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只母豹!11只小豹子!战斗力也太强了吧!

    每年回老家的时候,认人都是有点头大的事。

  平日里经常说话的亲戚近邻倒还好,若是遇上从四面八方赶来拜年的,就只能临时求助场外爸妈“这是谁那是谁”了……

  对于我这样的脸盲来说,要说家族里一共有多少人,一下子还真说不上来。

  不过有一个“家族”的成员数量是我知道,并且觉得大家听了也会感到开心的:

  2020年,在和顺我们总共监测到8只定居母豹,而它们则为这里生养了11只小豹。

  11只小豹,整整一个足球队!

500

500

  从2017年提出“带豹回家”项目以来,我们一直持续关注着和顺地区的华北豹种群变化。

  好消息是,在新增11只小豹后,我们在和顺地区5年来记录到的小豹子数量也突破了40只

  得益于母豹们的强力输出,2020年,和顺的豹子种群依然稳定存续着。

500

  去年小豹子出生的地方就在图上啦!绘图-天醍

  伟大母亲,强力输出

  40多只小豹子从哪里来?答案是生,可劲儿生。

  繁殖情况,是反映一个地区的豹子种群动态的重要指标。

  通常来讲,野生豹的寿命在10~12年左右,并在2岁左右时达到性成熟。

  由于个体差异,豹的实际存活年龄有长有短,这也意味着它们必须在不长的生命周期里,尽最大努力地参与繁殖使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在野生环境下,母豹每胎产崽为1~3只左右。不过在和顺,截至2020年底,总共有3只母豹曾留下过一胎3只的繁殖记录。

  比如我们的太行山女神F2,2017年时它生下3只小豹,成为我们监测数据中第一只一胎3只大满贯的母豹。

  2017年,F2第一次带着3只小豹子出现!

  到了去年,它又带着两只9-10月大的小豹出现在红外相机前喝水,其生命力及繁殖能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再如我们的一代艳后F4,从14年开始,它曾为太行山华北豹种群连续贡献过11~12只小豹子。

500

  啊我死了,是F4带着3只小奶豹!

  尽管2020年我们的相机并未如期监测到它,可它与传奇公豹M2的孩子,母豹F8,已经带着新一批诞生的2只小豹子,向更远的地方扩散开去了。

  此外,2020年,和顺华北豹种群也迎来了新的母豹F19、F20在此定居和繁衍后代,而它们也分别产下了一只小豹,为太行山再添新丁。

  去年,F19叼着小豹子可把我们萌死了!

  有豹离去,有豹诞生,生生不息,自然界的运转方式大抵如此。

  所以关注母豹繁殖情况和小豹数量与种群动态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

  倘若时机合适,母豹会抓住每一个繁殖的机会生下数量可观的小豹,源源不断地对种群数量做出补充;

  同时,长大后的小豹也将寻找新的领地并参与繁殖,为整个华北豹种群的延续提供保障。

  维持华北豹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重任,全靠母豹的大力生产。

  母豹,想生就生?

  除了确实能看到的生产,母豹的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公豹的分布。

  生态学中有句俗话,叫“公的跟着母的走,母的追着食物跑”。

  这句话在豹子身上有些道理。

500

  非洲豹的交配画面,来源见水印

  与其它哺乳动物不同,猫科动物是刺激性排卵,豹也一样,这意味着它们没有固定的繁殖期,全年都可以发情和交配。资料显示,豹的生殖频率与猎物数量呈正相关。

  我们第一次监测到华北豹的繁殖,是在2016年的11月,进入发情期的母豹F7热情地向公豹M4发起攻势,不断呼叫着并进行气味标记。这种繁殖期间的行为,与它们的近亲非洲豹类似。

  而从所有和顺地区母豹的繁殖状况来看,现有记录中10-11月(F1)、2-3月(F2)、7-8月(F3)、1-2月(F4)、5-6月和3-4月(F7)均有过带小豹的影像,再算上母豹大约90~106天的妊娠期,不难看出和顺地区的母豹,是全年都可以参与繁殖的。

