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依之地》为什么难得?

500

"

这部电影相当克制,它表达的情绪绝对不单纯是社会批判,也不是在哀叹一个中老年女人的生活。

它的确让我们看到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和医疗问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如何仍然乐观地活着,但它又不是那种强调辛苦挣扎,意志昂扬的励志片。因此,这部电影包含的解读可能性就很大,它的情绪也就相对复杂。

——梁文道

"

讲述 | 梁文道  
 

来源 | 看理想·八分  

(文字经删减编辑)

1.    
 

在记录和虚构之间    
 

看见    
 
 美国某个社会的真实面目  

当我们在谈她的电影时,不能完全忽略她的背景,因为加入她的背景来讨论这个电影,会特别有趣。

赵婷的三部电影
 (《哥哥教我唱的歌》《骑士》《无依之地》)
 都是非常美国的电影,它的题材是美国的原住民、牛仔和《无依之地》里这一群新游牧房车主,而且她用了很特别的手法,让我们非常接近她镜头下这些真实存在的,美国社会的边缘和角落,一些美国主流社会可能都没有清晰地意识到的地方。

这样一个美国题材,由一个亚洲出身的导演来拍,但作品让你觉得完全没有外来人的猎奇味道,或者一种有意无意显示的亚洲视角是非常困难的。

之前看到类似的情况,就是另一位华人大导演李安。李安当年拍《冰风暴》和《断背山》真是让人叫绝。
 所以,当时很多华人影评界在评论李安的时候都在惊叹,李安怎么可能会达到一个比美国导演还美国导演的地步,而我不会这样形容赵婷,  我会形容她是比一般美国导演,更看见了美国某个社会的真实面目。

500

《无依之地》剧照

那么,赵婷的三部电影作品有什么特点让我们觉得特别真实呢?

首先,它是一个典型的独立电影制作。哪怕《无依之地》规模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也都保留了某种独立电影的制作模式,片中大部分的取材都来自真实的人物、场景和社会背景,绝大部分的演员也都是业余演员和素人,而那些素人演的往往就是他们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猜想她要拍成一部纪录片,但它是虚构电影。赵婷提供了纪录片的底色,请她要拍摄的人物去演回他们自己,但给予他们一些虚构的角色设定和对白,而这些虚构的东西基本上都不脱离演员本人的真实经历。

她的电影踩  
 
   在纪录片和虚构电影中间的一块区域,即类记录虚构电影。
 

其次,赵婷这三部长篇电影还有另一个特点,她有一种属于她的镜头语言。她的角度和叙述,有一种特别冷静克制的观点。她没有用力过猛,不像很多我们熟悉的好莱坞导演那样处理。如果把同样的题材交到别的导演手中,可能就会更loud
 (吵闹)
 一点,用力一点。

而《无依之地》则是有点往后退的感觉,但这个“往后退”是她原叙述的观点。实际上,有时候她的镜头是非常贴近人的,想要捕捉一些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的细节。她会让镜头跟着他们走,跟着他们呼吸,但是她自己的观点是相对往后撤离的状态,保持在了一个恰当的距离里。

所以,我觉得赵婷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种距离的保持,在记录和虚构之间,多一点点可能会变得煽情,少一点点就会变得更像纪录片,更冷淡一些,但她找到了一个中间位置。这样一种中间位置,照她自己的讲法,可能就是一种局外人的角度。

2.    
 

不得不上路    
 

被公司城镇“扫地出门”的人    
 
 

为什么这部电影会广受好评?首先来说题材,就用电影的故事来展开讲。

电影的故事是有真实原型的,来自于一部非虚构的叙述作品《无依之地》,作者叫杰西卡·布鲁德
 (Jessica Buddha)
 。她用3年的时间前往美国几个州,走访了50多个游牧人,然后写成了书。不过,电影的女主角佛恩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
 是赵婷虚构的角色。

电影的故事背景是在美国内华达州中西部的沙漠核心地带,那里有一个叫Empire的,非常典型的公司城镇。

公司城镇是指整个城镇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于一个企业或某个产业,这个城镇里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这个公司的雇员,剩下的居民的工作则是服务这些雇员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

