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记者为爱远嫁藏区被家暴,背后8个真相细思极恐
作者:张蕾 梁小小
最近,一篇名为《另一个“拉姆”》的文章刷屏,霸榜各大平台热搜,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事件大概是这样的:
2010年,一线城市知名首席女记者马金瑜,在青海采访时,认识了当地蜂农扎西,47天后闪婚。
金瑜为爱远嫁藏区,还与丈夫扎西生了3个孩子。
他们在一起养蜂养花、酿蜂蜜、收花椒、拉黄菇,还做电商卖当地土特产,过上了很多人羡慕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那时候,马金瑜“为爱远嫁青海蜂农,从女记者到明星店主”的故事被誉为佳话。
但幸福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充满暴力、凶险和危机。
从2015年开始,金瑜被丈夫扎西频繁家暴,扯头发、扇耳光、锤脑袋、打眼睛、掐脖子,打到眼球血肿,眉骨骨折,打到小便失禁,从夜晚打到清晨,打到浑身鲜血直流……
除了家暴,丈夫扎西还出轨,不是一次两次,而是经常出轨。
2017年春节,他跑出去和藏族女大学生开房,事后却淡淡地说,我喝酒了。
金瑜说,离婚吧。
丈夫扎西哀求:你不能走,你走了我做不了这些事,我一个人也养不活3个孩子。
即便被家暴多次,明知丈夫出轨多次,金瑜依然苦苦支撑了两三年,直到有一次差点被丈夫掐死,才带着孩子惊险逃离。
对此,网友们的评论走向两个极端。
反对金瑜的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她自找的,一个受过良好大学教育的知名女记者,非要去蹚浑水、跳火坑,活该。
另一方面,支持金瑜的人觉得,她本身是最大的受害者,要谴责、批判和追究责任的应该是施暴者,也就是打她的老公扎西。
众说纷纭中,金瑜的丈夫扎西回应称,他并未家暴马金瑜,也并未出轨:
如果我是一个家暴的男人,我们不可能一起生活七八年
后来她母亲因为生病去世,我想过去探望被拒绝,她打电话说,不和我过了。
2018年,她带着孩子走的时候,打电话不接,微信也把我拉黑。
他还说,三年间他一直没有马金瑜和孩子的消息,直到昨天通过媒体才看到网传文章,两人目前还没有办离婚。
在这个事件中,我看到了8个人生真相,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一眼定终生=误终生
2010年4月,玉树地震。
记者马金瑜到玉树曲麻莱县采访,见惯了大都市车水马龙,这里的淳朴震撼了她。
牧民为即将生产的母羊诵经,连吃了蜂蜜,都要和蜜蜂道歉:不得已,抢了你的口粮。
没过多久,马金瑜接到任务,采访对象是青海贵德县蜂农,扎西父子。
回到广州一个月后,马金瑜接到扎西的电话: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是很喜欢你。
马金瑜并不知道,表白的扎西刚刚喝了顿猛酒。
但相信爱情的她,迅速奔向草原。
正值夏季,草原满地野花,大自然都跟着打配合。
认识47天,两人闪婚。
报社的同事听了,全体炸锅:
你就这样把自己嫁了?
你把这辈子就这么毁了?
面对所有人的困惑,马金瑜只给了一个答案:
他的心里特别干净,像山上的泉水一样。
本以为一眼万年,结果却是一脚跳进火坑。
认识47天,马金瑜对扎西的了解有几分?
