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威权没收财产提案是把双面刃
明年十一月「九合一」选举中的台北市长选举,各方阵势已初步明朗。现任市长柯文哲已经连任两届,依法不能再次参选争取连任。其实,柯文哲即使是可以卷土重来,在民进党不再与其合作并志在必得的情况下,也未必能赢。而且,在培养「接班人」方面,经营得很差,黄国昌没有意愿,黄珊珊战力不足,柯文哲可能处于「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尴尬状况。
在民进党方面,已经定下了「收复台北市,市议员过半」的选战目标。因此,民进党高层排除各派系的纷争,只让吴怡农同额参选台北市党部主委,为的就是让他占据「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势。「进可攻」,是指吴怡农可以既「抬轿」,又「坐轿」,以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之身参选台北市长,与国民党的蒋万安再次进行「双帅对决」,未必会输。「退可守」,就是吴怡农为陈时中「抬轿」,以其「小鲜肉」的魅力及形象,争取年轻人的选票,以弥补陈时中年龄偏大的不足。
在国民党方面,虽然有罗智强等人也有意参选台北市长,但从党内高层到基层,都基本上认为是由蒋万安出战最佳。其实,蒋万安四年前有一次绝佳的机会,就是当时蔡英文受到党内及「独派」的压力,不再礼让及支持柯文哲,而是自行提名姚文智参选,这就形成「鹬蚌相争」的效应,有利于国民党的候选人。实际上,国民党提名的丁守中即使是采用「佛系选法」,也只是输柯文哲三千多票。因而有人「事后诸葛亮」说,如果是蒋万安出战,国民党就已经夺回了台北市。
但此前他却一再婉拒,因而当时有不少国民党人感到失望。蒋万安弃选的原因,可能是出于有人所批评的「怯战」,也可能是蒋万安考虑到,丁守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实行台北市长民选产生开始,就在争取代表国民党参选,但为了顾全大局,先后礼让于黄大洲、马英九、郝龙斌和连胜文,而此时年龄已大,难以再等四年,就礼让给这位前辈。
今次蒋万安倘最后确定参选台北市长,被人们普遍看好。但其实也并不乐观,因为其主要对手,无论是吴怡农还是陈时中,实力也并不弱。其中吴怡农在今年初的「立委」选举中,初试啼声就是冲着蒋万安而来,向争取连任的蒋万安发起挑战。由于吴怡农与蒋万安都是高学历的年轻人,而且相貌也同样俊秀,因而两人的选战被媒体称为「双帅对决」,可能这也正是民进党派出没有选战经验的吴怡农挑战蒋万安的主要选战策略考量。结果吴怡农虽然是初次参选却成绩不赖,以四成五的得票率败给了蒋万安,为历届该选区绿营支持候选人中差距最小者。而寻求连任的蒋万安可说是「有惊无险」,其实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台北市长选举也是呈现「双帅对决」,蒋万安可能就是「有惊也有险」。
而民进党是派遣陈时中参选,将同样对蒋万安构成重大威胁。陈时中因为抗疫有功,曾经一度民调高升,超越蔡英文和苏贞昌,当然更是高踞于蒋万安之上。
因此,蒋万安正在暗中发力,努力创造更佳的参选条件,包括在深绿的选区开设法律服务点等。昨日他低调地提案修正《威权统治时期人民受损权利回复条例》,适用范围比照《促转条例》。虽然蒋万安不承认这是为自己的选举铺路,而是必须「面对历史,还原真相,台湾才能迈向和解」,但人们却普遍认为是他为参选台北市长「拆弹」,漂白自己作为「蒋家后人」的「原罪」。民进党人也看出了一点「味道」,虽然引发他们再次攻击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独裁统治」的话题,但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为了选举,而且又有人认为是高招。
蒋万安提案修正《威权统治时期人民受损权利回复条例》的背景,是在「二二八」纪念日的前夕,「促转会」预告将于今日正式公告《威权统治时期国家不法行为被害者权利回复条例》,草案规定,从政治犯没收的财产,政府须「原物返还」或「金钱赔偿」。而蒋万安则要抢在「促转会」之前,领衔提出《戒严时期人民受损权利回复条例》修正草案,藉此宣示「面对历史、作对的事」,获得党魁江启臣在内等十五名蓝委连署支持,但大多是青壮派「立委」,资深「立委」仅占少数。
蒋万安提案修正《戒严时期人民受损权利回复条例》,据其所言是有鉴于戒严时期人民因内乱、外患罪而被没收财产,因而明定威权统治时期,人民被不当没收财产的返回办法,以及扩大适用的罪名。蒋万安说,威权时期冤错假案牵涉罪名不限于内乱、外患罪,因此提案将适用的范围扩张至《惩治叛乱条例》、《检肃匪谍条例》之罪,并考量威权时期司法制度的特性,放宽请求返还范围,人民除受无罪判决外,领有回复名誉证书或经撤销有罪判决者,也可以请求返还财产或现金补偿。由于该提案的适用范围比照《促转条例》,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至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六日止,形同承认其曾祖父蒋介石、祖父蒋经国统治期间为「威权统治时期」,颇有「大义灭亲」的意态。
据「促转会」内部评估,无论是台湾当局的提案,还是蒋万安的提案,台湾当局估算必须返还的土地数量为二百五十五笔,总市值高达新台币二百六十八亿元,其中约四成七被没收土地可原物返还,其余台湾当局必须支付的金钱赔偿约二百零九亿元。
很明显,蒋万安这是提前进行「拆弹」,清洗自己「蒋家后人」的「原罪」,避免在台北市长选战过程中,被对手「摁住来打」,并顺道吸收浅绿选民,以及因为意识形态而既不赞同民进党政治主张,也不喜欢国民党的左倾政治受难人及其后人的选票。毕竟,台北市长选举是以整个台北市为选区,其中有一些行政区是绿营票仓,比如当年独裁统治时枪决政治犯的刑场马场町所在的万华区,就是泛绿大票仓,「独派」林昶佐就是在此连任两届「立委」。因而既然民进党当局要提请相关法案,那就不如自己也抢先提交同类而且内容更宽松的法案,希望能够争取到上述人士的谅解。
其实,如果不是其父亲章孝严「认蒋归宗」(章孝慈的后人就没有改姓「蒋」),继续以「章」为姓的话,可能就没有此「原罪」,相反还将会引发一些其母亲及自己曾经被蒋家遗弃的同情。而蒋万安在提交此提案之前,据其所言,并没有告知父亲,可能也是有此顾虑。
但该提案的弊处也不少。因为可能会反而挑起某些人的仇恨回忆。而且当时镇压政治犯的机构,固然有的是属于「政府」和军队,但也有部分是属于国民党。这就变成其中一些案件是由国民党的作为,现在却要公家「埋单」赔偿,并不合理。实际上,民进党人就有此说法。如果在「立法院」审查及表决该法案时,民进党党团「顺水推舟」,在赞同该法案的主要精神的同时,又挟着多数议席优势,添加倘案件是属于国民党机构的责任,就应由国民党负担赔偿,这对于已经被冻结资产的国民党,可能是雪上加霜,难以负担,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