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导演获“终身荣誉奖”,关于他的电影之路你了解多少

10月19日,据纽约侨报网报道,美国导演工会(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DGA)当地时间18日晚举办2018年度颁奖盛典,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和福克斯主席Nancy Utley、美国联邦参议员Amy Klobuchar、美国演员工会高级顾问John McGuire以及剧服设计师Ann Roth一起,获得本年度的“终身荣誉奖”。

500

美国导演工会的年度奖项DGA Honors,在美国电影、电视界一向享有盛誉,历届获奖者包括Ron Howard、Spike Lee、Martin Scorsese、Robert De Niro 以及前纽约市长彭博等。李安是获此殊荣的首位华人导演。

500

李安导演表示,得到大家的肯定“感觉很温暖”。他坦言入行近30年讲了很多故事,越来越难保持赤子之心,对自己越来越折腾。但他始终认为创新很重要:“每次都是一个蜕变。没有痛苦蜕壳,新的东西出不来,我觉得对不起观众,对不起自己作为一个电影人。”李安导演形容自己像“爱新鲜的小孩”,希望退休前一直当个导演系的学生,他的科幻动作片《双子煞星》正在后制,他预告:“里面有很多新鲜的东西!” 可见,李安导演之所以能够在电影界有如此大的成就,与其不断的创新分不开,更与其独特的经历密切相关。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李安导演的漫漫电影路吧。

求学阶段

同所有的家庭一样,李安的父亲希望他考上大学,安安稳稳找一个工作。但对于读书,李安一点兴趣都没有,心里只想着当导演。       

500

 孵化少年李安电影梦的是创于1961年的台南市全美戏院,李安曾说过读高中时,最爱到专播二轮片的全美戏院看电影,尤其是美国八大电影公司的电影,全美是他学生时代最常造访的地方。在经历高考失利后,1978年李安选择赴美留学就读于伊利诺斯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在戏剧系里,李安接受着西方正规的戏剧教育,最初的这些戏剧经验,对李安日后的电影作品的戏剧倾向有着重要影响。出于对电影的向往,李安又来到以电影学院著名的纽约大学,继续学习电影制作。

1980年,李安顺利拿到艺术学士学位,接着申请了伊利诺斯大学的戏剧研究所和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进入纽约大学后,李安拍摄了16mm电影作品《追打》(1980)、《我爱中国菜》(1981)等。李安拍摄于1982年的《荫凉湖畔》,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并于第二年参加了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获得金穗奖最佳短故事片奖。1984年完成毕业作品《分界线》,获得电影硕士学位。李安毕业后把所有东西打包成八大纸箱,准备回台湾发展。就在行李要运往港口的前一晚,《分界线》获得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最佳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这件事促使他留在了美国。

500

低谷时期

之后的事情却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李安自己曾说:“刚开始的半年,我真的很难过,不想活了。好莱坞的三十多家公司看了我的《分界线》一直吹捧我,令我觉得充满了希望。有人建议剧本的某些部分得加以修改。两个月后再去,又要再改,就这样来来回回,都没有付费。就这样,一个计划不成,另一个计划又来了,总有几个在进行,人像是悬在半空中。”这期间,李安偶尔也帮人家拍片子、看看器材什么的,帮剪辑师做点事、当剧务这些都干过,但都不太灵光。后来只好去做苦力,拿沙袋、扛东西等等。

500

 在与太太林惠嘉婚后长达六年的时间里,李安一直是一个居家男人,每天煮饭换菜谱,他坦承这种生活对后来导演《饮食男女》大有启发。毕业六年的李安一事无成,刚开始他还能谈一点理想,三四年后人也奔40岁,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理想,于是开始有些自闭。那段日子,他在家里煮饭、带孩子、练习厨艺,以及构想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人看的剧本,而太太外出上班,所以日后谈论起自己的太太李安都是心存感激。六年里的日复一日,厨房里的柴米油盐,足以磨掉一个人的锐气,也足以让最自信的人,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否定和怀疑。

而立辉煌

李安以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第一名毕业后,因未得拍片机会而在家带孩子六年,直到1991年,台湾的中央电影公司找他拍摄《推手》一片,方才一举成名。

500

 1990年,为了台湾新闻局征选剧本的高额奖金,李安编写了《推手》的剧本并得到台湾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奖金40万元(另一份李安和冯光远合写的《喜宴》剧本也同时得奖)。之后很快由中央电影公司投资、纽约库德玛西恩公司制片开拍了这部电影。于是,《推手》成为李安导演生涯的第一部长片,而此时他已经37岁了。

《推手》的构思和细节处理,几乎就来自李安闲居美国的生活状况。郎雄饰演的老拳师成了李安作品中的第一个“父亲”形象,影片也成了后来被称为“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推手》的成功也使电影公司对李安更有信心,决定投拍题材比较敏感的《喜宴》,仍由纽约库德玛西恩公司再度合作制片。