500

《无依之地》剧照

类似的情况在全世界都能看到,包括社会主义阶段的苏联和中国,有很多国营的事业单位,在某个地方专门为了某一个产业而新建一个城市,比如前苏联最有名的切尔诺贝利,一个为了核电站而兴起的城市。

像这样的城镇,有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一旦遇到经济变化,产业枯萎衰竭了,或者失去市场了,企业可能就要关掉工厂,这个城镇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

而这部电影的起点就是讲这座名叫Empire的城镇,它服务的一家做石膏板的公司要关掉工厂。它的背景是在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之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城镇里面的居民,包括主角佛恩,都是金融海啸的受害者。城镇要把所有居民都  扫地出门
 ,  这也是当下美国很多地方的真实写照。

500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聚焦美国底层的住房危机

[美]马修·德斯蒙德 著

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随着产业的变化,金融风暴的到来,很多人突然失业,在原来的地方找不到工作,就只好到别的地方去,大部分人可能是去选择定居的,但佛恩不一样,她从此过上了一种很特别的生活,那就是这部电影主要描写的一群人,所谓的新型游牧民族。

其实,这种生活在美国一直都有,但最近几年变成一种风潮,是因为金融海啸之后,很多产业崩溃,又或者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的变化,很多产业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于是多了一批人出来,他们没有办法再负担一个固定的住所,不愿意去承担这么大的责任。

这就像现在很多年轻朋友的想法。假如你20岁出头,在城市打工,你会不会想买房?假如你父母没法支持你,凭你现在的收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拥有一座属于你的物业?假如你觉得这个代价太高昂,要耗费你几十年的青春和毕生的积蓄,你会怎么办?

那么,在美国,就有很多人选择了这种新型游牧生活。

3.    
 

临时雇佣关系下
 

逐水草而居的新型游牧民族
 

另外,还有一个背景信息需要补充,在过去二、三十年来,出现了某种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它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雇佣关系。老板和你签约不是把你聘请为全职员工,而是把你当成临时工。这样的做法对于企业来讲,节省了它的固定人力支出,也不用为员工负责保险福利,以此降低了公司的经营成本。

现在,全世界都有这样的雇佣关系,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外卖和快递行业,就是很典型的采用这种雇佣方式的行业。

500

《无依之地》剧照,对"家"的定义: "Home, is it just a word? or is it something you carry within you?"

在这部电影里,出现了全球最大的电商亚马逊。亚马逊的处理中心的工作是有季节性的,某一些季节是旺季,需要更多的人手,这时候就可以聘用一些临时员工。除了这种产业之外,还有很多产业也是季节性的,像农业。

这种雇佣关系就使得这些人很难在当地维持长期固定的生活。在这样双重的条件背景下,就出现了这么一群人,坐在房车里,全美国到处跑,哪个地方有工作需要,就去哪打工,这边的工作结束了,就到下一站去打工。

投入这样一种流动漂移生活的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群体了,也就是所谓的新游牧群体。他们有点像过去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这里逐的水草就是生活本钱。

4.  

是被迫无奈的出走
 

也是主动选择的新生活
 

既然拍摄这样一个族群,我们很容易会把《无依之地》想象成是一部充满社会批判意识的电影。它是具有这个成分的,但它不只包含这个成分,甚至这个成分还不是这部电影最主要的东西,这也是它很特别的地方。

不能忽略,这样的生存条件的确适应了这个时代美国社会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但也可以说这种适应,是某种颠覆,这就是这部电影提供的另一个观点。

比如,这部电影里有一些人并不是没有钱,买房子定居,而是他不想这么做。

就像佛恩,有一个场景是她去拜访定居在家里的妹妹。妹妹的丈夫,以及他的一群朋友都是做房地产生意的,当他们在谈怎样可以赚更多的钱时,佛恩就问他们,“你们不觉得这样子好像在骗人吗?因为你让一个人把一辈子的积蓄投入到一个房子里,而这个房子其实他根本拥有不起,还可能会让他终生负债,这不是骗人吗?”

