
不过,若论新疆人最热爱的美食,
“馕”应该榜上有名。
在新疆,馕又被称作艾买克,
是一种有着2000多年饮食文化的产物,
又有饮食界的胡杨树之称。
它与胡杨树一样,有着久藏不坏的特性。
馕以面粉为原料,
在新疆既是一种传统点心,也是主食。
新疆人甚至认为,“宁可一日无肉,不可半日无馕”。
新疆馕。图源:图虫创意
米饭在新疆的饮食体系中,更像是一道小吃。
在新疆,手抓饭是传统特色美食。
这种饭以羊肉、胡萝卜、洋葱、清油、羊油和大米为主要原料,
加水加盐后小火焖熟,据说具有相当的食疗功效。
新疆手抓饭。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新疆特色菜品,
闻名全国的烤全羊,其实出自柯尔克孜族,
只有在最盛大的节日庆典,或者最尊贵的客人来访时,
才会现场烤制,是新疆菜系中一道最“硬”的菜。
新疆烤全羊。图源:图虫创意
烤全羊十分贵重,
烤好后不能马上端上桌,要系上红色头结,
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
造型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
再摆上餐桌,任宾客切割品尝。
烤全羊色泽光亮、皮脆肉嫩、香浓味美,
吃的时候剔肉切片,蘸盐而食。
4.新疆,新气象
除了美食与美景之外,
新疆的交通出行也是一大亮点。
在过去2000多年的丝绸之路上,
骆驼与马匹是新疆人出行的主要工具。
而今天,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等地,
交通的革新已经让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在上世纪80年代动工
建成了我国西北有史以来第一条高等级公路——乌昌公路。
从乌鲁木齐出发,新疆人感受到了现代工业的进步。
新疆公路。图源:图虫创意
自此之后,
新疆地区的公路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一条条公路交织成网,
大客车、小客车、私家车,
不到30年间,
新疆人完全改变了过去沿用千年的交通出行传统。
新疆果子沟大桥。图源:图虫创意
截至2020年底,
新疆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5500公里,
当地公路总里程更是达到惊人的20万公里。
除此之外,
新疆人的住房环境也从以前的地窝子,
转变成明亮的两居室、三居室,
结合新疆人的生活习惯,配有地下室,
可储藏过冬的白菜、萝卜。
在进入21世纪之后,新疆各处高楼林立,气象焕然一新。
航拍新疆八卦城。图源:图虫创意
作为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生产基地,
新疆的克拉玛依更是这场建设潮流中的“佼佼者”。
过去,由于间歇洪流的冲刷和强劲风力吹蚀的长期作用,
克拉玛依地区多是干裂的黄土,
寸草不生,四周一片死寂,让人毛骨悚然。
克拉玛依油田。图源:图虫创意
而今,克拉玛依凭借着独特的石油储藏资源,
以化工产业兴家,
逐步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石油之城。
新疆的财政经济自古依赖着祖国各地的转移支付,
而新疆棉花,也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基础产品。
到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516.10万吨,
在当年全国总产量(591万吨)中占比高达87%。
新疆棉花。图源:图虫创意
经过各族人民的建设与科技发展,
阿克苏、哈密、吐鲁番等地,
曾经的荒漠戈壁长成了一片片云海般的棉花田。
每年9月、10月,正是新疆长绒棉最美的时节,
采棉机奔驰在生长旺盛的棉花田上,
温暖了全国各地,也让新疆更加富裕、美好。
洁白无瑕的新疆棉花,值得所有人喜爱。
新疆薰衣草。每年6月,薰衣草开始盛开。上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的薰衣草香料全靠进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人们在几个省份分别进行试种。等待了6年之后,只有伊犁的薰衣草培育成功。今天,中国95%的薰衣草都来自这里。图源:图虫创意
昔日,凭借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
西域打开了通往中原文明的道路。
四海为一家,
今天,衣食住行日新月异的新疆,
必将在复兴的中华重放异彩。
新疆巴音布鲁克大草原。图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走遍中国编辑部:《新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楼望皓:《新疆美食》,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楼望皓:《新疆民俗》,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