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机长削苹果?

这是挺奇怪的一个问题。奇怪到,很多人不明白这为什么会成为一个问题。按理来说,不管朋友之间,还是同事之间,“我帮你削个苹果。”或者“你帮我削个苹果。”都应该是符合逻辑的一句话,但为什么会慢慢演变成一个问题,甚至成为了乘务员尤为反感的问题。

我觉得,是很多公司给“削苹果”这种原本建立在感情、友情上的事添加了强制性,导致了乘务员群体的反感。

在疫情之前,我聊过这个话题,当时还发了条朋友圈,想统计下到底有多少家公司有类似规定,后来发现不需要统计,基本这是所有大陆航空公司的规定。

我本以为在眼下这个节骨眼里,这个“传统”也该丢下了吧,没想到这几天一聊,发现大家还在削苹果。

削苹果本来不算是个事,知道机组在驾驶舱里不方便,顺手削好送进去,所谓和谐客舱不过如此。可有些公司客舱部领导,不知出于什么样的考虑,要求“乘务员必须将苹果削好送进驾驶舱,包括其他梨、橙子等一切需要去皮的水果”,这件事就变了味。

在飞机上需要帮驾驶舱削的,可不仅仅只是苹果而已。其他的比如:梨、芒果、火龙果、橙子、柠檬片(注意是片)等等,这些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但你们还记得飞机上给机组配哈密瓜和石榴吗。

事儿多的机长有没有?有,比如有的机长要求苹果不仅削皮,还要切块,不切不吃。爱吃不吃?不可以的,回头一个电话就打到客舱部办公室。有的机长要求橙子、橘子类的水果,需要去皮摆在盘子里,而且要插上牙签才可以吃。

至于这石榴:

500

500

“这个石榴怎么去皮”,对哦,我们也不知道哦。

在这点上,我一直有一丝不解:要求特别多的——包括同事和旅客——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好像让我帮他切水果、挂衣服,会显得他特别有品位,我应该高看他一眼,对他更加尊敬才对,这是什么逻辑呢。

但同样的,这种要求奇多的也是极少数存在,相信在各自公司里也都有相应的称号骂名。同为民航系统员工,我们应该记住那些该让我们记住的,忘记这些难以评价的。

不知道你们还记得吗,前几年东航一个航班由于天气原因遇到了长时间的延误,旅客大吵大闹,无理指责乘务员。但机长却走出了驾驶舱,站在最前方面向全客舱进行广播:“我是本次航班的机长,你们有事来找我,我们全舱的乘务员都是90后的男孩女孩,在家里也是爸妈的孩子,请你们不要为难他们。”什么叫机长的担当?这才是。

驾驶舱和客舱应该是民航业里最有感情的两个部门,航班正常也好,延误也罢,不管飞到哪里,我们这些人总归是要共同面对所有问题的,但是在这些年客舱部一部分管理者的带领下,这种感情却被撕裂了。

强制乘务员过多的向驾驶舱“献殷勤”,导致后来进公司的飞行学员认为原来是这样,老一辈互相尊重的传统慢慢缺失,留下了越来越多所谓“理所应当”。

其实在我看来,苹果去不去皮,石榴脱不脱壳,完完全全是一个“人情”的问题,飞机上有,我向你提供,这是应该的。但我看你今天飞的好累、我看你在驾驶舱好忙、我看你人品超级好,我特意帮你把苹果削了皮,我特意为你把石榴一颗一颗扒出来,我特意帮你把机组餐的包装去掉、把辣椒酱、醋、面食一样一样摆好,这完完全全是两回事儿。

这些年慢慢飞过来,曾经的那种驾驶舱和客舱荣辱与共的日子基本很少了,现在的双方就像很多电影里描述的中年夫妻,谁也不想多跟对方说一句话。

就在这种前提下,某些客舱部的领导还一厢情愿的,让本就在飞行关键阶段还要违规为旅客提供服务的乘务员,再忙一点;让关系早已出现裂缝的飞行员和乘务员再次因为这种事儿看不顺眼,你们猜他们心里是什么算盘?

其实大部分的飞行机组,见面都很客气,也很尊重包括空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但总有那么极个别的,表现和行为...你懂。

500

最后,再说一句给想骂人的人。我向来反对“以偏概全”,这些年来我骂那些不配做“空乘”的人的次数多了去了,你们只是没看见而已。我承认不是每个空乘心地都那么善良,但我们也要清楚不是每个机长心胸都那么宽广。

都是中国人,就别装外宾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