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寒门难出贵子,是因为缺了家庭教育这一块吗?

【本文来自《北美崔哥解散北大同学群---这些“高级病”患者可以利用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倩1999

    这么看来,我的大学同学群简直是个异类……

    大家不聚会,不吹牛,偶尔(非常偶尔)请同学帮孩子点个赞。

    正经事只有一件,资助四川的一个贫困学生。大家捐款,班长组织,定时把资助款打过去,期末的时候把孩子的成绩发过来,看看考得怎么样。小姑娘确实也很争气,我记得这个学期应该是年级第六吧,一个年级八百多人,当地县里的高中。我们一路从初中资助过来的,初中每个月给600,高中用钱多,每个月给1200。钱快用完的时候,班长就在群里召集捐款。

    这个女孩父亲生病没有劳动力,靠母亲下地干活赚点钱,我觉得如果没有人捐助的话,可能在山区早早就要嫁人补贴生计了。希望她能够坚持学下去,考上好的大学,改变全家的命运。

    我估计,像我们这样的同学群,嗯……可能很少很少吧……

        为你点 赞,真的很正能量。

        现在寒门不缺聪明的孩子,但现在为什么寒门很难出贵子了呢?很大原因是缺了家庭教育这一块。

       上世纪7/80年代孩子的父母,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文盲占了大多数,或者仅是“初小“文凭,不管”城“、”农“、贫、富,家庭教育这一块都缺,”爹“都差不多,更多的是拼孩子自身的素质,所以寒门相对容易出贵子。

        今天当初那些农村贵子们大多都已经成了城里的中产,文化程度也普遍比留在农村或贫寒的父母们高,此时他们的孩子,即使初始素质差不多、在学校学的也一样,但在家里能拼的”爹“却大不相同。

       小学低年级的城里孩子在学音乐/美术/跆拳道,农村孩子在玩手游/看电视/瞎玩闹。

       小学中年级的城里孩子在读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文学名著,农村孩子还在玩手游/看电视/瞎玩闹。

      小学高年级的城里孩子在培养预习能力,城里家长若发现孩子文化分不行于是发展图/音/体的能力,以便艺考,农村孩子依然在玩手游/看电视/瞎玩闹。(现在农村的孩子已经失去了摸鱼捉鸟的传统技能。)

       你们资助的这个孩子,贫困县,县高中,第六名(不知道是文还是理),高考正常发挥的话,很可能一本还得吊车尾。

       如此聪明的孩子,若有爹可拼,前途会远大得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