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二十年

施正荣肯定还记得2011年11月的那个下午。

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宴会厅,一百四十多家中外媒体正在等候四位重要人物的出现——他们正是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制造商中排名前四的四家企业当家人。

在场外开了一个小时的小会后,四位当家人排成一路先后步入会场。走在最前面的是瞿晓铧,阿特斯当家人。当时尚德电力当家人施正荣紧随其后,这个时候他被认为是中国光伏行业的代表人物,也是“价格战”最坚定的反对者——他最强大的竞争,英利集团的苗连生跟在他后面。走在最后的是高纪凡,天合光能当家人。

在摄影机的咔嚓咔嚓声中,四人依次落座,却彼此无话。

台下则是来自10家中国光伏企业的代表,以及机电商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的负责人。台上这四人生产了全球半数以上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遗憾的是这次见面以前,他们中有的人甚至没有对方的联系方式。

500

施正荣出生于1963年2月10日,家乡位于江苏扬中一个名叫“太平”的小村庄。

由于刚刚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太平村变得并不太平。这年2月10日,一位陈姓农妇生了一对双胞胎。同时,邻居施家因生了个死胎,全家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由于陈家已有一儿一女,没有能力再抚养两个小孩,于是决定将双胞胎中的弟弟,过继给施家,取名施正荣。正是这样的境遇让他从小要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也成为光伏行业内诸多大佬中,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代表。

1988年,施正荣敲开当时光伏行业内大佬马丁格林办公室大门的故事早已被业内口口相传。为了投身当时并不缺人的马丁门下做一个小弟,施正荣放弃了工资。1991年,施正荣获博士学位,留在研究所任研究员。

2000年初,施正荣下决心回国创业。

刚过完春节,中国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澳大利亚已经进入火辣的夏天。在澳大利亚的一套海景房内,施正荣告诉家人自己要回国创业,岳父大人警告他:“你一介书生,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吗?”

施正荣自己心里也没底,一边是澳大利亚社会金字塔最顶端百分之三的社会地位和大好前程,一边是未知的将来和他在光伏产业大展宏图的野心。考虑了很久,他还是变卖财产,带上40万美元积蓄,买了一张回国的机票。

他不知道,未来,这张机票是否会成为妻子和两个儿女怪他不听劝阻的明证。

 

回国后,他拎着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带着技术和4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在中国内地转了七八个城市。

每到一个城市,他都声称: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众所周知,最终为豪言“买单”的是江苏省无锡市。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共占25%股份,日后轰动全球光伏产业的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05年,尚德在无锡市领导的帮助下完成私有化,原先占尚德股份75%的国有股获益十几倍后,相继退出。

12月,尚德电力成为中国大陆首家登陆纽交所的民营企业,融资4亿美元,施正荣一下子成为了华尔街的宠儿,施正荣也以23亿美元的身家,荣登中国新首富。

但是好景不长。

2008年,金融危机下尚德的生意也越来越不好做;2010年,尚德主业开始亏损;2011年“双反调查”让尚德的利润大幅缩水;2012年上半年,尚德平均每天要亏1000万元,股价也从顶峰的90美元一路跌破1美元,施正荣的身家也从186亿元迅速下滑。2012年8月,施正荣辞任尚德CEO,2013年3月再失尚德董事长一职。

短短数年,一切几乎归零。昔日光环丧尽,“施博士”何去何从?施正荣重归沉默,他后来解释说:“保持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回顾最艰难的时刻,施正荣在2017年接受能见APP专访时说:“我已是成年人,还是能够经受得住一些压力的。”

2014年离开尚德后。很长第一段时间,施正荣一个人住在澳洲,调整自己,一个人开车、买菜、做饭、洗衣服。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重新找回了独立和自信,这竟让他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他庆幸没有失去自己。同时,施正荣也调理了自己的身体,瘦了15斤。

任何被视为奇迹的事物,往往都很难延续,因为它往往来自一个不符合常规的历程。

 

一说到中国首富,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会是马云,李嘉诚,其实在马云之前,

以1600亿身家荣登2015年的胡润百富榜第一名的李河君在当年也是一个叱咤风云的存在。

500

1967年,李河君生于广东省河源的一个小村庄。父母务农,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李河君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17岁,李河君考入北京交通大学。考上大学的李河君迫不及待地想成功。

小时候的李河君成绩优异,长大后更是凭借着自己努力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成为了村子里面令人羡慕的大学生。而他的人生之路也是因为走出了乡村,进入了城市逐渐开始施展他的拳脚。

