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娜拉”到“半边天”:她们的光芒灿烂辉煌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历史研究院“
今天是3月8日
是光荣的“国际劳动妇女节”
是专门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
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在中国
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中国女性获得了真正的解放
“半边天”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奋进
在新中国历史上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1.巾帼迎来黎明
“在任何社会中,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这是恩格斯转述的19世纪法国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的一句名言。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以领导妇女运动为已任,通过培养妇女干部、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发展女党员和女团员等实践将妇女运动纳入革命运动之中。
早在五四时期,毛泽东、李大钊、李达、向警予等人就纷纷撰写、发表文章,提出关于妇女问题的主张,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传播。1921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妇女声》,该刊物宣言指出:“妇女解放”,即是“劳动者的解放”。
中共“二大”通过《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针对妇女问题的中央文件。决议分析指出:“自国际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以来,无产阶级的妇女渐渐降到工钱奴隶地位。”并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这为妇女的解放初步绘制了具有可行性的蓝图。
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图为平民女校旧址。图片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妇女作为增加革命和阶级力量、推动苏维埃革命发展的重要因素,领导开展乡村妇女解放运动,在苏维埃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下实现妇女解放。苏区政府根据中国妇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类保障妇女权益的法案。《遂川工农县政府临时政纲》规定:“特别保护童工和女工……女工产前产后须有8星期的休息,休息时间照给工钱。”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还创造性地将妇女运动和革命动力联系起来,1929年的《湘赣边界目前工作任务决议案》就指出妇女运动“是整个革命之一部分,尤其劳动妇女在过去曾经参加过不少的实际斗争,表现了他们在革命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组织广大劳动妇女为党在目前不可少的工作。”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施,打破了数千年来束缚在妇女身上的封建婚姻枷锁。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妇女解放与整个民族解放是高度统一的,因此“要真正求得社会解放,就必须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来参加;同样,要真正求得妇女自身的解放,妇女们就一定要参加社会解放的斗争”。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妇女运动的高潮,促使工农学妇女相结合,推动集会游行、抵制日货、成立妇女救国会等活动日趋高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全面高涨阶段,发展规模空前,各根据地、各阶层妇女团结抗战,形成了妇女统一战线,广大妇女群众成为支援抗战的重要力量。尤其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广大妇女反对“妇女回家”的错误谬论,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众志成城支持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妇女运动蓬勃开展。1946年3月《华中解放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决议》中明确提出“今后华中妇女工作总方针是放手发动全华中妇女,动员妇女参加整个解放区群众生产、救灾、减租减息、惩奸等运动,以组织妇女积极生产,从中推行识字明理运动,解除封建压迫和束缚,参加解放区各种民主建设工作”,并描绘了未来的目标———“联合全国妇女以争取妇女解放及全国民主的实现,建立完整的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广大妇女群众积极投入争取和平民主、发展生产、土地革命、支援前线、战争防御和政权建设等工作,妇女的家庭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从一开始,妇女就被赋予了政治上的参政权、婚姻上的自主权以及经济领域的生产劳动权,其中生产劳动权是重中之重。换言之,妇女只有参加了社会生产,成为社会与家庭财富的创造者,才能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获得男女平等的各项权利。
2.妇女能顶半边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进一步致力于促进妇女的解放和发展。
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政府对娼妓业进行了彻底的清除行动。
1949年11月21日,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决议:立即封闭妓院。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几千年来“合法”存在的妓女制度,在新中国宣告了死亡。1300名妓女集中到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这里将负起教育和改造她们的责任,并且为她们安排新的出路。
在北京市妇女生产教养院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的学员。图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在这里,再没有人称她们是妓女,而是统称学员,所有人一律平等。1950年北京市处理妓女工作总结记载,在1303名学员中,只有40多人没得性病。为此,国家财政专门下拨了巨款购买当时不能国产的盘尼西林,北京市政府组织最好的专家为学员提供治疗。之后,大多数人进了工厂,很快成了熟练工人。
就这样,从思想到技能再到生活,对旧社会娼妓的改造全面铺开。北京娼妓改造任务的完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此类行动提供了参照。一个新政权的诞生改变了这一特殊人群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当天的《人民日报》上,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妇女祝贺新政府的成立,并指出这个政府将给予妇女“享受男女平等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系列重大文件都一再强调了这项权利,如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提出男女共享“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的权利。
1952年3月8日,北京西郊机场,全国妇联、中央军委在这里举行了“庆祝第一批女空地勤人员起飞典礼”。首飞结束,朱总司令在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的陪同下接见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并合影留念。图片来源:中国军网。
延续列宁对女性在“公共经济”中与男性一起参加共同生产劳动的重视,毛泽东也强调男女平等的关键在于“同工同酬”的经济权利。1958年5月25日,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十三陵水库接见参加建设的“燕子工作组”时指出:贵州堡子的妇女提出“男女同工同酬”,你们今天的行动就是在践行同工同酬,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了!
