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平定准噶尔战争 欧洲铜版画 盛览

铜版画是产生于欧洲的版画品种,因其使用铜版作为印制作品的,故名。它比较名贵的画种。 大和卓木、小和卓木的叛乱,确保了西北边境的安定。好夸耀的乾隆突发奇想,决定制作铜版画,以作纪念。

​  1736年乾隆即位。那正是清王朝国力强盛之时。1755、1758、1759年,清朝中央政府先后胜利平定新疆准噶尔部达瓦齐及回部大和卓木、小和卓木的叛乱,确保了西北边境的安定。喜好夸耀的乾隆突发奇想,决定制作铜版画,以作纪念。

500

500

  有意思的是,这批铜版画都是由一些当时在宫廷中的老外画家起草的。他们是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波希米亚人(今天的捷克)艾启蒙和意大利人安德义。

  1762年,乾隆命郎世宁起草《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小稿16幅,1765年以上四位画家奉命每人绘制正式图稿一幅。同年5月,乾隆亲自审阅已经完成的4幅图稿。这4幅图稿是郎世宁画的《格登鄂拉斫营》、王致诚画的《阿尔楚尔之战》、艾启蒙画的《平定伊犁受降》和安德义画的《呼尔满大捷》。乾隆皇帝阅后颇为满意,并规定画家,其余的12幅底稿,分三次绘制呈进。

   郎世宁等四人的图稿完成后,乾隆皇帝决定将它送往欧洲制作成铜版画。当时并未指定送往哪一国制作,而负责此事的广东粤海关,原先打算把图稿送到英国去。

   此时欧洲耶稣会驻华会长正在广州,他是法兰西人。便在广东总督面前力陈法国艺术为欧洲之冠,主张将图稿送往巴黎制作成铜版画。

   经过皇帝的同意,四幅图稿,还附有乾隆上谕的拉丁文及意大利文译本,还有郎世宁的一封制作要求的信件准备被一并送往法国。

   当时与外国人做生意的广州十三行和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接洽承办了此事。为此双方订立了商务契约,这份契约的法方文本,现在由法国巴黎的国家图书馆收藏着。

   四幅图稿送到法国后,受到法国有关部门的重视。法兰西皇家艺术院院长 马立涅侯爵 亲自过问此事,委托 柯欣负责,挑选了雕版名手勒巴、圣·奥本、布勒弗、阿里默等7人分别制作。

  《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其余12幅图稿也随后于乾隆31年(1766年)分三批送往法国。雕版印制工作前后进行了七年之久,其间清内务府曾让广东海关催问过多次。到乾隆35年(1770年)10月,广东海关接到从欧洲海运来的第一批铜版画。

    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16幅铜版画各200张,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抵中国。这套铜版画从起稿到最后完工,历时11年。

   这套《平定准部回部战图》送抵北京后,乾隆皇帝十分满意。法国方面特地于乾隆36年(1771年)将《平定回部献俘》一幅做成镶金边的玻璃镜框的形式,送给中国皇帝,根据乾隆皇帝的命令此图悬挂于宫中。

   这200套《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在乾隆后期已经陆续散出清宫。1784年,皇帝下令把《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分送给全国各地的行宫、皇家园林和寺庙保存陈设;同时对编纂《古今图书集成》等呈进图书较多的私人藏书家,也得到了《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的赏赐。宁波天一阁所藏的一批铜版画可能也是这样得来的。目前这套《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在海内外的若干博物馆、图书馆及私人手中均有收藏。

  铜版画的原版,现在收藏在德国柏林的国立民俗博物馆中。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