大学的李河君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一味只是沉浸在学习之中,当年的他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更像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像理工男那样,每天就知道在外面捣鼓各种东西。

除了专业课程以外,李河君最愿意花心思的便是挣钱,从倒卖小商品,例如棉被,锅碗瓢盆,衣服等生活用品开始做起,等他毕业的时候李河君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小卖部商人”了。

终于李河君找到一位大学老师借了5万块钱,这位老师也是有个性,二话不说就借了。5万块钱,在当时绝对是笔巨款,凭借着自身实力,仅3个月,李河君便花完了了5万元。欠了一屁股债的李河君不甘心,又跑到中关村,倒卖起了当时流行的电子元器件。

中关村从不缺神话,短短几年时间,李河君便赚到七八千万。这是他的第一桶金,不仅还清债务,还给父母买了新房。

口袋里装着巨款,李河君决心干票大的。带着雄心壮志,李河君踏入真正的生意江湖。这个时候,中国股票市场刚起步,有人建议他收购上市公司,再收购水电站注入公司,借此拉高股价收割韭菜散户。

李河君到处寻找机会,发现水电行业利润极其丰厚,便决定放弃收购上市公司。成立华睿投资后,李河君以1000万在老家收购了座小水电站“试水”。他发现,水电站建成后,不用再投资,运行后,简直就像印钞机。

尝到甜头的李河君,大大小小又收购了几个水电站。此时,正是水电兴起的年代,水电站犹如雨后春笋般落成在中国的江河上。2002年,在剑桥攻读博士的李河君受邀来云南考察。云南省迫切希望引进资本,开发金沙江水利。

李河君一口气签下6座百万千瓦的水电站,彼时还没有一家民企进入百万千瓦的水电站。在几经波折后,李河君拿到金安桥水电站项目。政府不相信李河君是有原因的,葛洲坝水电站建设之际,几乎花尽了倾国之财力、物力,历时16年方才建成。

而金安桥比葛洲坝水电站规模还要大10%。李河君此时身价已是20亿,但是水电站建设却要200亿。这就是个烧钱的黑洞,永远见不到底,李河君却不信。他将其他水电站一并卖掉,并找银行、政府贷款融资,将所有一切押在这个项目上。

8年时间,金安桥水电站建成。李河君终于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缔造了行业里的神话。到目前为止,金安桥水电站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水电站。手握这个水电站,李河君每天便有1000万的进账,一年下来就是二三十亿。

有了金安桥,李河君开始寻找他的下一个光荣与梦想。2009年,他决定进军光伏发电产业。在此之前,前首富施正荣因多硅胶深陷泥潭,李河君却另辟蹊径,走上一条别人不敢走的路。他收购多家海外技术公司,投资500亿进军薄膜太阳能。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薄膜太阳能技术尚不成熟,后期投资非常大。项目决不能砸在自己手里,李河君向河源政府讲述了这个项目,最后河源领导决定投资210亿在河源建厂,这么大的投资,李河君的计划实现了:政府、银行、汉能各出资三分之一。

期间,李河君以11亿拿下铂阳太阳能29.4%的股权,此后又增持至50%,成了实控人。令别人想不到的是河源的生产线都是在这家公司购买的。这一招借鸡生蛋也是绝了。

有了河源项目在前,以后,李河君乘着自己的私人飞机在各地飞来飞去,都是上百亿的大项目,动不动就是一个小目标。于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相继出现李河君的身影,总投资近2000亿。然而,薄膜发电技术效率低,不被市场接受,这给汉能埋下了巨大隐患。

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汉能股价大开红灯,一路狂飙。2015年,汉能市值超3000亿,李河君的身价暴涨到了1566亿。然而,汉能股价虚高,做空机构精准打击,一天,汉能股价在短短半小时内暴跌50%。

此后,汉能资金链断裂,惨遭退市。而李河君引以为傲的金安桥水电站,被百亿债务的窟窿拖垮,27亿拍卖都无人接手。汉能陷入绝境,遭到员工集体讨薪。

此后,为了挽救大厦将倾的汉能集团,他成立汉能移动能源公司。但是,其开发的产品和汉能薄膜一样不受市场欢迎。

2020年7月,汉能移动申请破产审查。

李河君无疑是个枭雄,但他更是个赌徒。骗子和梦想家只有一线之隔,这条线就是成败。

 

