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用宗教扩大文明范围?

三岁看老,要了解中国和西方的差别,要从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到秦这段历史去看。这段历史是中国文明文化萌芽到成型时期,再往后的两千年基本上是迭代修改,并没什么新东西了。

知道这个大原则,我们再看中西的差别。

01

从三皇五帝开始,中国的政治领袖标准就是解决问题,实干兴邦。

女娲——建立婚姻制度。伏羲——用火烹饪、制作八卦、设立官员、发明乐器、制造渔网、挖掘陷阱、植桑养蚕、抽丝纺织、固定配偶建立辈分。有巢氏——用树枝建造房屋。后来发展成了干栏式建筑,木材构件,下部架空,通风、防潮、防盗、防兽,采用了榫卯技术。燧人氏——钻木取火,熟食,结绳记事。神农氏(炎帝)——饮食、农业、医药的发明者。制耒耜[lěi sì](犁的前身),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立市廛[chán],首辟市场,物物交易。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五弦:曰、宫、商、角、徵、羽”。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制作陶器,改善生活。炎帝还是中国教育的始祖。他教民使用工具,教民播种五谷,教民医药,教民制陶、绘画,教民弓箭、猎兽、健身,教民制琴、教民音乐、舞蹈,还教民智德。尧的欲谏之鼓和诽谤之木禅让大禹治水——疏川导滞,钟水丰物。……

这些都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历史事实,这些书籍同时又是两千年多年科举考试内容,公务员入选的教程。简单说,各位公务员同学,要牢记实干兴邦。这样的迭代下来,在解决政务的时候,从世界观里,根本就没有宗教什么空间,因为事情总要人去做,而神是不存在的。而且大家细看引用的部分,政治领袖同时都是当时尖端科技带头人或者大项目负责人。

02

而早在商朝的伊尹就提出了系统的治国方法论,就非常的唯物。

佐料放得适中,饭菜才能做得正好。治国安邦也是同样的,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懈怠松弛。只有弄清主次先后,掌握好分寸,才能够政通人和。

这个朴素的治国方法论,是中国人的基本哲学,十分朴素的唯物论,一点宗教的空间都没有。

03

西周宗法制确立更是把中国以人为本的文化拿捏得死死的。

宗法制之前是没有祖宗这个概念的,是宗法制定义了什么是祖宗,并且使中国人有了姓氏,礼教。官方的说法会提到:宗法制是嫡子继承制度。防止各级贵族争夺爵位财产,维护了社会秩序。其实,我们说实在话,宗法制是小邦周克大殷商的意识形态大杀器。宗法制定义了周天子是受命于天,是大宗,其余嫡系是小宗,这样,秩序就产生了。并且一直维护到今天。这也是中国历经百难也会统一的核心秘密。为什么?因为被分封的诸侯,都和西周有血缘关系,没有血缘也是功劳特别高的肱股之臣。春秋战国也好,三国乱世也好,中国精英实际上一直利用宗法制的家族力量来统治中国。就算外族入侵,他们不得不利用宗法制来统治这么大的领土,然后迅速被同化而架空了。所以,看朱元璋和孙中山造反的时候,都会提到驱除鞑虏。很多人会提到科举制,科举出来的都是打工仔,当然,有些打工仔有过非分之想,但轮到自己登了大宝,还是要依赖宗法制来维系管理,我造反可以,轮到你们就要杯酒释兵权。在体制上,中国同样没有留给宗教空间。

04 

小结

我们从世界观、方法论、体制建设上盘了一圈,这些实在的规律道理,通过几千年的历史实践,反复验证其正确性。我们大体可以看到中国怎么可能把核心权力拱手让给宗教,让了也没用,反而是史书里边的反面典型。求鬼神,不如求自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朋党自然是实事求是的必然选择。那么中国在国际关系治理上,也不会选择宗教做工具,家天下的思维必然演绎出天朝朝贡体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欺凌小国,也不畏惧强大的侵略者,遇强则强,几千年一路发展壮大到今天,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佼佼者。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