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当下“女权”的背后!

女性权益的争取一定都是有背景的。近代西方工业化的进程为女性提供了工作机会。女性参加工作,热心政治也逐渐有了土壤。这在农业化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女性权益得争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和当下微博、豆瓣上的女权不同的是,西方女权的抬头争取的是选举权、工作的权利。看看一些国家妇女又选举权的时间。

1918年,英国规定凡满30周岁的女性拥有选举权。

1919年,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

1920年,美国赋予女性选举权。

1944年,法国赋予女性选举权。

再看看这些国家工业化的时间,可以发现,期间是有很大时间差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是被写入法律的。也就是说从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妇女就具有了政治权利。工作的权利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和西方妇女争取这些权利的女权不同。当下舆论里的女权声索的是什么权益?清晰不清晰?而且当下舆论里的“女权”却充满暴戾之气。对男性的侮辱,贬低,攻击肆无忌惮,连独身、不结婚,不生孩子也成了某种骄傲的宣誓。看其本质这是什么权利吗?未必吧!充其量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体现吧!这类“极端”女权仰慕的西方发达国家,到目前也没有她们这么极端和暴戾!英美日妇女随夫姓的现象还是存在的。49年之后,中国妇女拥有自己的独立姓氏,也很平常的事儿了吧!

追求权益的目的是“平等”,而不是凌驾于上,否则这就不是正当权益。

从人类脱离农业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甚至到后工业化社会,男女除了性别差异,其他方面的差异性会越来越小。这是社会发展造成的社会分工差异性缩小导致的。这本身就是一个被动的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举两个极端的例子,再次强调:是“极端”的例子。第一个,老两口因为和我住一个楼,而且是邻居,平时打招呼比较熟了。他们的孙子从出生就是他俩带,喂奶粉。儿媳妇不喂母乳。儿媳妇说了:管生不管养。所以从上幼儿园,到小学都是这老两口找学校,接送,住也一直跟着他俩住,孩子妈从不出现,除非到他家吃饭,吃完饭就走。孩子生病了也是这老两口带着去医院。孩子妈从不带着去。前段时间,听到外面一个“女声”斥责的声音,从窗户一看,是这个儿媳妇带了东西过来了,让这个男孩去搬,男孩搬着费劲,这女的就骂这个小男孩废物。外貌上,这个女的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像个知书达礼的样子,但实际并不是。同时也能看出,小男孩的爸爸也说不了这个女的。

第二个例子,认识一个相貌、装扮和网上那些街拍的模特一样的靓丽的女的。穿戴名牌,开奔驰跑车。“极端女权”一枚。时常微信上发些傲慢,极端的言论。什么中国男人是“金针菇”,洋人又如何如何,“号召姐妹们”别结婚,别生孩子等等。嘿嘿😁!但是她从来没打算嫁给洋人。原因很简单,她自己说的,洋人和他上床可以,但不会给她钱,不会给她买车。她现在拥有的,是和大款有包养协议得来的。

这两个极端的例子,我个人认为都不是所谓的女权。如果非要强加女权的名义,那也是用女权包装的,自私,个人主义,利益至上者。

追求权利的目的是平等、互相尊重。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傲慢。

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真正成熟并发达,普及开来,那么会有大量的人失业。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工又会自觉的重新定义。到那时就不是什么男权、女权的问题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