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低调富豪”《熊出没》,票房四年来首次不升反降?

500

  作者|魏晓琳

  已经有人开始将每年春节档的《熊出没》视为一种衡量标准:

  “成本较大的电影如果票房低于《熊出没》,就可以说是扑了。”这句话略带调侃,但在“没有一个亿宣发不敢上春节档”的激烈竞争中,看似不起眼的合家欢动画电影《熊出没》,票房与口碑却往往确实是发挥最稳的选手。

  受疫情影响推迟一年上映的《熊出没:狂野大陆》也是如此。尽管首日排片只有5.7%,同时被《唐探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与《哪吒重生》等重磅制作包得密不透风,但最终,《熊出没:狂野大陆》仍以春节档票房排名第四的成绩绝地求生,成为一众电影中低调的“隐形富豪”。

500

  截止至2月21日,《熊出没》系列第7部电影《狂野大陆》票房突破4.5亿,该系列动画票房累积也超过30亿,成为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中发挥稳定、下限颇高的吸金IP,被一众影评人誉为“一熊之力”“名作之壁”。

  然而,据票务平台预测,截至2月20日,《狂野大陆》的预估票房只有5.38亿,不仅未能达到《原始时代》7.2亿的票房高度,也未能超过前年《变形记》6.1亿的成绩。对《熊出没》系列来说,这是其进军春节档后,票房第一次不升反降。

  此外,在动画电影总排片有限的情况下,《熊出没》在排片率上同样不复往年的一家独大、无限风光。与以往《熊出没》在春节档后期不断发力增加排片相比,今年的《狂野大陆》还要面临与《哪吒重生》争夺排片的窘境,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作品的票房。

  难道说,《熊出没》这一“国漫第一IP”,也要迎来“七年之痒”了吗?

500

  从低龄向到合家欢

  熊出没的工业化之路

  在国产电影人还在发愁电影如何工业化时,“隔壁熊出没宇宙已经建了一代人了。”

  过去8年里,《熊出没》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在竞争最激烈的春节档里,闷不做声连续推出了7部动画电影。

  在变数颇多的动画电影市场,一年一部的稳定输出并不常见,这对动画工业提出了极大挑战。

  而动画工业的核心为何?《大圣归来》制片人刘伟曾提出,动画电影工业化的核心应该是人。一方面,这要求动画电影导演对工业化流程有一定理解与认同;另一方面,人才的打造存在周期,需要在项目中磨炼,这要求不管是制片人还是导演,都要对后辈有足够的宽容。

  观察片尾职员表可以发现,除了雷打不动的丁亮导演外,每部《熊出没》大电影都搭配另一名年轻导演,不仅保证创作不依赖于个人,同时培养了新导演,也加快了创作效率。

500

  (“熊出没”之父丁亮)

  同时在剧本创作上,华强方特在项目启动之初,一般动员团队想出几十个创意,从中选取三到四个最佳点子,将其扩充为一个丰富完整的故事,继而展开后续创作。

  “整个《熊出没》的内容,都是团队化的思想结晶,这使得《熊出没》的风格不局限于个人,而是有了团队系列作品的气质。”制片人尚琳琳曾在采访中说。一般来说,一部《熊出没》的制作周期为一年半左右,以保证每年寒假档/春节档推出一部作品。

  高效的制作并未牺牲画面质量。以《狂野大陆》为例,影片设定中,人类可以靠基因手环变身成多大387种动物,其中,单是光头强一人就能变成六种动物,这不仅要求制作时单独为他绑定六套动作系统,还对毛发等细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据说单只动物毛发最多时超过上千万根。

500

  另外,为了呈现最佳开场风景效果,制作团队还在开场段落中使用了上亿个特效粒子,秋天红枫美不胜收。

500

  (《熊出没:狂野大陆》动画开场)

  如此精细制作离不开《熊出没》团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媒体曾做出统计,在传统动画电视片制作中,一人一天最多可做6到8秒,而在三维技术中,通过模块分类、数据存储,每人每天可做到16秒到18秒。

