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山 甘水 甘渊 羲和之国
甘山 甘水 甘渊 羲和之国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山海经·大荒南经》:“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甘山——五莲县大马鞍山,位于五莲县火车站东南12.5公里,距丹土遗址26公里。
甘水——傅疃河为傅疃区最大河流,发源于五莲县大马鞍山南麓,南流经过日照水库,转而东南流,于日照蔡家滩入南黄海。
甘渊——日照水库底部有一深潭,是现在水库的最深处。传说潭中有一洞府,里边住着神仙。
羲和之国——
黄帝颛顼时代羲和之国{这个时期可能没有羲和名称,是黄帝族在胶东半岛的分支}
两城镇遗址和丹土遗址,日照市沿海到傅疃河下游之间,傅疃河下游东北。
两城镇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两城镇,是第一个龙山文化的典型遗址,总面积112万平方米。据英国版本《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2800-2000年中国山东日照两城为亚洲最大的城市。另外,建筑城墙的发现,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掠夺性战争的频繁。这种防御设施多半是为了防止相邻部落对财产的掠夺而建造的。
丹土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城东南约37.5公里处,潮河镇丹土村,距离两城遗址不到3公里。总面积约28.8万平方米。通过多次发掘,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早期、中期的三个连续扩展的城址,其中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城址距今4800年以上,是山东省第一个经科学发掘最早的城。经考古学家多次考察,确认为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大约开始于公元前2500年前后,系父系氏族公社制时期,后逐步延续到奴隶制社会时期。
据考,该遗址时按照一定的规划建造的,可分为居住区、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和葬墓区,规模巨大,属于龙山文化晚期的一座城镇的雏形。在丹土村的东北方向,由大片红烧土,所谓"丹土",即红土之意,村名来源于此。据勘探,该文化层厚约2.2米,保存着两个不同文化时期的大量遗迹遗物。其遗迹面积之大,内涵之丰富,延续性之长,实属山东省沿海一带遗址之冠。
帝俊帝喾时代羲和之国(傅疃河下游北·东海峪遗址)
据考,东海峪村古称“东海隅”,位于山东省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峪村西北,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首次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期和龙山文化时期的“三叠层”,证明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传承与演化关系。
尧舜时代羲和之国(傅疃河下游西南·尧王城遗址)
尧王城遗址位于日照市岚山区高兴镇南辛家庄子和安家尧王村。北距日照市约17公里,东距黄海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