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回不回家,这个春节都值得你好好度过

2021 年的春节越来越近,对很多人来说,春节象征着合家团聚,是欢快和喜悦的。
 但
 对于另一部分人,假期也可能因为社交、事业、情感等原因引发紧张、沮丧和不安。

而在防控疫情的现状下,不少人选择留在工作地过年,无法与家人团聚的遗憾或许将放大这种心理压力。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节假压力」这个话题,希望能帮你应对可能的负面情绪。

500

Cdd20 | Pixabay

一    
 

1967 年,美国精神科医生托马斯·霍姆斯(Thomas Holmes)和理查德·拉赫(Richard Rahe)检查了 5,000 多名患者的病历,以此确定生活中哪些压力事件可能引起疾病。

500

霍姆斯-拉赫表压力量表,43 个人生事件有对应的压力值

出乎意料的是,能对人造成负面影响的压力事件中,不光有丢掉工作、夫妻矛盾一类的坏事,「度假」和「重要节日」这类普遍被认为是幸福快乐的事也位列其中。

在欧美,「重要节日」特指从感恩节到新年这段日子。传统上,人们会在这段时间放假回家,与久别的家人团聚,装饰屋子,做大餐,向亲戚朋友互赠礼物、互相问候,与中国的春节颇为相似。

500

Phillip Goldsberry | Unsplash

但其乐融融的表象背后,潜藏着容易被忽视的心理危机:

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人会在这段时间集中出现沮丧、焦虑等心理问题。据美国精神疾病联盟(NAMI) 2014 年的一份调查,64% 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报告说节假会使他们的病情恶化。

尽管没有正式的诊断标准,集中在节假日爆发的心理问题已经被广泛认识到。人们为此发明了好几个词:

节假压力(holiday stress)    
 

节假抑郁(holiday depression)    
 

节假忧郁症(holiday blues)    
 
 

这些心理问题部分是出于季节原因。无论是欧美的感恩节、圣诞节,还是中国的新年、春节,都集中在日照较短的冬天。这会影响到下丘脑的激素分泌,让人更容易感到沮丧。

500

Bomb Bao | Flickr

不过,更主要的因素在于人在节假日期间的遭遇和负面情绪。

二    
 

在今年春节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的负面情绪中,首当其冲的或许是孤独感。

孤独感很大程度上源于落差。媒体和商家营造的节日氛围和图景,总是喜气洋洋的暖色调,充满家人团聚、事业丰收的喜悦。这些图景年复一年的重复,早已内化为我们对新年的标准想象。但每个人面临的现实当然不可能总是如此美好。

500

Macau Photo Agency | Unsplash

在我们身边,有人会因为工作安排、就地过年不能和家人团聚,只能独自过节;
 有人会因为亲人、子女不能回家,而空守家宅。
 当那些图像再次轰炸到他们时,很难不让人感到失落、感伤。

类似的心理压力其实年年都存在于那些被忽视的人群中,2007 年的一项研究就发现,春节会加重住院病人的焦虑。

500

事实上,人的孤独感不光源于情绪,它有着自己的生理基础。

人体皮肤上有一种叫 C 触感(C-tactile)的传入神经元,在后背、肩膀分布最密。触碰它,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后叶催产素的荷尔蒙,进而促进多巴胺和 5-羟色胺的分泌,可以让人感到幸福、愉悦,降低压力。

二十多年来的研究发现,C 触感对于缓速(每秒 3~5 厘米)、接近人体体温的触碰最为敏感,在实际生活中,这对应着亲人朋友间的拥抱、爱抚、嬉闹。

500

Rochelle Ackerley, et al. Human C-Tactile Afferents Are Tuned to the Temperature of a Skin-Stroking Caress

牛津大学的进化心理学教授罗宾·邓巴认为,身体接触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人对身体接触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成年后,每个人平均会有 5 个能勾肩搭背的亲近同伴,这和灵长类动物完全相同。

社交隔离、无法团聚的直接影响,就是我们无法再与亲朋好友拥抱、嬉闹。缺少身体接触会导致抑郁水平的上升,让人沮丧、焦虑。

尤其对于那些与子女分居而渴望亲情的老人和与父母分居的留守儿童,加剧的孤独感更容易造成心理危机。

三    
 

除了无法团聚的孤独感,过年前后的其他一些遭遇也可能给人造成额外的心理压力。过大的心理压力会让你更容易感冒、增加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甚至损害大脑健康。