帅气的外表,清澈的眼神,野性中带着纯真,这让金瑜很是喜欢。
这就是“最初效应”:第一印象的特征,会比其他任何特质都突出。
扎西清澈,即便打了人,也能用清澈抵消。
类似地,丁真的“王友梅”就是典型,全网粉丝把他奉为雪山下的王子,笑容温暖,眼神干净,走路带着野性,很帅很独特。
评论区“女友粉”天天喊着嫁给他。
这个印象怎么打破的呢?丁真被曝抽电子烟。如果不是“违反了规矩”,大家永远不会了解到丁真这一面。
李子柒的田园牧歌,让很多人都想有一个大宅子和菜园子,踏马寻花。
这些都是短视频给的“初体验”。
现实的山居生活,更多是繁重的农活、没地方洗澡的尴尬,光是马身上的马粪味,就会让很多人无法忍受。
马金瑜初看扎西,也一样。
47天太短了,还没有激发出个性中的瑕疵,所以马金瑜看到的,满眼都是干净。
却不知道,这种干净,只是“游客”式的滤镜。
多数游客,途经长满野花的草原,看见扎西这般面容姣好的男子策马扬鞭,也不免会带入“你是风儿我是沙”的错觉。
一眼误终生,错不在看,问题出在定终生。
这是一场人生豪赌,赢了是运气,输了是正常。
爱上一匹野马,别忘了他的最低处
“与人相守,最终依靠的,还是品性的最低处。”
这是《知否》里,女主盛明兰评价大娘的话。放在马金瑜身上,同样适用。
2015年1月,离春节还有10来天的光景。
南方都市报办公大楼里,她递交了辞职信,转身哭着走出办公室。
从此,马金瑜告别14年的记者职业,跳进另一个生活的熔炉。
2011年,她生下第一个宝宝,刚满月,一家三口就遭遇了车祸。孩子头部重度撞击,医生劝他们放弃。
马金瑜和扎西都不肯,一起向亲朋好友借了20来万,把孩子救活。
接下来几年,她又连续生了两个宝宝。
2015年,一切都变了。
第三个孩子出生前,马金瑜在草原上捡牛粪、收黄菇,并在微博上发图文营销。
订单渐渐上来,她一个人经营不过来,于是租办公室,招工人,一步步走上创业路。
此时,丈夫也变了。
那天马金瑜在家好好的,却被丈夫一顿猛打,边打边把两个孩子叫到一旁观看。
她感觉身体在流血,昏迷了几个小时,醒来后一阵臭味。
裤子里一片冰冷,她小便失禁。
除了疼痛,全是不堪。
马金瑜打给中医朋友求助,医生告诉她,你眼睛可能会瞎,孩子也可能保不住了。
朋友气得发抖,劝她赶紧带着孩子离开,别再回去。
然而,伤口还没好,一个电话,马金瑜又回去了。
丈夫并不是一开始就打她。情况恶化,从她做电商开始。扎西不懂电商,马金瑜主导一切,包括选品、内容营销、招人、管理。
扎西打她,是因为她做了“女人不该做的事”。
扎西认为:一个女人,在家做饭,招待客人,服侍丈夫就行了。
马金瑜不但没有服从他,反而挣得比男人多,还带着村里的妇女一起,复制了无数个“马金瑜”。
女人们白天挣钱,晚上回家,却被打得鼻青脸肿。难道比男人强,就是罪过?
可是,这是扎西的世界里,女人的存在方式:男人敬畏自然,但女人必须服从男人。
而马金瑜,采访过王石这样的大佬,拿过亚洲新闻大奖,生长在北上广的知识女性,自然不会苟同这套逻辑。
认知差客观存在,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如果一开始, 就看清这个致命的差异,马金瑜还会嫁给扎西吗?
恐怕连她自己,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嫁到哪里,真的很重要
群体默认的事,个人的反抗是最无力的。
与其说马金瑜嫁给扎西,不如说她嫁给了整个村子。
她的到来,一开始是荣耀的。
马金瑜很厉害,而远在青海的扎西,娶到了厉害的她,就显得更加“厉害”了。
直到马金瑜变成了“逆徒”,威胁到他“厉害”的地位和尊严。
村民拿过来的黄菇,质量不行,马金瑜拒了。
卖黄菇的小哥哥一脸不悦,丈夫扎西当场发作:你一个女人家,有你说话的份?
马金瑜反问:我们做生意,靠的就是别人的信任,质量不行怎么收?
扎西却吼道:闭嘴,别给我扯那些!
马金瑜被打,之所以忍了这么久,原因之一就是集体意识、行为惯性,大于她的反抗。
整个工作间,女工每天上班,常会增添新的伤痕。
“扎西们”认为:男人打媳妇,如同揉面,再正常不过,甚至连出轨,都是正常的“打盹”。
默认现状已经是最好的状态,无需作出改变,是闭塞环境下的“默认效应”。
这让男人的主宰绵延滋长,女人一旦“不守规矩”,就被一顿毒打。
马金瑜能力比丈夫强,也反对丈夫出轨。
怀孕期间撞见丈夫和小三,她没有得到任何解释,而是被一顿猛踹。
一个孕妇,在偏远山区血流不止,把命都交出去了。
唯一的信念就是,每次大雪天里,看见背着黄菇追赶大巴车,求人买一点的村民,她就选择再相信一次,下次他可能不会再犯错了。
14年的采访,马金瑜见过太多不幸。她想用新闻人的悲悯,为这片土地做点啥。
结果发现,根本就是小火苗撞冰山,不但无法融化冰山,反而灭了自己。
“她以滚烫的心回馈世界,却只身迎击风霜雨雪。”
有一次,马金瑜要去内地参加文学论坛,扎西偷偷藏起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
没有这些,马金瑜出门寸步难行。
藏久了,也就知道他的用意:我不藏起来,你要是跑了呢?
