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革新与人性的进化永远在路上:也论女记者为爱情闪婚远嫁却被家暴到小便失禁

原创 lion老师 趣品文化 今天收录于话题#民生 13 #青春期 教育 27

500

昨日,女记者马金瑜控诉自己遭遇家暴的长文《另一个拉姆》在网上热传,截至笔者写此文的时候,微博此文的阅读量已经超过1027万。

 

在国内知名高端新闻时事网站观察者网,这件事情也引起了读者的热议。其中,被点赞最多的跟帖评论这样写道:“今天流的多少泪,就是当年脑子里进的多少水。”

 

也有网友跟帖扒出当初女记者在大学演讲时候谈到爱情时候的言论:

 

在采访的前几天,马金瑜去大学里演讲,她告诉一群毕业生,“你们要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

 

如果这一言论属实,我们便不难理解诸多网友为什么对她的同情少于对她的批评。这里,显然更多的是一种“怒其不争”情绪的表达。

 

对于这件事,lion必须亮明态度和观点:我们首先应该对家暴者进行强烈的谴责,呼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依法处理;其次,我们还是应该对遭受严重家暴的女记者给予同情,尽管她被家暴的一部分原因是她对爱情的盲目追崇和对家暴的隐忍所造成的;再次,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从这一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这才是重中之重。

 

lion认为,我们应该从人性和文化的角度对这桩悲剧给予深度思考。

 

人,来源于动物世界,但高于动物,即所谓的“万物之灵长”。与之相应,人性,既有先天的原始动物性的一面;也有后天的文化道德等修养的一面。所以,通俗的说法,人都是魔鬼与天使的复合体。消除前者,那就是完美的圣人,这一点很少人能做到;而没有后者,人便也难以称其为人,因为他的精神的一切依旧停留在动物的阶段,充其量只能称为衣冠禽兽。

 

而文化,是历史和环境的产物,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现代社会的异化,人们之间不乏尔虞我诈的算计和心狠手辣的争斗,失却了原始的古朴和善良。于是在知识分子的群体中,兴起了对所谓原生态文化的追崇。

 

但实际上,文化这东西,从来都在演化和进化之中。在人类几千年、几万年的进化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时期和一个地域的文化,是百分之百的善良和美好的。粗犷和粗暴甚至野蛮,古朴和简陋甚至落后,往往如影随形,合二为一。所以,无论是对我们自己的古老文化,还是对异域、异邦的文化,我们都应该实行“拿来主义”。

 

就说这次悲催的家暴事件的男主,他是个藏民。藏民的文化,固然有其原始的古朴和纯净,但不要忘记,青藏高原解放之前,依旧处于野蛮的奴隶制时代。而藏传佛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统治者对底层人民的思想奴役、禁锢和麻醉的作用。

 

西藏解放之后,虽然新中国使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诸如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和暴力倾向等,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自然而然地消逝净尽的。当然,这并非是说今天的藏民文化全部是野蛮落后的;更不是说所有的藏民男人都是野蛮的。但相较于经历了更多现当代社会男女平等等进步思想文化洗礼的广大汉族地区,山高皇帝远的少数民主地区的大男子主义受到的冲击更少一些,也是不争的事实。

 

人性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文化的产物。而文化,是环境、历史和时代的产物。文化的问题,终归还需要用文化来解决。而充当文化革新角色的新文化,内容应该是广泛的:包括政治文化、法律文化、人文道德、现代教育和民风民俗等。

 

而新兴起的时尚文化,也未见得一定是先进的和靠谱的,如闪婚。它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才能作为文化的精华,被推广和传承下去。

 

最后说一下爱情。爱情的本质,无非是两性或同性之间肉体和精神的相互吸引。精神的相互吸引听起来似乎高大上,但如果其中感情和感性的成分占据太大、太高比例的话,其美好度往往就要大打折扣。缺乏理性阳光照射的爱情,就像浸透水的绸缎,看起来华丽美好,然而却并不合体,它让你不堪重负。唯有教养和理性,才能把爱情中非理性的嫉妒与仇恨蒸发掉。

 

结语:文化的革新和人性的进化永远在路上;感情和浪漫不是坏东西,但做人不要太文青。

(2021/2/7)

站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