想要了解中国光伏早起的发展历程,不得不认识中国光伏行业的另一位传奇---彭小峰。

500

1975年,彭小峰出生于江西省的安福县,父母是做生意的。受家庭的影响,这位江西首富从小就对做生意很感兴趣,因为有着这样的商人家庭背景,使得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商场上开始历练自己。

1990年,成绩优异的彭小峰成为当地的中考状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他选择去读了中专学校。但是优秀的人就是不一样,读中专也并不能影响他的人生轨迹。

在读中专的时候,他依然努力学习,还自学了英语、德语等多门外语。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极为少见的,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技能,在毕业以后得以进入外贸领域。

在当时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潮流下,彭小峰也想要留学,但是因为自己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只能继续在外贸领域深耕,而正是该领域的锤炼,为他初期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谁也未曾想到,留学没留成,反而赚到了不少的资金。

在彭小峰当时所做的外贸领域,正是处于一个快速上升期,这就为极具野心的彭小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经过多年年的创业以后,他已经成功把自己公司做强做大,成为行业领域当时屈指可数的企业之一。

这个时候的彭小峰也积累下了亿万身家。而真正让他走向人生巅峰的,还是光伏行业。2003年,彭小峰去欧洲区出差时,发现了当时新兴的能源产业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阶段;然而在中国,光伏行业发展仍处于早期未开发状态,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这时候的彭小峰坐不住了,要进军光伏行业。2005年,彭小峰联系江西的政府部门,希望获得政府投资,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最后成立了赛维。确实,当时的彭小峰也给了江西政府很大的回报。

此时的彭小峰已经将赛维做到了一个行业内数一数二的程度。在当时整个行业蒸蒸日上的情况下,彭小峰将自己的公司带到了美国上市,在上市当天就已经超过190亿人民币的市值。

随着赛维的发展,彭小峰的身家一度接近了400亿,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百亿富豪。但是谁也不曾想到,此时一路高歌猛进的彭小峰,却迎来了命运的拐点。

当时的中国光伏产业主要依靠出口欧美市场,但是因为出口量的增加,欧美先后对中国的光伏企业展开了反倾销、反补贴“双反”调查,又恰逢欧债危机,最终使得国外光伏市场快速萎缩。而作为当时行业的领头羊,赛维也面临巨大困境。

市场持续低迷一段时间后,赛维负债窟窿越来越大,不得不大面积裁员。最后为了稳定当时的局面,彭小峰也被迫从自己创立的公司辞职。

因为赛维负债渐渐不堪重负,最后彭小峰不得不申请赛维破产。而赛维在鼎盛时期的几百亿身家也尽数化为了乌有,一切犹如黄粱一梦,一去不复返。

在赛维破产以后,彭小峰遭受了自己创业以来的第一次失败,让他一度陷入失败的阴影久久不能出来。这时候的他完全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他重新开始出发。

再次创业的彭小峰充满自信,他为了给自己的公司做宣传,请了一位著名钢琴家来做代言人;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新公司再次上市。然而这一时候命运似乎又和彭小峰较起劲来,最终新公司因资金断裂,以惨败收场。

新公司上市以后,彭小峰就开始推行他自己提出的融资平台绿能宝。但是这个看似完美的商业模式,犹如“庞氏骗局”,最终将彭小峰推向了绝境。三年后,绿能宝陷入破产危机,出现不能按时兑付的情况,金额高达2.22亿元。

最终因为债台高筑,彭小峰的新公司也因为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而受到调查。但是彭小峰却没有站出来积极解决问题,而是撇开自己一手创造的企业、自己一个人跑路了。最后逃亡美国。

在一个号称“世界工厂”的国家,想要靠制造业当上首富,到底有多难?

2020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十名基本被互联网和房地产大佬瓜分,来自制造业的只有美的集团的何享健家族,农夫山泉钟睒睒,以及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的孙飘扬家族、美的集团的何享健家族。其他则是马云、马化腾、顺丰控股的王卫、拼多多的黄峥、碧桂园的杨惠妍家族、字节跳动的张一鸣、恒大集团的许家印进入榜单前十。

500

其实,翻遍过去20年的中国首富名单,制造业也曾有过自己的光荣,比如三一的梁稳根,娃哈哈的宗庆后,都曾短暂登顶。

仔细回顾过去制造业的发展历史,无锡尚德的施正荣是其中之一,但这个创业5年就成为首富,被媒体列入“拯救地球50人”的光伏教父,却也给中国光伏业留下了“没技术”、“骗补贴”的恶名。

