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秋瑾精神,争做时代新青年

       “万里乘风复去来,只身东海挟春雷;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这首诗是革命烈士秋瑾在1905年夏天第二次赴日留学的路上所写,铿锵有力的49个字,字字透着秋瑾心系国家存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誓将力挽乾坤的豪情壮志与革命情怀。 

  1907年7月15日,秋瑾烈士拖着封建桎梏的镣铐,怀着为革命牺牲的满腔热血,永远地倒在了轩亭口,结束了她年仅32岁的年轻生命。在那个硝烟四起、山河破碎的年代,秋瑾将她有限的青春都献给了探索救国救民、解放妇女的伟大革命事业。112年过去了,如今的我们处在程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美好新时代,新时代虽不需要我们像秋瑾那般去抛头颅洒热血,但需要我们拥有如她那般“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拼搏精神与开创精神。在去年十九大的盛会上,习总书记对青年提出了新使命,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我们作为秋瑾故里的青年一代,更应该要弘扬秋瑾精神,争做时代“新青年”。 

  “新青年”要拥有“家国情怀”。《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指君子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青年一代,要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做事有担当,不做新时代的“蛀虫”,如梭光阴的“牺牲品”,社会乱像的“追捧者”;要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中国梦的“织梦人”,公平正义的“践行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彩画中绘上属于自己的颜色。 

  “新青年”要勇于“乘风破浪”。习总书记说过,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是“乘风破浪会有时”,将来一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国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新时代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就是要时刻怀揣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勇气与决心。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我们不应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在失败面前停滞不前,我们要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寻找前行的思路、勇气和意义。《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像中国女排那样拥有不懈的拼搏精神和顽强斗志,不让世界轻视中国,不让同胞失去信心,更不让自己看轻自己。 

  “新青年”要敢于“革故鼎新”。《周易》有云: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无法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如今,在大数据引领的互联网+大背景之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我们自身成长及国家发展的永久课题。我们作为时代前沿的“弄潮儿”,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善于吐故纳新,拒绝固步自封,敢于跟一切陈旧的、不合时宜的理念和方法说“不”,努力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思维、探索新的出路,不断将新方法、新思路、新技术运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个人和团队的发展。 

  做新时代的优秀“新青年”是处在这个美好时代的我们肩负的使命,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大力弘扬与传承秋瑾精神,做一个有“热度”、有“力度”、有“深度”,心中有梦、敢拼敢闯、勇于创新的热血青年,不为“每日抖音”浪费光阴,不因“明星效应”影响三观,让“积极向上”与“公平正义”蔚然成风,让“拼搏精神”与“开创精神”成为时尚主流,不负青春时光,不负烈士所望,更不负时代使命!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