图片来源:截取自中国妇女报《初心永不忘——新中国妇女节影像》视频
从此,“男女同工同酬”的号召在全国迅速传播开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半边天”为女性的解放之路指明了现实方向,女性与男性一样承担着解放全人类的重任。
妇女们在一起劳动,左一为申纪兰。图片来源:新华网
1957年,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联合会”,制定了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两勤”工作方针,引导全国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了表彰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作的贡献,1960年全国妇联首次设立“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激励广大妇女更好地参加社会生产劳动。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为中国妇女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妇女的进步与发展,坚持男女平等,注重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维护妇女权益和促进妇女发展的系列制度机制建设,促使广大妇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源:截取自中国妇女报《初心永不忘——新中国妇女节影像》视频
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从户内跨到户外、从生产建设到革命事业,不仅代表着中国妇女在政治发展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经典论断。
3.妇女解放的密码
“半边天”力量之所以能够崛起壮大,那是因为真正能促进妇女解放的密码在很早就被找到了。
为人类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的马克思,提出了男女解放的“联合”之路。
他说:“人和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在这种自然的、类的关系中,人同自然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就是人同自然的关系,就是他自己的关于自然的规定。因此,这种关系通过感性的形式,作为一种显而易见的事实,表现出人的本质在何种程度上对人来说成了自然,或者自然在何种程度上成了人具有的人的本质。因而,从这种关系就可以判断人的整个发展程度。”
没有女性的解放,也就同时没有男性的真正解放。马克思所追求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然包含着男性与女性的共同发展。马克思追求的人类解放,必然包含男性与女性在内的共同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女性解放必然具有内在统一性。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纺织女工大罢工,随后成立了第一个纺织女工工会。她们不仅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还得到了全世界此起彼伏的妇女运动呼应。
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兴起在第二国际时期,其主要领导人是德国的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克拉拉·蔡特金。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蔡特金在关于妇女劳动问题的发言中指出,妇女的解放同全人类的解放一样,最终必将是劳动从资本中解放出来的事业,各国社会民主党人要把无产阶级妇女作为战友接纳到自己的战斗队伍之中。
克拉拉·蔡特金。图片来源网络
1910年蔡特金在哥本哈根第二届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上提出议案,把每年的3月8日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个议案得到一致认可,得以通过。
全世界女性的共同节日诞生了。
4.梦回民国做娜拉?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上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他指出:娜拉出走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近100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娜拉的困境已被打破,但一些人却幻想着梦回解放前。
去年,“军阀姨太太”的梗一度在网络热传,并引发一些网友效仿。在此类视频中很多女孩身着旗袍,伴着动感音乐,摆出各种造型,声称自己要当“军阀姨太太”。
无可厚非,女性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现自己的美。但是,当“军阀姨太太”的想法却并不美。
历史上“军阀姨太太”的真实境遇(详情请戳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395487024251130#_0)启示我们:那个时代,女性纵使再精致娇媚,也很难不沦为“玩物”。在少数女性风花雪月、荣华富贵的背后,是“玩物”的悲哀。而且在那样一种社会环境中,绝大多数女性只能被压迫、被迫害,要么堕落,要么饿死。
在那样一个时代,娜拉们并没有更多选择,她们没钱,无法养活自己。因为她们不掌握生产资料,不参与劳动生产,只能作为男性的“附庸品”,因此她们无法获得真正的解放。
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我们今天庆祝光荣的“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意义所在、价值所在、尊严所在。
综合整理自:邵南征《从西方女权运动看妇女解放》.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1);王海洲《“半边天”的政治现象学反思:兼论新中国女性地位与角色的再构》.学海.
2020,(03);吴晓荣《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的基本经验》红色文化学刊.
2020,(02);王克霞《中共革命话语体系中“妇女”概念的历史流变》.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37(01);姜耀辉《中国妇女运动的历史分期、发展特点与当代启示》.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21(04);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