傲慢的李河君靠水电站、河源政府建立起2000亿美元的汉能帝国,自称新能源行业的NO.1,结果在产品不适应市场,业绩加速萎缩的情况下,被做空,最终股价在半小时内跌去50%。 

光伏行业另一个传奇,32岁成为中国最年轻百亿富豪的彭小峰,在赛维破产后先搞微商,再玩p2p,终于把自己玩成了通缉犯。

20年的起起伏伏,离合聚散,风流雨打,时光交错,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泯然式微,也有人东山再起。

2013年9月,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下称“光伏学院”)开学了。这个全国第一家开设本科光伏专业的大学,当年招收了34名新生,招生规模还不及以前的一半。

尽管国内光伏行业已渐渐开始复苏,但光伏学院的师生们仍就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在大家看来,光伏产业和光伏教育的真正复苏,现在还为时过早。

“那个时候,做光伏比贩毒还赚钱。”

“我后悔选择了光伏这个专业。”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届毕业生刘晶晶无奈地说。

2009年,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度。刘晶晶刚入学时,南昌大学光伏学院正风光无限。

当时,国内光伏行业正值顶峰。成立于2008年的南昌大学光伏学院被视为江西省光伏教育的“明星”,也是全国教育的“明星”。学院成立时,政府高层领导亲自为学院揭牌,这是何等的风光啊。赛维、晶科等龙头企业和学院关系密切,来往频繁。

高就业率和高回报一直是南昌大学光伏学院师生的骄傲。当时,毕业生进入光伏行业的比例高达80%。2013届毕业生吴永华告诉记者:“我们的学长、学姐去光伏行业的都很吃香,月薪随便六七千。”南昌大学材料学院某位教授甚至坦言,“那个时候,做光伏比贩毒还赚钱。”到企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只要干满一年,年薪拿到10万都很轻松,而且以后还会增加。

曾在赛维工作的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1届毕业生艾振强说,2010和2011两年间,为了从赛维挖人,很多光伏公司在赛维总部所在地——江西新余设立办事处,专门接待从赛维离职的员工,只要是从赛维出来的几乎都接收,薪水翻番,甚至三五倍。

但包括刘晶晶在内的光伏学院师生,很少有人想到,如今,仅仅几年后,光伏行业已是江河日下,陷入困境,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

南昌大学光伏学院2013年有70多名学生毕业。最后进入光伏行业的也只有3人,月工资两三千元;而2012年,该学院进入光伏企业行业的也仅有5人。

据艾振强说,自己作为第一届南昌大学光伏学院的毕业生,自己的49名同班同学毕业后,都选择了光伏行业。在此以后赛维、晶科等光伏企业先后陷入困境,拖欠薪资,“连厕所里的手纸都不能保证了”,艾振强说,同学们纷纷跳槽,目前只有3个还在光伏行业工作。艾振强也选择媒体行业作为自己的新工作,正式成为一名记者。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交界处,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浙江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就在这样一个小县城里,光伏作为特色产业被摆在了首位。已有70余家光伏企业在开化建厂生产,其中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就有9家。

上世纪70年代,开化的601厂(现万向硅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就生产以硅为原料的半导体材料。2003年以后,开化的光伏产业起步,2006~2008年间进入了投资高峰期。

根据当地一位企业主的描述,在行情好的时期,得要货单位先打款,企业才生产,“当时一家光伏企业每年都至少能赚几千万”。民间流传着这样一种的说法:“一天一辆奔驰”。那时生产光伏所需多晶硅的企业太赚钱了,百分之几百的利润,这帮老板的感觉棒极了,“拿到硅料就意味着捡到黄金”。

然而时间来到2011年,伴随着欧债危机,中国光伏业的最大客户——欧洲各国相继下调太阳能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此外,美国和欧盟从去年起相继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国光伏业的大好“钱景”戛然而止。一时开化县工业园光伏产业园到处弥漫着萧条的局面。

上面都是对于光伏产业2011欧债危机以及欧盟双反时,中国光伏行业的现象。现如今,中国光伏行业早已摆脱困境,站在行业顶端,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

这里先和大家介绍下,光伏就是太阳能发电,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二十年光伏产业一直在高速发展。 

光伏产业虽然过去十年的确一直依靠着政府的补贴扶持才能发展起来,但我国光伏产业能发展到现在占据全球70%以上的光伏制造产能,绝对不是依靠政府补贴,才发展到这个底部的。

光伏产业是为数不多,在国际市场把欧美企业一一打败的产业。我们在该产业拥有绝对的产业链、技术优势,是名副其实的行业领头羊。  

下面我给大家一张图片,它可以清楚的向我们展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

500

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这是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从2005年到2017年的累计装机量统计。