如果你能像往年一样顺利回家,让你焦虑的或许不再是孤独,而是过度社交。

被众多并不那么熟的亲友包围、问候,礼貌地寒暄、有一搭没一搭地尬聊,或被父母、亲戚突然拉进他们的社交圈,介绍给他们的朋友或朋友的子女……光想想就够让人心累了。

500

benniaotang | Pixabay

和众多亲戚共处一室,不免让人感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都被挤占,常见的逃避方式就是低头玩手机。但长辈一抬头,发现晚辈都在低头玩手机,言语冲突或内疚不安都在所难免。

春节社交的内容也常常是负面情绪的源头。买房买车、婚恋状态、职业规划、学习成绩、隔壁家的子女……这些话题往往让年轻人避之不及,更不用提在许多问题上普遍存在的差异和地域差异。

因为过年,大家更喜欢保持积极温暖的氛围,而那些分歧和矛盾就更显得刺眼,无论任由它们爆发或自己默默忍让,都会加剧心理压力。

社交之外,节假日另一大压力源头很可能是过年相关的财务紧张。据美国精神疾病联盟的调查,在报告节假日会导致沮丧和不满的人群中,有 68% 的人会感受到经济压力。

500

Yining Zhang | Flickr

对广大打工人来说,回家过年至少意味着来回交通费、给父母长辈的礼物、给亲戚晚辈的红包礼品。

2019 年,北京市统计局调查发现,当年春节期间北京家庭人均消费约为 6300 元。这意味着一个五口之家就要花掉三万元,其中的大头显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青年人在承担。在疫情肆虐的一年,许多人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这更会放大春节支出的紧张和压力。

除了这些,过年前后操持一大家人吃吃喝喝、创作节日氛围的额外家务也会让人感到疲惫、低落,女性是主要的高发群体。

美国心理学会(APA)在 2006 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女性在感恩节到新年的长假期间会比男性感受到更高的压力,这很可能是因为与假期相关的许多准备活动都是由女性来操持的。

500

Chen Zhao | Flickr

在中国家庭过年的过程中,类似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在代际上,长辈操持了更多的家务,在性别上,女性操持了更多的家务。
 这不仅会带来身体上的劳累,也会带来「连过年都没法享福」的心理落差。

如果你因为面对陌生的亲戚而尴尬紧张,不妨去父母、伴侣那里主动承担些家务,别再低头玩手机了。

四    
 
 

面对春节期间或多或少又很难避免的心理压力,我们应当怎么面对?

这里有一些要点和建议,希望能帮到你。

节假压力或所谓的节假忧郁症并不是一种精神疾病。      
     但这类短期的心理问题也应当认真对待,因为它可能导致真正的焦虑症或抑郁症。已有心理或精神问题的人更容易受到它的影响,值得你和家人付出更多关注和陪伴。 

在感到孤独失落时,你依然可以找到陪伴。      
     通过线上视频和家人共同度过这个节日,和朋友联机打打游戏。你的陪伴对他们也同样重要。更注重当下的感受、交流,别沉浸在对往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焦虑里。你也可以多找找本地同城的朋友聚一聚。

不必太在意商家、媒体塑造的过年氛围或亲戚间的攀比。      
     在不那么轻松宽裕的今年,你
     需要为自己
     设置合理的预期,无论是心理上的或是物质上的。
     为此过度劳心劳力甚至是背负债务,对你和家人都不必要。
     稍作计划,有一些积极的想法,就足够了。

如果你因过度社交不安,不妨多留点时间给自己。      
     春节假期固然是家庭团聚的时刻,但自己的需求也是重要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对所有人都有好处。
     所以,不妨和亲友坦率交流自己的需求,留点时间给自己喜欢的事,看看书,听听歌,散散步。

不要因为过年过节打乱正常的生活规律。      
     暴饮暴食、饮酒、守岁、熬夜打游戏、放弃日常运动,都会导致生物钟的混乱,进而造成失眠、头疼、烦躁、肥胖等身心健康问题。
     按时睡觉,远离烟酒、定期运动,在任何时候都是打工人的健康守则。

500

Brian Jeffery Beggerly | Flickr

不管回不回家,这个春节依然值得你平安、开心地度过。

祝大家新年快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