当地没少跑这样的媳妇,更何况马金瑜这么优秀的“天鹅”,说不定哪天就插上翅膀飞回北上广。
当强烈的控制欲走向极端,就演变成暴力。
扎西打马金瑜,不是偶然。每一次小小的冲突,都在积攒火药。
比起没钱,嫁给没主见的男人更可怕
当金瑜的网店生意越来越好,每天忙个不停,要进货,整理筛选,包装发货等。
还要在家照料几个孩子,还要种地。
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挣不到多少钱。马金瑜却坐在家中,挣得比他们还多。
眼红的村民认为,她一定挣了不干不净的钱。
于是,众人挑唆扎西:
借五千块,你都拿不出来,你媳妇把钱管着,你算个啥男人?
这个啥电商生意,你一个男人做不了吗?非要让一个女人骑到头上?
字字诛心,全是轻蔑和嘲笑。
可扎西,宁可相信风言风语,也不信这个撑起家的女人。
本质上,就是没主见,没骨气。
没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被人煽风点火以后,就大发雷霆,把怒气发在最亲近的人身上。
但凡扎西是有个主见和志气的人,完全可以跟金瑜一起好好打理网店,让整个家庭越来越好。
有人说,两种男人不能嫁,第一是妈宝男,第二就是没有主见的男人。
有判断,明是非,知轻重,善担当,这才是男儿的阳刚之气。
远离行为极端、爱猜忌的人
在马金瑜的故事中,有很多细节。
丈夫不让她见曾经的同事,甚至不允许她跟任何别的男人说话,否则就要怀疑她。
几乎每一次打金瑜,最初的起因都是以别的男人为借口。
两个人因为网店问题,开始是正常的讨论,但金瑜否定了扎西的意见,他又一次情绪失控,骑着在金瑜的身上,疯狂地殴打。
扎西的猜忌严重到,连帮助金瑜的作家朋友洪峰都不敢直接联系她,只能通过妻子联系。
县文联帮助过她的老师,也不敢直接帮忙。只能说:“自己要争口气,不能倒下。”
所有的细枝末节,都预示着,这个男人容易走极端。
极端,就是理智失范。再多的忍让,也无法唤醒一个极端的人。
扎西发起狂来,险些把金瑜掐死:
让我们一起死吧。
把孩子全部吊死吧,让我们一起死在草原上吧!
这样的丈夫和父亲,如果不是新闻,我会以为是恐怖片。
罗马不是一天炼成的,家暴也不是突发事件。
蛛丝马迹,皆能成果。
试想一下,正常夫妇闹别扭,谁会让孩子围观?谁会带着一家人赴死?
所以,请你一定要远离行为极端、爱猜忌的人。
毕竟,谁希望身边的另一半,是个定时炸弹呢?
没责任心的男人,不可靠
整个事件中,他们的三个孩子,也受尽磨难,让人心痛。
金瑜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和弟弟时,扎西请了一个保姆照看孩子,但工资和所有开支都是金瑜在支付。
就算是这样,扎西也是胡乱对待几个孩子,丝毫没有责任心:
老大,指甲破掉,里面流着脓水,全身臭烘烘,几个月前的屎尿还在衣服里;
老二,衣不蔽体,饿得面黄肌瘦;
老三,明明还在吃奶的年纪,却常常吃着干硬的馍馍,哇哇大哭。
后来,马金瑜实在受不了,离开青海后,扎西更是没把孩子当一回事,一个人开着车去外面喝到大醉,把三个弱小的孩子锁在家里,也不担心他们没饭吃。
更不害怕他们从楼上阳台摔下来。
这样的情形,连旁人都看不下去了,在楼下守了一夜。
可扎西却如此狠心。
第二天,三个孩子拿着刀和电钻在房间里玩。
这一幕,让保姆都忍不住大哭起来。
而扎西,却在房间里酣睡。
没有责任心的男人,是女人和孩子最大的噩梦。
2011年,马金瑜还是记者。
她装扮成路人,跟踪一个打算弃婴的家庭,并如实报道。
最严重的时候,从这家人手上抢回这个孩子,并帮他发起筹款。
她只是记者,却做着公益人的事。偏偏逢到自己,却遭了难。
有人说,为人父的责任和担当,是人性本能。
可是扎西的这份本能,又去了哪里呢?