很多人正是持有这样的观点,因此觉得不要房子,干脆住在路上。

他们的生活完全是悲苦的吗?完全是被市场逼着走的吗?其实不然,这里有
 一种自我主张,虽然这是在某种社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生活方式,可他们想办法把它变成一种值得过的,有意义的,能让个人欲望得到满足的生活方式。

所以,在这个电影里能够看到一些很有趣的故事,比如有一位素人演员夏琳·斯旺基,电影里她
 很快就要因为晚期癌症而去世,只剩下6、7个月的时间,但她仍然非常开心,想要再去一次阿拉斯加,这位老年单身女性在电影里有一段非常感人的独白:

我这一辈子过得挺不错的。在到处划皮艇的时候见过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爱达荷的河边,我见过一家子的麋鹿,在科罗拉多的湖上,一只大大的白色鹈鹕落在我的皮艇前方,在划过一个弯角后,那里有一块悬崖,我看到上百只燕子停在悬崖上,还有燕子在空中飞舞,而且有了河水的倒映,看起来就像是我也飞起来了......我觉得我经历的够多了,我的人生已经完整了。如果我在那一刻死去的话,对我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由于有这样一种情绪,这部电影就不是一个完全的社会批判电影。

500

《无依之地》剧照

5.  

这不是一部社会批判电影
 

也不完全是一部公路电影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公路电影,一个典型的美国电影的主题,
 但一般的公路电影会有一个具体的弧线,比如它总有一个理由让你知道当初为什么上路,上路的过程一定有些挣扎和成长,到了最后旅程会结束,而结束也是一个完满的终点。

但《无依之地》不一样,这部电影没有一个很明显的弧线  
 。

在它的开头,我们看到佛恩离开她住了几十年的Empire镇,她的老公在几年前因为癌症去世了。如果以商业一点的方式拍,可能会这样解释,她是为了消解她的丧夫之痛所以上路,但这部电影没有这样处理,这是被隐含起来的部分。

它不像美国很常见的公路电影的主题,或者像社会写实主义的文艺作品,讲的那么悲凉或愤怒。
 《无依之地》不是这样,它的风景那么漂亮,而这风景里又有两种风景,一种风
 景是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这群人走在路上所经历的地方;另一种风景则是从佛恩比较主观的角度看到的风景。

因此这里就包含了两种情绪的景观,一种是稍微相对客观的景观,比如她的车子在一望无际的荒漠或峡谷中间;另一种则是她的个体视角下的景观,比如在森林之中;在海岸边上看着海浪拍岸;在一个渺无人烟的密林里的小溪流上面裸体洗澡,她在享受那样的风景。

500

《无依之地》剧照

由于有这种享受,在路上的生活好像不是那么难过,更重要的是这一群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好像都能够结交朋友。
 他们和我们固定住在一个地方的人不一样,没有固定的伙伴、亲友,他们永远在路上,但是永远在路上,并不表示他们没有那种相濡以沫的江湖情感。

所以,这部电影相当克制,它表达的情绪绝对不单纯是社会批判,也不是在哀叹一个中老年女人的生活。

它的确让我们看到美国社会的各种问题,比如养老问题和医疗问题,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这些人如何仍然乐观地活着,
 但它又不是那种强调辛苦挣扎,意志昂扬的励志片。它什么都有涉及,但都不会过分强调。

因此,这部电影包含的解读可能性就很大,它的情绪也就相对复杂。

6.  

批评和讨论

配乐和演员调度  

我对这部电影最大的批评是它的音乐。我觉得导演在拍摄自然景观的部分,用的音乐有点太多,如果他完全没有配乐,或者只有环境音可能会更好。

她用的配乐来自近年非常红的意大利作曲家鲁多维科·艾奥迪。
 他的音乐本身是很简约的,大部分都是钢琴独奏,但也并非是完全中性的,它是有情绪的,那种情绪带着一种寂寥色彩,因此电影被灌入了某种寂寞孤独的感觉。

这个电影确实会让人觉得这些人很孤独,但那种孤独放在空阔的场景下,不应该只是让你觉得孤独。这样的场景是既孤寂又优美辽阔的,能够把个体的情绪消解开去,但是因为加入了这样的音乐,也就代表了导演的某种评注,就缩窄了它的可能性。

