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北京,垃圾分类做的是不咋地,形式主义极其严重
【本文来自《在上海体验抗疫,居民开玩笑,70多岁居委会干部也风趣回答》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魔都老瘪三
北京已经有近20年没去了,情况我不了解。不过,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有效的。还是以我所住的小区为例,那里有集中的垃圾回收站,与白天全天开放的生活物资回收站设在一起,每天早晚两个垃圾回收时段,都有白发苍苍的志愿者穿着小马甲,在那儿协助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而且,物业在非垃圾回收时段,如果居民不得已要丢垃圾,也不是铁将军锁门了事,而是有工作人员(生活物资回收站的)协助处理(打开垃圾房的门锁、打开垃圾桶的锁,检查居民垃圾分类是否符合规定,倒入垃圾后上锁、锁门),同时会和气地提醒居民,今后注意及时在规定时段丢垃圾。——我觉得这工作就做的很到位了。
北京的垃圾分类做的是不咋地,形式主义极其严重,事前手段一套套的,事中、事后根本没人管。
之前住过的一个大型小区,位置三环内,对于垃圾分类有这些措施:小区挂宣传横幅、给每户发分类宣传单、要求每户签保证书、每天早上有带红箍的大爷或大妈在垃圾桶附近监视。
看起来似乎还行,但实际执行时是这样子的:
1. 小区的垃圾桶只有两种,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对于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并没有放置地点;
2. 带红箍的大爷或大妈是真就装样子,每天早上就在附近,要么和别人聊天,要么傻站着,根本不会对你手里的垃圾多看两眼;
3. 如果说大爷或大妈的存在多多少少能让你做做自查,但他们就只在早上大家上班的时候出现,中午到晚上垃圾桶照样随便扔。
所以最后两类垃圾桶中的垃圾并不能看出有什么区别,厨余的桶里也有其他垃圾,其他的桶里也有可回收垃圾,总归是没有效果。有时候溜晚,还能听到部分居民抱怨。
可能有些别的小区会执行好一些?如果大部分都可以,我经历的只是少数情况,那可能我就以偏概全了。供大家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