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关乎9000多万人的“考试”每天都是进行时!

1949年3月23日的西柏坡,春光正抹去山岭之上薄薄的积雪。驻扎在这里的中共中央工作人员正在为一次出行打点行装。

毛主席望着连绵雄伟的太行山对周总理说,今天是“进京赶考”,我们要考个好成绩,绝不做李自成。

这次出行的目的地不是别处,正是毛主席年少时找寻救国救民真理曾到过的北平。

500

过去的28年,中国共产党人从星星之火汇聚成燎原之势,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成就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此时一个即将新生的政权正如一轮喷薄欲出的朝日,给这个曾经遭受满目疮痍的民族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面对即将夺取全国政权、全国执政的新形势,毛主席一直在思考着中国共产党怎样避免重蹈历史覆辙,他意识到一场不同以往的大考悄然来临。此时的胜利不是终点,进城不代表停步,执政的考验并不比夺取政权轻松。

这场考试是在回答四年前黄炎培的尖锐提问,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这场考试将在全世界的目光下进行,时代是出卷人,共产党人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古往今来的历史实践一再证明,作风问题无小事,作风好坏关乎一个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当“赶考”的时刻来临,毛主席捧起《甲申三百年祭》,看到骄奢淫逸、生活腐化的脓毒仅仅用了40天就推翻了李自成18年的战果后,深刻明白如今拿枪的敌人虽被消灭了,但“糖衣炮弹”和“享乐安逸”还在进攻,我们还要同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敌人作战。

进城前夕,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 他立下规矩“两个务必”、“六个不准”,并向全党发出警告:“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500

进京前一刻,他又把大家汇集起来讲:“我们要进北平了,希望大家一定要做好准备。我说的准备不是收拾盆盆罐罐,是思想准备。要告诉每一个干部和战士,我们进北平不是去享福,决不能像李自成进北京。”

可以说,毛主席以史为鉴、谆谆教导,提前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战士敲响了思想警钟,使全党做好了进京“赶考”的思想准备。

几个月后,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绽放出万丈光芒。

500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了“糖衣炮弹”的攻击,同不良作风的战斗一直在持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异常清醒冷静,没有坠入“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1952年2月10日,共和国反腐第一案宣判。刘青山和张子善自持革命功臣,居功自傲、贪图享乐,不顾党纪国法,贪污腐败,罪大恶极。公审大会前,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向毛主席说说,不要枪毙,给他们一个改过的机会。意见反映到毛主席那里,回复道:正因为他们两个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

500

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相继出台,正是“六个不准”历史脉络的新时代延伸,也是优良作风压倒不良作风的时代烙印。

一年后,习主席来到“赶考”出发源头西柏坡,一一对照“六个不准”检视当前党内建设情况:“不做寿,这条做到了;不送礼,这个还有问题,所以反‘四风’要解决这个问题;少敬酒,现在公款吃喝得到遏制,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少拍掌,我们也提倡;不以人名命名地名,这一条坚持下来了;第六条,我们党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并再次强调“赶考”的重要性: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的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500

从西柏坡到北京,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道路上不断奋发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敌对势力花样翻新、变本加厉,思想领域时而沉渣泛起,贪图安逸、脱离群众的危险仍然存在。这就说明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500

“赶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此刻,我们战胜任何强敌对手的信心和底气前所未有的强大,面对新时代的考卷,中国共产党定会过关斩将,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在每次“考试”中向人民交出优异答卷。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