此外,《无依之地》里其实只有两位比较出名的职业演员: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饰佛恩)
 、大卫·斯特雷泽恩
 (饰戴夫)
 。这个电影难拍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部在虚构和纪录片之间的窄道游走的作品,如果导演指导的全是素人演员的话,让他们演回自己,给他们角色设定和台词,在事实基础上添加一些东西,是可以做好的。

但当导演加入职业演员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让职业演员在其中,而不出格是很难的,这很考验演员的功力,也很考验导演的功力。

500

导演赵婷和佛恩的扮演者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在这部电影里面,尽管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已经做得很好,她对
 脸部表情的控制很厉害,但还是能看出她是个专业演员,而不是一个素人。

在斯旺基和佛恩对话的那个场景里,导演使用了对剪的方式,先给斯旺基特写镜头,然后再给佛恩特写镜头。在这一段就能够看出来,导演是故意给两个人大特写镜头去拍他们的反应和言语,如果他们同框出现,这个对白
 可能就出问题了。

因为斯旺基是素人演员,她的说话方法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就是不一样,所以导演要
 避重就轻,不让他们出现太多同框对话的场景。赵婷已经很厉害了,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也已经很厉害了,但还是很难做到天衣无缝。

现在,我觉得赵婷真正的挑战是下一部电影,她要帮漫威拍一个非常主流的好莱坞英雄电影,指导的演员将全部是职业演员。赵婷碰到的第一个职业演员是一个存在感不强,但演技极好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当赵婷要指导一群大明星、流量明星演一部娱乐电影的时候,怎么办?我很期待,这是个很大的难题。

7.  

我们的当下也有很多故事
 

等待着被拍摄,被记录
 

像这种题材的电影,其实全世界都应该越来越多才对。虽然,中国没有这种大家开着房车到处跑的日子,但有一些故事也是很值得入戏的,比如像快递行业,这几年也有一些以快递为主题的出色作品。

譬如我非常喜欢的英国左派导演肯·洛奇,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有些人认为他的电影有点太过火了,比如说他前两年的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这部电影有人认为有点煽情,其实我觉得它恰到好处,如果你觉得煽情的话,那是因为你不了解社会,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处在这样的绝境当中。

500

电影《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剧照

那么,有没有可能中国有导演能够拍出我们自己类似的问题?  
 我们也许没有游牧人,但我们也有很多传统的单一工业城镇,他们也结束了,结束之后怎么办?

这几年,我已经看过很多相关的出色作品,包括一些非常重要、有名的纪录片,可它终究不是一个更加主流的虚构电影。

500

纪录片《铁西区》,聚焦于中国重工业基地沈阳一家大型工厂的工人生活。

我们有没有这样的电影,不是做猛烈的批判,也不是要输出一个非常乐观的结局,而是很客观地想要捕捉其中的状态,那里面的人还是觉得他要活,他会怎么活,他怎样想办法让自己活好呢?

过去两年很多人关心快递员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在和快递员打交道,那么,有没有电影去拍他们,稍微客观地想要把握他们的状态,理解他们的处境。

如果要在最后再谈赵婷的背景的话,我愿意这么想,假设今天有一个美国土生土长的导演来到了中国,像赵婷这样潜入某个社会角落,做了大量调查,比如拍中国下岗的民工、春运、快递员工的处境,然后以剧情片的形式呈现出来。我们会如何看待,
 对此,我
 很好奇。

彩蛋:QA环节  

老龄化问题
 

Q:前几天看了《无依之地》,总觉得自己老了也会如主角一般,孤独地四海漂泊,打着最廉价的短工来维持生计。老龄化问题似乎开始被全世界讨论,我们能不能谈一谈社会老龄化?
 (看理想听众@安东尼的速冻)

A:老龄化的确是个问题,这部电影里的新游牧民族都是相对高龄的人,这其实是美国现象。但这种情况在中国说不定也会开始,因为中国的人口现在是断崖式地下跌,在这样的情况下,子女如何去抚养父母?更不要说有很多人是没有子女的,那又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问题,我们接下来会推出一档节目,是谈人口经济学,听起来很冷门狭窄的专业,但在我看来这是今天中国最重要的问题。

再过20年之后,当中国的养老问题就要出现了
 ,这该怎么办?事实上,我觉得中国就应该有这样的电影来拍这样的问题给我们看才对。

500

《无依之地》剧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