在《喜宴》中,同性恋在当时固然是一特殊的题材领域,但李安成功地把它拉回到普通生活之中,放到家庭这个基本单位中加以考验,得出最为现实也最有人情味的试验结果。

500

1994年,李安执导的《饮食男女》把中国烹饪艺术带入家庭和情感的戏剧之中,不仅增加了观赏性,而且展示了东方文化的迷人魅力。李安在表现中国家庭伦理、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观念冲突的一系列影片中,《饮食男女》达到顶峰。

500

走向国际

在看过《喜宴》和《饮食男女》之后,林德赛·道拉把剧本交给了李安的经纪人,接下来的5年李安又拍摄了三部纯美国题材的影片《理智与情感》、《冰风暴》和《与魔鬼共骑》。

根据著名作家奥斯汀的著作《理智与情感》改编的同名电影,是李安又一个开始。对于李安来说,这部影片的成功与否是个关键。李安对西方文化的熟悉也使影片没有在任何地方露出破绽。《理智与情感》再一次大获成功,不仅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而且还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7项提名。

500

1997年,李安完成了一部表现美国70年代家庭伦理崩溃时期的作品《冰风暴》,这是他首次尝试沉重的中产阶级主题,影片结构严谨,气氛凝重,从几个家庭强烈的历史感,可以说是李安描写家庭的极致之作。李安就是以一个世界人的眼光考察那段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社会时期。

1999年,李安再一次抱着磨练和尝试的态度,拍摄了一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影片《与魔鬼共骑》,后成为英国伦敦影展开幕影片,并在杜维尔影展中获得美国导演特别成就奖。

500

2000年,是李安导演风光无限的一年,《卧虎藏龙》红遍香港、台湾,甚至一路杀入欧洲,并在很难打入的美国市场也赢得一亿多美元的票房,是华语电影绝对空前的骄人成绩。《卧虎藏龙》也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第54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等4项奖、第3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6项大奖以及第2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等9项大奖。受到《卧虎藏龙》的影响,中国导演开始重新掀起了古装武侠大片热,愈演愈烈,持续了6、7年之久。

500

2003年,科幻动作片《绿巨人浩克》上映,李安为执导该片拒绝执导《终结者3》。该片讲述的是布鲁斯班纳在命运的安排下成了父亲基因改造实验的试验品,每当情绪激动就变身成拥有超能力的绿色巨人,这使得他成为美国军方的缉捕对象。有意思的是,李安曾带演员艾瑞克·巴纳观看不戴手套的拳击比赛,以便使其对角色的野蛮有所准备。但因拍摄该片而遭受的疲惫与困扰,让李安一度有息影的念头。

2005年,《断背山》的出现,该片连获三项大奖,分别是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最佳原创配乐奖。影片上映时形成一阵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对学术、时装和乡村音乐等不同文化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在社会上也掀起对同性之爱的大讨论。

500

2007年,由梁朝伟和汤唯主演的《色戒》吸引力观众的视线,该片获得了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奥赛拉酱-最佳摄影奖、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第65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提名以及第4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据悉,台湾方面颁给李安及制作公司2000万新台币(约500万元人民币)奖金,李安立即转手悉数捐给新晋导演。但片中争议性的画面和剧情引发国人的不满,在大陆也一直被称作禁片,女主角汤唯一度也因此受到封杀。

500

 2012年,李安的首部3D电影上映,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开始讲述人与动物间的情感。片中充满的隐喻在国内引发了解读热潮,特效和3D效果也获得赞赏。该影片获得了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视觉效果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以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至此,李安导演已获得两次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500

 2016年4月,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洛杉矶分部官方推特消息,李安将在同年10月28日被授予“大不列颠奖”杰出导演奖,颁奖典礼在比弗利山庄希尔顿酒店举办。同年11月11日上映了李安导演的战争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该片根据本·芳汀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的美国士兵比利·林恩与战友战胜归来并被誉为美国英雄,在一场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过程中,揭露这群士兵在战场上真实经历的故事。

2017年,《我是希斯·莱杰》镜头对准了这位英年早逝的传奇男星,杰克·吉伦哈尔、米歇尔·威廉姆斯等莱杰生前的圈中好友,在片中分享他们关于希斯·莱杰的独家记忆。

500

李安导演的作品将人的情感表达的细腻,将中国的生活现状和社会家庭发展的诟病理解的透彻。百度百科人物评价里这样评价李安导演:“两种不同文明的冲击,造就了李安与众不同的视野和气质。”他在电影行业所做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内涵,表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可以说,李安导演就是中国电影的名片。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