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天险”只在山地丘陵成立,千里大平原哪来的险要?长江演变就很好说明了这点

【本文由“千年暗夜”推荐,来自《为何古代战争都强调长江天险?长江那么长,别的地方不能渡河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乌鸦飞翔

    自己也业余...古代哪有今天这么多道路,大军只能沿着道路推进,道路关口是有意设在险要地方的。宋以后南方开发程度高了,江南处处是道路,长江就完全无险可守。最后一个信“长江天险”的,就是常凯申吧

阁下的结论只在山地丘陵成立,在平原不成立。千里大平原哪来的险要?长江的演变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苏锡常平原同样一块地方,三国时称江东,宋朝开始称江南。长江从九江到南京段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这段长江被称为皖江。

从皖江段渡江的话是东西向渡江,在渡江人看来苏锡常平原在皖江东面故称江东。南京以东到入海口的长江大致是东西走向。

这段长江被称为扬子江,扬子江是长江造陆造出来的。春秋时期长江入海口在南京,三国在扬州,无锡。在扬子江足够长之前,渡江如渡海,渡江条件很差难度很高。

整个三国就曹丕二次,三次伐吴试过从广陵段扬子江渡江渡江。宋朝前基本从皖江段渡江,之后从扬子江段渡江。扬子江东西走向,渡江就是南北向过江。

在渡江的人看来,苏锡常平原就在长江以南,所以被称为江南。长江防御力减弱核心原因就在渡江地点的转变。

大别山余脉一直延伸到苏皖边界(大概到南京),这些在安徽境内的大别山余脉被称为江淮丘陵。皖江刚好贴着这些江淮丘陵,过了南京就是江苏的淮东平原。

所以当从安徽皖江过江时,因为江淮丘陵的存在,道路选择是有限的,守好几个关口就能屏蔽整个长江。

三国时期,从曹操到曹休要么在皖口死磕孙权,要么在濡须口死磕孙权。无论是皖口还是濡须口都在庐江郡内,一块地方。

宋朝后从扬子江渡江,江苏境内的淮东平原无险可守,突破一点全线崩溃。长江防御力大为下降。说到底河流的防御力远不及山地丘陵。

从皖江渡江,守长江是“守山”,从扬子江渡江,守长江是“守河”。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