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提前学习、科创竞赛,更多是让小学生做初中题,这能有多大意义?

【本文来自《超前学习学生表现更优,但若成为大学选材凭据会加剧不公平》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所谓提前学习、科创竞赛之类的,更多的就是让小学生做初中题,初中生做高中题,能有多大的意义?反而犯了拔苗助长的毛病。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初中生能做高中题,高中生能做大学题,是不是就说明现在的教科书内容太少了?俺以为这是个一直被忽略的问题,天天嚷嚷减负或者吃不饱,其实都是不知所云或者“成心犯糊涂”。

俺上高中的时候,物理学的是甲种本,那是80年代的物理课本,比俺们当时的人教版本多了很多内容,但是老师发话,所以大家也就各显所能的去地摊买旧书,买不到的就复印,俺的那本破的能当古董,是俺小表叔当年的课本,从故纸堆翻出来的,所以高考的时候,物理就不显得难。俺清楚的记得当年物理有个大题,好象是磁力能交换的题,参考答案给了三种解题方法,但是俺们很多人用的都是三种以外的,开始还有些担心,最后也没扣分。

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现在的教科书太简单了,而不是学生的能力不够!后来俺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担心基层中学的师资力量不够,也就是中学老师的水平问题。但是这又十几年过来了,现在的中学老师最少都是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很多还是硕博,加点课本量应该不是问题。这就解决了提前学习的问题了。

当然,加大了课本内容量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肯定有人学不好,所以这就加大了高考的区分度,更容易在最大范围内把那些优秀的学生选拔出来送到更好的大学。这才是高考的最大意义。

所以,这又是第四个问题:高考的内容和分值。比如,俺以为,高考可以增加分值,一门课600分,700分乃至900分,高中数学可以增加线性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甚至是数学分析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和公理定理什么的,也不是要求所有的高中生都要掌握,会的上重本,不会的上二本嘛。物理俺以为俺当年学的甲种本内容就很好,也可以加点时下流行的模电、数电之类的基础知识。

全国的高中生在一个更广泛的高中大纲下学,能学多少学多少。现在的师资是完全能够保障的。西部几个不能保障的省区可以暂缓,最起码中东部这二十多个省市区都能做到师资充足,保障有力。如果数学能考900分满分,保送北大数学系,语文考零蛋也保送,倒是钱钟书上清华的二十一世纪版本。

这就最大限度解决了所谓的地域、家庭、机会等的不平衡,不公平了。也避免了多考一分就能超二三千人的滑稽情况。

俺以为这才是眼下解决问题的最不坏的办法。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