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应一下新疆棉那篇批驳文:讲逻辑讲数据理性讨论,共同加深对我国棉业纺业的认识

【本文来自《我随手查了“20个新疆棉的有趣事实”这篇文章的数据,发现有几处错误》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感谢楼主批评指正!我先自辩几句:我不觉得你在打我的脸,相反,我很高兴,我觉得大家这样讨论的话,这个走向就对了。我觉得当下呢很多公共讨论,情绪的、攻讦的因素有点多,好好说理说事的有点稀有。所以,我很坚持一个观念:一切好好说理好好说事讲逻辑讲数据的人,就算批的我内裤都不剩,也是我的盟友。

我的那篇文,很显然的,是主观拼接、筛选、加工材料写出来的。也不需要一些网友在我那篇文下面阴阳怪气地揣度我这么主观是不是别有用心哈,我就是主观啊,就是加工拼接筛选啊,在那篇文的主楼里已经说了啊(下次也许我会说的力度更强,并且放在开头而不是结尾)。

话说如果我当年上学时敢按写这篇玩意儿的方式来写paper写review,导师不把我撕碎了也得把我开除了。我当时其实很不想写,但觉得自己看了一晚上材料,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点,这些点在其他地方的讨论中似乎不怎么能看到,得,算了就写两句吧。本来想写三五个点,写着写着就写长了,言多必失,大家不必原谅我,请狠狠地一起找数据、做行研、看报告看论文,把我的文批倒批臭,让我们共同接近事实,共同加深对我国棉业、纺业的认识。

然后是关于这篇批驳文里提出的几点,逐条回应:

先上结论:1你没错我认而且非常认,234的反驳都是错误的。

1.
你说的都对,我都认同,这就是我主观拼接加工的结果,按照学术规范来就不会出这种错误,我这人很懒惰的,写豆瓣日记懒得太斟酌,就随便写写,读完文章就直接写了。不想睡醒一觉就转发过万了。可能会误导一部分不像楼主一样具备批判性思维的普通人,对此我也不道歉,因为要道歉就得来真的,误解了多少人那就得逐个调查确认,在这里随便说一句道歉有啥意思,很虚伪,也没用啊,但我的真实想法是,作者为文章内容负责,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的,作者是根本没有权利为文章内容负责的,对这个任何人听起来都觉得是瞎扯淡的观点,我有一堆理论基础,对愿意和平理性交流的朋友,我有信心说服你。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了。

2. 对成本这件事,你说的数据我都认同,我提醒你一件事,棉花种植的成本结构非常复,数据采集来源、数据清洗整理的方式方法(这些本质上都是主观的),都会导致结果偏差。我那条的来源是我给的reference里那篇硕士论文,虽然是硕士论文但做的很细。无论是三分之一还是十分之一,都是我根据那篇论文第46页表3-3的2006~2014年的数据计算出来的。

最新的不是“找不到”,我说的是“没找到”,请不要误导别人觉得我说了找不到。另外众所知,根据基本学术规范,数据是不能直接从原始数据简单加减乘除算出结果放在正文里的,因为这样做就构成主观剪裁材料,也必然产生认知偏差,但根据日常过日子的规范的话,应该可以,很多官方新闻稿里的数据的生产过程也是为达到学术规范直接加减乘除的,因为家都是日常过日子不是搞学术。最公允客观的做法,其实是尽量收集所有数据来源,全部摆出来。

包括楼主你这里只找到中棉网的一个数,这里的“人工总成本”的定义与上面硕士论文的定义方式完全不同,后者对2014年中国黄河流域棉花非物质成本的统计是1577元/亩,你这里给的数据是176元/亩,仅仅六年减少了十倍吗?不是的,是定义不同。那么,读者会不会觉得这是硕士论文不够权威所以要“诉诸权威”呢?我再给一个事实,硕士论文里的这个数据,来自发改委价格司的《全国农产品资料汇编》。中棉网是中储棉的,和发改委价格司的统计口径、数据采集路径都可能存在差异,并不是谁对谁错。也无法相互比较。而且我敢肯定,中国一定还存在其统计口径,只是你我都没看到罢了。

包括那篇硕士论文,她自己也可能有问题,因为要对比中美数据,这本来很容易不严谨,而且我一看她论文也知道她水平也不是最优秀的,因为她都没有单开一节对比中国发改委和美国农业部相关报告中对非物质成本的定义、数据来源渠道和统计方法,在方法论上她就是有问题。但我能100%确定她就是不严谨吗?而你这里找到的中棉网的数据,质量如何呢,我没有调研我不能评判,但我在政府机关里干过一段时间价格采集工作的咨询顾问,概了解一点皮毛,知道们一步步采集这些成本价格数据的过程,都是以行政逻辑为指挥棒而不是以学术逻辑为指挥棒的,这也非常能理解,但也必然存在不严谨。但这个不严谨真的是我这样没有变革梨子🍐的外行有资格质疑的吗?

