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总在抱怨
我是90后,看了那个指责80后错误的贴,感情上我是很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也不能说他说的完全错误没有道理,正好最近在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一些思考,和大家聊聊,能获得一些批评新的想法和观点更好。
加缪的观点有点类似老子“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观点,但是老子更多是站在统治的角度来看的,但是加缪谈论的是人生意义。他全书都在谈论一种人生的荒谬。
人一旦开始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机会,或者说一旦对现实抱有期待,这种期待往往是时间上的,比如未来,那痛苦就随之而来了。
理性主义者们试图用逻辑解释一切,妄图把一切都纳入规则统一的世界,然而现实的无穷复杂性往往带给这种人挫败感,这也是荒谬感的来源之一。最令人痛苦的是,每个人都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一面,每个人都被理性所折磨。
但是加缪是肯定这种荒谬感的,如果否认这种荒谬,彻底的奔向希望或者彻底的逃离荒谬(书中的做法是自杀),那么反而是否定了人生的意义。但是不认同把理性强行推演到一切的做法,他认可有限理性。
再谈谈那个帖子,我们这几代人不再像上一代人一样,被生活压迫着没有选择的必须走某一条路,我门可以自己选择走我们自己想走的路。所以现在有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吹自己的选择,其实更多是时代的机遇,因为当初说不定就是被迫做的选择。我们的国家无疑在走向富强,我们赞美为国家富强付出的努力的人们,赞美国家的成就。但是,社会中竞争越来越多,可能大多数人由于各种原因赶不上增长的风口,个人的努力换不来前人口中的回报, 甚至换不来极少数同龄人赶上风口的人的成果。我们认知中或者说期待中的中国和我们生活中的中国产生了一定的荒诞感。
当然这种荒诞感,不完全来自于对国家和社会的期待,有的时候仅仅来自于惯性的认知,比如,努力就能有回报吗?做道德的事情比做不道德的事情更能获得社会的正反馈吗?现实中,努力往往无法获得回报,所以大家都在谈论规避风险而不是努力。在有些灰色地带铤而走险反而能够获得更多的回报,所以常说最挣钱的事情往往都在刑法中。我们可能会对努力和道德产生怀疑,我们要约束自己去努力和遵守道德吗?
在我看来“佛系”反而是一种相对积极的态度,我们不是不想要,是我们的期待没有那么强烈,这样也许这种荒谬感带来的痛苦就没有来的那么强烈。我们依然努力,但是不追求一定要有回报。但是我们也会抱怨。因为理性和非理性是同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