  但工业化流程与日渐精湛的技术,不能掩盖观众认为早期《熊出没》剧本较为“低幼”的事实。对《熊出没》的“低幼”指责,曾在互联网掀起了广泛讨论,并在2017年“少儿动画鄙视链”中达到顶峰。这种观点认为,不同经济收入与教育水平的父母,将为孩子“筛选”不同的启蒙动画:看《喜羊羊》、《熊出没》的孩子,天然与看迪士尼、《小猪佩奇》长大的孩子有所区隔。

  这再次证明,合家欢动画的核心受众虽是儿童,但做出审核与把关的,往往是家长。

500

  被指低幼而口碑跌落,《熊出没》并非孤例。事实上,即使是有近四十年历史的《哆啦A梦》剧场版,也曾面临“低龄向”“无聊”“幼稚”的低口碑困境。

  2015年,剧情“完全子供向”的《哆啦A梦:大雄的宇宙英雄记》深陷口碑泥潭,成为近年评分最低的《哆啦A梦》之一。痛定思痛后,《哆啦A梦》于2017年推出《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凭借克苏鲁神话元素和关于时间旅行的叙事trick,不仅得到“雪球地球”理论创始人Joseph Kirschvink、小黑祐一郎、冈田斗司夫等知名人士的肯定,并连续登上推特热搜,成为当年日本话题度最高的动画电影。

500

  作为儿童漫画,《哆啦A梦》最主要的受众群体从来都是儿童。然而,作品中同样有许多极能引起成年人共鸣的桥段,这也是该系列五十年来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2018年8月,《哆啦A梦》主创访谈中提出“应该成为比以前更加重视大人观众的电影作品”。随后,《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大雄与金银岛》《大雄的新恐龙》三部剧场版的推出,让这一老牌IP重焕生机,以“更加大人向”的姿态走向大众。

  这也是《熊出没》随后选择的道路。综合多位《熊出没》主创访谈,从2017年第四部《熊出没》开始,主创团队开始有意识在作品中加入“大人化”情节。

  以《狂野大陆》为例,主创采用的一种做法是加入需要一定社会阅历才看得懂的梗,比如在游乐园里仍抱着电脑加班的程序猿,公然出租变身器的黄牛。对孩子来说,看不懂无伤大雅,而对成人而言,看懂后却能会心一笑。

500

  (电影中的“程序猿”)


  其次是在剧情上,《狂野大陆》不仅打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动物世界,还是该系列中首部涉及科幻、人工智能的电影。对孩子而言,动画能满足孩童的充沛想象,带领他们变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各种动物;对成人而言,科技欣欣向荣的繁荣背后不无隐忧,在人工智能与过剩的快乐面前,人们如何葆有最简单的快乐?这无疑是成人观众更能理解也更关心的议题。

  再以该系列目前票房最高的《原始时代》为例,导演丁亮曾说影片创意来自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在这部动画喜剧中,孩子们不仅能欣赏形象生动的动作笑料,还能与家长一同了解人类文明、特别是人类文化娱乐的历史起源。

  而更为深层的做法,是用父女、母子等亲情元素同时打动孩子与家长。《狂野大陆》中,科学家父亲乐天和生病女儿的故事,让许多观众为这段父女情流下眼泪。在此前数娱对制片人尚琳琳的采访中,她提到,《熊出没》每年都在逐渐加大这样的情感戏份,引起成年观众的共鸣。

500

  根据此前华强方特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观看《熊出没》电影的青年观众比例在逐年升高,并早已突破20%大关。

  “当其他国漫都在忙着崛起的时候,《熊出没》系列悄无声息地将国产合家欢动画做到了极致。” 一位网友在豆瓣评论说。

500

  票房拐点背后:熊出没IP也现审美疲劳?

  一个所有长寿IP都躲不过的命题:你已经成长了六部,下一部还能怎么成长?