有人还可能质疑说,这位硕士引用的发改数据,定义是“非物质成本”,当然会多于中储棉给的“人工总成本”。我告诉你这也是你猜,可能真的一样,也可能多,也可能少,怎么统计的,怎么生成的,静态生成还是动态的,中间包含那些科目,不知道,都要花时间研究才敢确定,否则你连质疑都没资格质疑的,为什么,因为这篇论文通过了答辩,答辩委员会是中南财经政法学组织的,教育部高教司认可的,然后发在论文库里,这就是社会专家系统的一部分,所以我应该认可她的对比。有人此时就要笑了,不就是答辩委员会吗,具体啥情况家都懂,是啊,你懂,我不懂么,所以你去找一个更好更完善的对“非物质成本”和“人工总成本”的定义对比啊,别光在这儿笑啊,你笑得越多越爱国吗?更何况,中美都对比非物质成本,作为同一个科目,如果我们认可论文中对可比性的证明,那么它就是有可比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把中储棉的统计口径拿去美国按同样方法统计一次,出来的结果差异可能这是这么。但也可能不是,因为毕竟此文不是研究的两个国家数据的可比性。

你们看我在这里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其实都是我一秒钟想到的,打成字儿看着多罢了,其实都跟今天讨论的话题百分百贴合,然后就会有人跳出来说,哎呀说这么多就是为了把水搅混,而对这种说法我也有100种方式公允地批驳。所以我说这些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我真的是只敢放数据,只敢写日记,只敢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到的一些信息,因为我知道啊,到处都是不严谨,到处都是方法论错误,到处都是信息传播伦理问题,永无止境的猜疑链,而就算这样,我也确信自己会有纰漏,会主观差错自己无知无觉,所以我在原文主楼里说明自己的问题请读者甄别,就这样还有人跳出来说你搞这种声明一定别有用心——与此同时,很显然,所有主流媒体、量的营销号,给出的正面报道,因为不去提及国家棉花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境、问题、挑战,而显得无比客观。

所以,希望家停止讽刺、挖苦、指责、内斗、抓汉,都是中国人,同带着错误相互增进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吧,一个个别都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别人是sb别有用心造谣,像楼主这样就事论事,一起来关心中国棉花,才是唯一正经事,十个抓汉的爱国者里九个是真的搅浑舆论转移视线的真汉冤枉

3. 你的反驳是完全错误的,请你自己拉一根曲线,除了18/19年度外,这根线就是节节攀升的。你没仔细看数据,完全不存在什么“基本稳定在210万吨左右”,“206.8,217.7”这两个数是同一年的,都是2020的数据,前一个没统计12月份。4.

这一条你的反驳也是完全错误的。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棉花出口地,但美国并非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棉花进口来源国,只有在本世纪初和去年是,大概0809年左右吧,具体我记不太清了,印度后来居上称为第一大,美国中间好像还跌到过第三,但去年一下子又到第一了,原因也许如你所说,也许不是,我没调研。你给的图谈的是中国的进口棉花来源,而不是美国的出口棉花目的地。不好意思我很懒,懒得回复之前一些人对我的吐槽,就您这篇文让我有回复欲望,却因此不小心把想给别人说的话也说给您了,请见谅,憋坏了忍不住。至于他们能不能看到、乐不乐意看我的这些回应,我也懒得管,随缘就好,反正他们的态度也不是要认真就事论事交流国事,而是明里暗里玩抓汉奸游戏,所以我也懒得跟他们认真。

最后个人总结一下吧,其实我特别不想写东西,我去年也写了一篇百万+,很热血地写的,内容和立场都很主旋律很正能量啊,观网也要转,结果还没来及转,原文就被删了。真的不想写东西,吃力不讨好,我性格又比较天真,总是被激将忍不住跟人较真杠啊杠的,对我没任何益处,索性就啥也不写。这没忍住我错了。如果有人看到这儿,你会发现我其实根本就觉得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些啊没有人一个人能做到没错的,我也不是cynical,事实就是这样,我以前也搞产业研究,产业是非常非常专业的事情,我光看了几篇文章而已,哪敢说这说那,哪敢有任何观点,我告诉你们,我是任何观点有没有的,说中国棉好的观点和说中国棉坏的观点我都没有,因为这些观点肯定都是错误的。

我给你们讲,别说拜登给我3000美金了,说实话3000比特币我也不会为此说中国棉花坏话,而且这根爱国不爱国根本没关系,你只要爱事实就不会这么做啊,没到爱国的层面好嘛。说实话还说我带节奏搅浑水呢,我现在复得快烦了,我昨晚本来想来复两句,后来实在觉得哎呀太无聊了我好懒啊,现在是观网编辑说你来复一下,我这人不擅长拒绝,那就复吧,然后我每次一复又很容易进入话唠模式一下子说很多,我真的快烦了,我现在就想去打群星,刚装了好多新mod。

我真诚希望啊,以后咱们的舆论场,能够演化成我这种豆瓣日记不会突然一下子火起来的那种程度,因为这样我这种懒人会很烦(我每次写点啥好像都会火我快烦了真的不是凡尔赛而是烦尔赛),我又不是自媒体人some of which靠煽动情绪吃脏饭,我真的希望出现舆论热点的时候,能够有很多专业人士、权威媒体发布更加全面、客观、真实的专业信息,满足公众对我们国家棉花是否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国家的工农众、科学家以及政府官员们已经在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了并且解决的成效究竟如何那些解决好了那些还没解决好etc.这样的信息啊传达出来,不要让我这种豆瓣日记都能火好吗,我最近就想打游戏不想在这里跟你们扯,我就算写文章也只想认真地写自己专业研究的那一亩三分地,然后希望这些文章能火(但偏偏没人看)。

总结一句话:希望业内人士和官媒宣传成就和优越的同时,能多谈谈问题和挑战,把专业的、客观的价值在那些所谓的“负面”问题上也能亮出来,好让我这种懒人写的豆瓣日记失去火起来的机会,让我好好打游戏去,别让我在这里又烦又忍不住复这些又臭又长的快烦我了。over。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