500

500

从上面所列数据可以了解到,2007-2017十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装机量,一直都在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30%。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光伏产品价格的下降,如果没有产品的下降,全球光伏装机量不会有如此高速地增长。

2005-2008年:德国在2004年通过修改法律,明确了不同种类的上网电价,并且大幅降低上网电价,最终德国光伏产业装机量大幅增长。

西班牙也在2005年,对上网电价,做出大力调整,明确降价。因此西班牙在当年光伏产业装机量达到2.5GW,也正是得益于西班牙、德国光伏产业的急速上升,光伏产业市场也是一度向好。

要知道,在当时,以德国和西班牙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是中国的好几倍。

由于超高额度的补贴,市场急需多晶硅,这直接导致2008年多晶硅料价格,一路飚升到400美元/公斤。

2008年是光伏产业极度疯狂的年度,这也正是欧洲这个作为全球经济主要推动力地区之一,在大力补贴光伏产业额度后直接出现的结果。

但是随着欧债危机的到来,欧洲国家逐渐减少或者取消对光伏产业的补贴,这直接导致全球光伏产业进入萎缩状态。

下图是我们国家2007-2017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情况。

500

2011欧洲逐渐取消了光伏产业的补贴,瞬时光伏产业进入全球市场萎缩阶段。

企业进入倒闭潮,近一半企业宣布破产。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点,全球政府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都是补贴到居民身上,而非企业身上。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居民使用光伏发电的习惯,从而刺激市场需求,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动力。这就像现在互联网大战中的补贴一样,用户可以在使用APP情况下获得甜头,就愿意使用APP。

那为什么德国政府补贴德国居民,最终却使中国光伏产业得到大力提升呢?

这是因为贸易全球化。

中国企业生产的光伏组件,卖到德国,最终德国居民通过使用中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领取政府补贴。

所以,最后德国政府的补贴,虽然给了德国居民,却最终使中国光伏产业得到大力提升。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光伏企业在市场取得绝对领先,而欧洲光伏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呢?

这是因为,中国光伏企业的精细耕作、勤劳努力,还有中国全面的光伏产业链,使光伏产业产品价格几乎接近于“白菜价”,从而占领市场,并且最后无论在产能和技术优势上都取得全面领先。

在大致了解光伏产业链和发展因素以及背后的故事后,我们来看以下这样一组数据(以下数据截止2019,2020占比会更高)。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从以上数据来看,可以总结如下:

我国光伏各个环节占世界光伏占比:多晶硅产能占69%、硅片产能占93.7%、电池片占77.7%、组件占69.2%。

从光伏产业链的上游多晶硅材料的制造,到下游终端相关组件的生产,中国光伏产业都已经超过了50%。

这是中国制造业,极少数能在全球市场上,在产业链上形成绝对优势产业。

因为中国光伏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在迅速提高,导致光伏成本快速下降。

最应该值得我们骄傲的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生产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80%,这也直接导致光伏产业产品价格的下降。

2008年,光伏组件价格是35元/瓦。而2018年,光伏组件价格是2元/瓦。十年间,光伏组件价格整整下降了17.5倍之多。 

2008年,光伏发电成本是4元/度,截止2018年,光伏发电成本是0.4元/度。十年间,整整下降了9成。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来说,最上游的硅料,占全世界产能90%以上的7家主流厂商,前5名全是中国的,它们分别是:东方希望、通威、新疆大全、新疆特变和保利协鑫。第六第七分别是德国的瓦克和韩国的OCI。要知道这两家在10多年前几乎占世界百分之八九十的产能,现在逐渐被国内企业挤出去,现如今占全世界的产能已经不到15%了。

硅片是隆基、中环、阳光能源这三家比较强,占了世界产能大概接近2/3。全球硅片前十的企业全在中国,已经没有国外厂家。

下游的电池片,产能前5也都是中国大陆企业,它们分别是:通威、爱旭、中宇、展宇、润阳。早些年台湾也比较强,现在都被挤出前5了,加上台湾,全球前10也几乎都是中国企业。终端组件,前10只有一家不是中国的企业,它是韩国的韩华。

光伏逆变器行业,十几年前也是国外企业的天下,但是现在华为和阳光电源已经连续几年占据榜单的第一和第二。再加上上能电气、锦浪、古瑞瓦特,这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产能占比超过50%,同样具有统治地位,最终直接导致美国和德国一些很有竞争力的企业退出了逆变器市场。比如通用、博世都退出了,ABB退出去又重新进来,德国的SMA还能排在第三位,但是主要是依赖非中国市场。