  自2014年至今,《熊出没》已推出7部电影。然而,今年可能是《熊出没》进军春节档后票房首次下滑的一年。据猫眼数据,截至2月20日,《狂野大陆》的预估票房只有5.38亿,不仅不如去年的7.2亿,也未能超过前年的6.1亿。

  从三部《熊出没》的排片率来看,2021年的《狂野大陆》的排片最高时仅有7.8%,上映三天后缓跌并维持在6.5%左右。与2019、2018年动辄9%、10%的排片率相比,这样的排片率很难称得上让人满意。

500

  一般来说,春节档中动画电影的体量是一定的,若该片场均人次高,也存在票房逆袭的可能。从上座率看,《狂野大陆》除了首映日的上座人数较前作略低外,其余时间基本与《原始时代》上座率持平,与《变形记》相差无几,表现相对稳定。

500

  对《熊出没》系列而言,排片降低、预期票房减少,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首先,这可能与今年春节的普遍高票价有关。

  据每日经济报道,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在36.5~50.2元,大年初一当天的平均票价为49.2元,较2019年春节同期的45.2元上涨了8.8%。

  《熊出没》的票价水涨船高。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18年《变形记》上映一周的平均票价为36.8元,2019年《原始时代》上映一周的平均票价为40.9元,2021年《狂野大陆》的平均票价则攀升至45.9元。

  票价暴增的不仅可能使原本打算看2~3部电影的观众望而却步,对动辄带着孩子2-3人一起看电影的家长而言,尽管部分影院或许会开设票价相对较低的亲子场,观看《熊出没》的票价仍高于往年,在拥有其他娱乐替代品时,放弃观影也并不意外。

  同时,比起18年、19年在动画电影领域几乎“一枝独秀”的局面,《熊出没》在今年遇上了同为动画电影的强劲竞争对手——追光动画的《哪吒重生》。该片由《白蛇·缘起》原班人马打造,讲述赛博朋克风格的哪吒重生故事,视觉效果出色,目前豆瓣7.2的评分,位居春节档影片口碑第二。与此相比,《熊出没》的豆瓣评分仅有6.6。对一部分在春节档期间只计划看一部动画电影的观众而言,选择口碑更好的《哪吒重生》而放弃《熊出没》,也在情理之中。

  从两部影片的排片看,尽管上映前期《熊出没》的排片始终高于《哪吒重生》,随着后者口碑的发酵,院线给《哪吒重生》的排片逐渐上升,熊大熊二身后,哪吒穷追不舍。在“寸场寸金”的春节档,影院安排给动画电影的场次总体上是有限的,《哪吒》的出现其实也从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熊出没》的排片率。过去几年的春节档中,《熊出没》一家独占10%左右的排片,而今年春节档的首日《熊出没》+《哪吒》才分得10.8%的排片率。

500

  目前情形下看,《狂野大陆》后期凭口碑发酵促使票房大涨的可能性十分渺茫。

  有影评人指出,尽管《熊出没》每部中三位主角的戏份比例不同是正常现象,但在这部作品中,三大扛把子主角熊大、熊二与光头强的戏份比例严重失衡,重要角色熊大除了开头出现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直接“消失”不见,直到结尾才再次出现。

  此外,对“亲情”主题的过于强调让《熊出没》系列的发展多少有“重复自我”的嫌疑,如2018年《变形记》与今年的《狂野大陆》,讲述的均是父子亲情。

  从这一角度看,在今年高手如云、“一超多强”的春节档格局下,《熊出没》凭借口碑达成逆袭的可能性并不高。但从另一角度看,从2014年至今,《熊出没》扎根贺岁档与春节档多年,从IP角度来看,已经完成了档期与受众培育,成为国产合家欢动画电影的“过年传统项目”之一。对许多家长来说,过年带着孩子看《熊出没》,已经成为某种根深蒂固的观影习惯。

  而对《熊出没》团队而言,2021年的票房小小失利,或许会是个调整创作思路、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的绝佳机会。

  光头强摔倒过很多次,但他爬起来的时候总是说:“我要去追逐我的梦想!”对《熊出没》这一IP来说,亦如是。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