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超音速飞行武器有多厉害?碾压美国,全球领先!

国科环宇高超音速飞行器概念最早由美国提出,即以高超音速飞行技术为基础,时速高达6倍音速以上。

 

500

以导弹为例,可以在半个小时内打击全球任何地方目标,除了军事领域外,高超音速飞行器在民用领域也有很大价值,例如一架航天飞机,两小时就可从中国到达纽约。在未来10年即将面世的各大高新科技中,高超音速武器将成为可以轻易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杀手锏。

 

可喜的是,中国目前在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相比亚音速、中低超音速飞行而言,超高音速飞行器飞行高度可以达到离地面20到100公里的大气层空间,飞行速度也高于5马赫。

 

如果长时间执行飞行任务,飞行器前段会面临十分苛刻的热环境,以导弹为例,如果弹道导弹以超过5倍音速飞行,其弹头前段关键部件表面会产生2000至3000摄氏度高温,这有可能导致导弹出现融化、氧化、烧蚀等破坏。

2011年美国就曾挑战过20马赫飞行速度。当时试验的武器名为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但由于前段热保护能力不足,飞行器在高速飞行中受不住表面高温而被烧毁。因此想研制高超音速飞行器,首要条件就是具备耐高温、高强度的材料,这也是国际公认最突出的技术难题。

那我国有没有突破该技术?我们先来看如下信息:东风17出现在今年10月1日阅兵式战略打击方队中,东风17是在东风16B的基础上安装了滑翔弹头发展而来,因为采用了特殊的高超音速滑翔弹头设计,其射程要比东风16高出两倍以上,可以在2500公里外精准命中一辆卡车目标物。

500

据了解东风17时速高达20马赫以上,当进入大气层后时速会降至10马赫,让弹头前面空气不产生黑障,并可以精确制导,还因为配备了独特的乘波体弹头,只要东风17在打击时时速不低于5马赫就无法拦截,而且同时可以操控变轨精度以及精确制导,实战意义非常大,东风17也被西方誉为无法拦截的导弹。

从东风17身上其实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中国早已解决了高超音速飞行下材料耐高温问题。

 

早在1998年,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纳米复合材料,即用纳米技术细晶化钨合金,这一技术在全球属于首创,此前世界各国的钨合金是采用微米级元素粉末混合,从而导致传统钨合金复合材料存在韧性和组织均匀差的问题。

500

我国根据这一研发成果,近些年通过技术与装备集成创新,最终研制出了新型高性能钨合金复合材料和大尺寸钨合金,并形成了多种规划和品种的军民产品,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原子能等国防工业领域。

此外超大规格钨合金已在国内11家企业应用推广,同时出口国外,有力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不过纳米钨合金在面临时速20马赫的飞行器时,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中国又提出了微纳复合概念。这还是源于一篇杂交水稻的报道让科研人员灵光乍现,如果用超高温陶瓷材料与钨合金实现微纳复合,是不是可以像杂交水稻一样创造一种新型材料?

利用陶瓷与合金之间优势互补,既拥有陶瓷的高熔点,低密度特点,又拥有金属的延展性。将金属与陶瓷结合在国际上尚属首次,甚至很多科学家都没想到过。

500

经过多年的研发,2012年微纳复合材料样件正式面世,中国研发出了世界首个轻质难熔金属基复合材料,该材料耐高温强度提升5倍以上,密度降低一半。经过试验,微纳复合材料能够经受3000度以上的高温,可以满足我国高超音速飞行器在大气层内以5倍到20倍音速飞行数小时,这不就是为东风17量身打造的吗!

 

2017年微纳复合材料正式批量生产,目前已完成三大军用产品供应,2019年微纳复合材料成为中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和船舶多个领域产品的重要供应材料,除了高超音速导弹外,歼-16,歼-20以及正在研发的六代机发动机飞行喷管均使用的微纳复合材料,为提升我国空军战斗力作出了突出贡献。

基础材料是科技创新的必备产物,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一环。中国基础材料发展相比西方晚了上百年,如今终于在微纳复合材料取得了领先,随着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努力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新材料诞生在中国,为国家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国科环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