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作为一门国民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正是这些“副产品”,而不是做题方法
【本文来自《本人高中生,希望语文的分值比例能降低》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我也是高中生,但是和楼主不一样,我并不反对提高高考中语文的分值。
楼主认为“对中华文化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世间万物有了更深刻的思考”是学习语文的副产品,我认为不然。其实作为一门国民学科,学习语文的目的正是这些“副产品”,而不是所谓的虚无缥缈的做题方法。
不可否认在现行的考试作答体系中,作答技巧成为了影响评判结果的要素之一,但这是因为作答技巧能够更好地规范化原来的差异化较大的答案,从而让评卷老师在统一标准下短时间内能够更具针对性、更有效地对考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价。作答技巧的使用是要建立在感知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之上的,如果没有真正内心的投入,背再多的“公式”也不会对语文成绩有丝毫帮助。
至于老师讲题目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个别老师自己也不是非常明确语文这一学科的目的。语文培养的应该是感知能力、共情能力、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考能力,但是很多时候在题海的旋涡里这些东西都会被忘得一干二净。《致中文系》里有这样一段话:“你突然发现四年里 / 什么都没有学会 / 只学会了 / 为他人 / 泪流满面。”语文学习需要去感知真情,需要去体会生活。干巴巴地对着所谓的“标准答案”讲题没有意思,我们老师有的时候丢掉标答,放开了讲,我们的真心碰触到人物的、作者的真心,得出的答案不比“标准答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