生产设备也已经全面实现国产化,只有像PERC、HIT这些新技术的个别核心设备还要依赖进口。国产设备也是可以用的,差距极小。比如说马斯克和巴菲特投资的HIT技术,是德国梅耶博格的生产设备最强,他本来想趁这波热潮大赚一把,却发现中国企业兴趣并不大,因为中国自产的设备也都能用。结果他的设备卖不上价,被逼得自己去搞组件生产了,最后只能祝他好运。

有一些非主流的特殊技术和组件,一些德国厂家做得比较好,但一直没有发展成熟,最后被中国企业参股控股了。

所以总结下来,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生产和设备制造工艺上,中国企业都完全不亚于任何的国际企业,产能上就更不用说了。

光伏产业本身来说,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早先的光伏生产设备,都是由半导体芯片制造业的生产设备来转化来的。就拿硅料要分电子级硅料和太阳能级硅料,太阳能级硅料的纯度比电子级还是差一些。

中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做到了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技术顶端,主要还是体现在成本低,市场规模大。当然,市场规模是最重要的因素。 

光伏行业最早兴起是因为欧洲补贴,90年代德国就开始大规模补贴,而且欧洲的电价比国内高很多,基本上是中国的3~5倍,稍微给点补贴,光伏就有利润。因此在中国光伏产业初期,技术不成熟,设备制造工艺不高,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最后生产出产品再卖到欧洲去。

08年经济危机后,欧洲政府减少对企业的补贴,一时之间全球光伏产业进入寒冬。但是,此时中国政府仍然对国内光伏企业进行补贴,这样就让企业有了利润。一时之间,国内很多投资都进入光伏产业,这样促使行业竞争逐渐加大。企业在对产业升级、设备升级方面做出极大努力,也就是说光伏产业也是一个升级换代极其迅速的行业。 

最后来回顾下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历程:

1998年,中国政府开始对太阳能发电感兴趣,开始组建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这个消息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当家人苗连生看到了希望。但是,当时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尚不明朗,政府对此态度也不明确,令不少人对这一新能源项目望而却步。在合作伙伴退出的情况下,苗连生毅然逆势而上,争取到了这个项目的批复,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1年,无锡尚德建立10MWp(兆瓦)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获得成功,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3到2005年,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市场拉动下,尚德和保定英利持续扩产,其他多家企业纷纷建立太阳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太阳电池的生产迅速增长。

2004年,洛阳单晶硅厂与中国有色设计总院共同组建的中硅高科自主研发出了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还原炉,以此为基础,2005年,国内第一个300吨多晶硅生产项目建成投产,从而拉开了中国多晶硅大发展的序幕。

 ......

 

我国光伏企业,只是中国制造业冰山一角,但是它很好的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

过去二十年,中国制造业,正是凭借人们的勤劳努力,利用人口红利,把产品价格降到最低,以此迅速杀入一个行业,把成本做到最低,然后用白菜价的产品打败极具竞争力的海外对手。

最终中国成为现在的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过去二十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为全球生产了大量的价格低廉而品质优越的工业产品、日常用品。

这是保证世界经济通货膨胀增长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让世界消费者可以用充足的购买力去进行低廉的消费。

这是中国企业,中国制造业,为全球经济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二十年里,几乎每进入一个行业,都能把产品价格做到最低,然后击垮对手。   

中国制造业,过去二十年能在不同行业去击败强大的欧美公司,靠的是中国企业自身的内功,靠的是中国人民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这是不可否认的。

正因为中国人民这种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才让过去十年拥有人口红利的中国,可以取得近乎奇迹的发展成果。

而现在中国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中国产业需要升级转型才能维持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制造业已经发展到一个新局面,当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要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时代潮流,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中国制造业是要掌握核心技术,让中国制造从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这是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经济体第一梯队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很好地体现了现在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境遇。

不要小瞧中国领导层的智慧,不要小瞧中国企业的实力,更不要小瞧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人口超过十亿的工业国,我们拥有超过十亿吃苦耐劳的中国人们,他们是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的底气。

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文化,有足够的底蕴和智慧去面对任何难题。

在五千年的时间里,中国只有鸦片战争之后的两百年,因为遭遇世纪苦难才把世界第一宝座拱手让人,而其他数千年时间里,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

我坚信,早晚有一天中华民族必定会站上世界之巅,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前进吧,中华民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