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鉴今,做好执政为民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历览中国古代王朝更迭,无一不是兴于顺民心,衰于逆民心。虽有古代先贤屈子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哀嚎,又有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点,然则能够学古鉴今,将之运用于治国理政,且能从一而终的王朝又有几何?如强汉、盛唐无不是开国先祖励精图治,后代子孙耽于享乐,终致王朝覆灭。在滚滚历史洪流中,要想使王朝保持兴盛,唯一不变的古训就是勤政爱民。

历史不会因为某一个人停止,甚至倒退。古人已一去不复返,今人应该以史为镜,学古鉴今。毛主席在橘子洲头发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而他也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心系劳苦人民群众,最终领导中国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含了一系列“为民”思想。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这个概念出现了203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一个拥有8956.4万名党员的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更好地执政为民要坚持立身持正。思想建设始终是我们共产党的一项伟大工程。反腐是思想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现代共产党人重视反腐,古代贤明执政者也重视反腐肃贪。在康乾盛世中承上启下的雍正皇帝面对父亲康熙皇帝留下的吏治腐败、国库空虚的局面,下定决心整顿吏治。对待贪官污吏采用“连坐”措施,有效遏制了贪腐的泛滥。在灾荒年间,对赈灾官员提出“浮筷落人头”的训示,防止官员中饱私囊。执政十三年中,经过“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将国库存银从不足700万两增加到存银超过5000万两。古时反腐措施虽然不能用于现在,但反腐决心却与现代人是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坚持“打虎”“拍蝇”“猎狐”行动,将反腐进行到底。充分显示了我们共产党人加强党建的决心,立身持正,执政为民。

更好地执政为民要坚持心系人民。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作为执政者,面对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要认真对待。行政审批窗口实行的“最多跑一次”,就是从细微处着手,方便人民群众办事。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就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心系人民,周恩来总理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面对受灾的群众,他首先反省的是“我这个总理没当好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总理始终坚持高尚的品格,生活上艰苦朴素,工作中勤勤恳恳。他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为一个拥有四万万民众的新中国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革命先辈有如此忧国忧民之情怀,我们现代共产党人当以周总理等先辈为楷模,心系人民,执政为民。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短短两行诗句就为了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济世情怀。习近平总书记熟悉古典,善于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那样熟悉优秀古典文化,并将之运用于现实工作中。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学古鉴今,不仅要做到执政为民,更要做好执政为民。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