  另外豹喜独居,一只雄性成年豹子的家域中往往会覆盖一个或多个较小的雌性家域,雌雄之间的联系大部分仅限于交配,交配过后,母豹将承担独自养活小豹的任务。

  当小豹长大到可以独立,雌性兴许会继承母亲的一部分领地,而相反地,雄性会走上游走扩散、开疆拓土之路。

  对于一个华北豹种群来说,公豹护卫着自己的领地并与其中的母豹交配;母豹在领地之下,更多地为诞生和养育小豹而奔波;小豹在长成后,离开父母的庇护向着远方开枝散叶……

  这是它们的本能。可以说,母豹的存在是公豹定居的关键,而小豹则是华北豹扩散的种子。

  还记得19年的时候,一只母豹在河北驼梁被红外相机捕捉到,那时我们兴奋不已——离北京近的地方总算有豹了。

  经过2020一年的监测,我们发现这只母豹至少在驼梁活动了一年时间——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预想的“带豹回家”廊道中出现了定居豹子,还意味着因为这只母豹,公豹来到这里定居、形成繁殖家庭的可能性也随之提高。

  在同等条件下,一片拥有母豹的栖息地显然更容易吸引公豹定居。

  扩散与繁殖相关。

  如果我们预想的和顺-驼梁-小五台-北京廊道的生存条件恢复得足够好,和顺新生的小豹子越多,有越来越多的母豹带着公豹来到驼梁,那么慢慢地,太行山以北或许就会形成新的豹子种群,最后让豹子真的能够站在百花山的山顶上眺望首都。

  北京恢复华北豹的可能,就寄托在茁壮成长的小豹上。

500

  看看这张F8第一胎崽崽 全靠你们了啊!

  和顺的豹种群,到底咋样?

  母豹和小豹的数量也反映了一个种群的构成和更替情况。

  一方面,对和顺华北豹繁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健康的华北豹种群应当是怎样的?

500

  2020年,识别出的和顺所有豹豹全家福!

  很多时候,鉴于公豹的家域比母豹的要大,在一片相对稳定的栖息地里,公豹和母豹的数量也不完全一致。

  在南非萨比沙禁猎区的区域监测(面积625平方千米)中,这里的豹子雌雄性别比为1.4375;而在陕西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监测(面积784平方千米)中,豹子的雌雄性别比为1.7142。

500

  南非萨比沙禁猎区的区域监测范围 来源见水印

  不难看出,在已知研究中,对一个种群来讲,母豹的数量基本略多于公豹。

  问题是,母豹多多少才算比较健康的种群呢?这些个体是怎么更替的?豹的社会存在最佳性别比吗?

  16年的时候,我们在和顺记录到了16只华北豹定居个体,但是到了2019年,这16只带固定编号的豹子,已经更替到只剩下8只(公豹M1、M2、M5;母豹F2、F4、F7、F8、F9)了。

  再比如大家熟悉的M2大王,它的家域范围最大时曾达到283平方千米,覆盖至少3只雌豹的家域。

500

  2019年,M2的家域面积有这么这么大!

  2016年的马坊乡一带是公豹M2和M4竞争的“战场”,后来M4慢慢消失,M2和其它新的公豹接管了它的领地;再后来M2也离开了我们,公豹M12、M13和2024很可能成为这片土地的新王。

  我们在和顺地区608平方千米监测范围内,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和顺华北豹种群的雌雄性别比为1.68——略低于子午岭,但又高于南非。

  三年更替一半个体的速度是否过快?母豹的变更是不是指向当地栖息地质量和猎物数量的改变?和顺的公豹需要在多少只才能维持具有竞争活力的种群?

  诚然,还有待我们去做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解答这些疑问。

500

  嗯呐,还得多研究呢

  另一方面,和顺豹子的繁殖数据也可以成为其它地区的宝贵参照。

  19年底的时候,河北承德有豹子进了羊圈,如果下一步的数据说明这里确实有一个稳定豹种群的话,谁又能说回到北京的豹子不可以从燕山而来呢?

  只要种群还在,豹子的恢复就还有希望。

500

  猫盟【带豹回家】路线的保护区位置地图。制图©大牛

  说到“带豹回家”,我经常想起那个“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几步”的段子: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塞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简略来讲,“带豹回家”其实也是一个三步走的构想:保持源种群、连通廊道以及恢复目的地生态

  然而即使是第一步的源种群,也不是找到一个种群,之后傻傻瞅着这么简单,种群构成和动态、栖息地评估、人类干扰、人兽冲突等等,都是需要持续监测和挖掘的点。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和顺是我们了解华北豹种群自然史的一个窗口,对它们的考察越是详尽,“带豹回家”的每一步才走得更加坚定与自信

500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