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战争都强调长江天险?长江那么长,别的地方不能渡河吗?

 500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中国历代乱世里,一个常被提起的“热词”,正是“长江天险”。

  特别是从汉末三国时代起,中国每次乱世的形态,往往是“南北对峙”。而一条长江,常常成为南北政权间的一条天然分界线。如何“跨过长江”,更叫历代多少军事家们“烧脑”。

  500

  比如东晋十六国时期,那位曾一度统一北方,打算乘胜追击吞并东晋的前秦皇帝苻坚,就曾无视部下们对“长江天险”的担心,自信自家的八十七万大军“投鞭于於江足断其流。”结果也众所周知,长江没断流,他的八十七万大军,乃至前秦王朝的赫赫霸业,全都在淝水赔了个精光。还有那同样盘算一统天下的“金海陵王”完颜亮,其六十万大军呼啸而来,照样在长江畔的采石矶碰个头破血流,皇位性命全给丢了。

  类似的战例,也叫“长江天险”,成了中国古代战场上一个公认难题。很多“现代业余军事爱好者”们,说到这难题也大惑不解:这长江“够险”不假,但毕竟这么长,还能处处都是险地?打过长江去真有这么难?

  说到这事儿,首先不用去看历代乱世里,各个南方政权的边防部署。只看一个地名就明白:长江“三矶”之首,今天安徽省当涂县境内的采石矶。

  500

  直到今天,采石矶依然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景观:乍一看去,它是当涂县境内长江边上一座突兀的山石。但对于整条长江来说,它却是当之无愧的咽喉:汹涌的长江水从西南方的上游流经采石矶,原本宽阔的江面在采石矶陡然变窄,变成急速水流,今天还形成了江心洲。即使按照现代人的测算数据,采石矶的江水流速,在涨水期都能达到每秒两米。在没有“江心洲”的古代,流速显然更快。所谓“一风微吹万舟阻”,就是古人对采石矶的公认评价。

  这意味着什么?首先,位置特殊的采石矶,就是古代长江防线的中心枢纽。特别是对于那些定都南京的南方政权来说,只要在采石矶屯好水陆兵马,那么不管对方从长江上哪个地方登陆攻击南京,那必然就在采石矶的“打击范围”之内。所以三国东吴政权败亡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放弃采石矶天险擅自决战。陈武帝陈霸先也是先拿下采石矶,奠定了南陈基业,学者陈游更总结说:“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想要南征?先得拿下采石矶。

  500

  可更重要的事实正在于此:拿下采石矶哪有这么容易?如前文所说,采石矶水流急速,地势险要。出名的易守难攻。哪怕对方是千军万马,只要自己不犯错误,防线基本就固若金汤。所以哪怕完颜亮的六十万人,还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成就了虞允文“书生退敌”的奇迹。而在明太祖朱元璋争天下的早期,也把“取金陵必自采石始”当做重要战略目标。一个采石矶,就足以扛住进攻方的千军万马,可见长江之“险”。

  而如果再看看六朝古都南京,就更知长江天险“险”在何处。庇护南京的,绝不仅仅是一条江面:南京的北面西面靠着长江,北面靠着覆舟山鸡笼山,东边还有钟山,南边是秦淮河。另外还有玄武湖和莫愁湖。这等于是山水纵横,把南京城牢牢“包住”。就算对方突破了长江打过后,面前一道道屏障,后面还要被采石矶的兵马抄后路,立刻陷入前后夹击中,就算是百战虎师也要赔进去。

  同样重要的是,南京不止是周边有天险,其身后还有秦淮河,可以连通太湖平原和钱塘江平原,确保钱粮兵马源源不断供应前线。对方就算想打持久战,“困死”南京也毫无可能。最后也只能乖乖撤军。

  而且这长江下游的一系列屏障,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放在古代战场上,更和荆襄平原形成呼应。从三国东吴政权开始,到东晋“衣冠南渡”,再到“宋齐梁陈”“南宋”等多个“南方政权”,无不把荆襄平原作为长江下游的屏障。以学者顾祖禹的形容“夫襄阳者,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有之可以图西北也”。所以在元朝灭南宋的战役里,打得最为惨烈的,正是襄阳争夺战,不但拉锯多年,还因此衍生出了各类精品武侠小说,影响了一代代人。

  500

  如此一来,整条长江上,每一个战略要地,都有着重要价值,而不同的防区,还可以呼应配合。放在古代科技条件下,这样的“长江天险”,也真不是说破就破。就算能攻破一点,也有可能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境地。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古代多次乱世里,一些“划江而治”的南方政权,哪怕兵力财力都处于绝对劣势,依然可以顽强坚挺数百年。所以那位荒唐透顶的陈后主,在听说隋朝南征时,才会情绪十分稳定。其宠臣孔范更发出雷语:“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断南北,今日隋军,岂能飞渡?”

  确实,在历次乱世里,这“除非长翅膀才能飞过去”的长江天险,也是好些当权者的心理防线。

  但哪怕如此,历史的经验也一次次证明,就算长江天险,也挡不住大势所趋的国家统一。而相关的历史细节,有时也更值得人们回味。比如闹得上下文恬武嬉的陈后主,满以为隋朝飞不过来,却转眼就被抓了俘虏。而几百年后,当北宋王朝脑洞大开,直接在采石矶上架起浮桥,奇迹般跨越采石矶时,那位荒废朝政的南唐李后主,竟然还以为这是小孩子的玩笑。而后也无一例外沦为俘虏,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千古咏叹。

  500

  更不要说南明弘光政权亡国前夜,面对大举南下的清军。南明的军队竟打着“清君侧”旗号互掐,整个“长江天险”门户大开,叫清军兵不血刃过了江。王朝烂到这个地步,再好“长江天险”,又有何用?

  何为“堡垒总是内部攻破”,看看“无敌”的“长江天险”,再瞅瞅多少王朝“金陵王气黯然收”的悲情。这其中的滋味,值得反复回味。

  参考资料:《宋代横跨长江的大浮桥》《兵家必争之地》《华夏兵家要地》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