纠结过往的人,没有未来
针对金瑜被家暴的事件,2月6日,中央政法委发文称:
家暴不是“家务事”,全社会都应“零容忍”。
无论在哪一个地区,哪一个民族,家暴都是违法行为。
错的永远是施暴者,不是受害者。
在长达8年的婚姻生活中,金瑜至始至终,从未报过一次警。
或许是为了三个孩子,或许是为了当地的蜂农和女工,或许是为了爱情的“乌托邦”,或许指望有一天丈夫能“回心转意”……
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独自隐忍,直至最后心如死灰,带着满身伤痕,彻底逃离。
那么,在感情和婚姻中,我们该如何避免这样的伤痛呢?
第一,在最开始,就擦亮眼睛。
金瑜在认识扎西47天后,就选择闪婚。
我一直反对闪婚,因为人性太复杂,还处在不断变化中。
有时候几年都未必能看清楚一个人的本性,那么,你凭什么相信,你可以几个月就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呢?
除了增加观察的时间,也要多方面求证。
有人曾说:你身边最近的10个人,决定了你10年以后的人生。
多去了解一下对方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也许你会对他有更全面的认知。
第二,凡事多留一手,学会保护自己。
前段时间登上热搜的毛晓彤,就是很好的正面示范。
男友出轨后,毛晓彤与他交流时,默默录音了,然后干净利落地,几个小时后整理好东西,搬离两人之前共同的住处。
随后以业主的身份,合理调取了关键时间段的监控录像。
后续出现争议时,啥也不说,直接甩出录音和监控录像,一招致胜,毫不拖泥带水。
那如果是被家暴了,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都建议,直接报警。
但是,报警其实是个“技术活”,一定要掌握3点:
准确说出所在地点;
说明关键词,比如被谁打了,被谁挟持了等;
报警后要拿到法律文书,比如行政处罚决定书、家庭暴力告诫书等。
还有,受伤部位要记得拍照,去医院医治时,医生开具的诊断书也要保存好。
此外,除了殴打,还有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经常性谩骂和恐吓,也属于家暴类的违法行为。
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受害者就可以报警。
第三,排除沉没成本,学会及时止损。
在经济学中,所谓的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
通俗点来讲,我们在做一件事、爱一个人的过程中,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感情和金钱投入,都是沉没成本。
当我们做选择时,就会经常有这样的顾虑:
我们都已经相爱5年了,即使在一起不幸福,也不舍得分开;
这个项目耗费几百万,虽然毫无进展,但如果中途放弃,投资就全打水漂了;
虽然餐厅的菜很难吃,但来都来了,又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不硬着头皮吃完,太浪费了……
其实,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尤其是人生重大决策时,最关键的不是你已经付出了什么,而是你未来真正想得到什么。
着眼于未来,少计较过往,才更明智。
当你的心智带宽,总是被沉没成本干扰或塞满,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总是怀念过去的人,多半是因为现在混得不好,未来可能还会更差。
有人曾说,纠结过往的人,没有未来。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我很喜欢《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书里有句话写道: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金瑜被家暴这件事,其实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你身边的爱人。
假如生活方式不是先天被给予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就可以由自己进行重新选择。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一个“爱情童话”破灭了,但希望更多女人,能够从中学会坚强、独立和自信。
愿你能摒弃“讨好型人格”,放弃对“沉没成本”的执着。
也愿你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说到底,无论我们多么优秀,多么善良,我们也无法取悦每一个人。
在取悦别人之前,希望你能先取悦自己。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后,依然能够勇敢地做自己,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对此,你怎么看?
自由撰稿人。冷眼看热闹,深度谈人生。揭穿职场真相,解码人生困境。你笨算我输。微信公众号: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