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被网红美食祸害的人

500500500500500500奶茶、脏脏包、肉松小贝、爆浆蛋糕、冒烟冰淇淋、泡面小食堂......

这些网红食物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前赴后继去购买。

微博博主@青山斯嘉丽发表过这样的感慨:

泡面小食堂这种店铺的走红甚至是爆红简直令人作呕,我根本不想称它为一家餐厅。

自己在家捣鼓速冻饺子n种吃法是有生活情趣,用超市里买的速冻饺子开家饺子店怎么想都膈应人,没有一点身为餐饮从业者的节操。泡面同理。

现在的中国餐饮风气真的是很浮躁,同质化严重。

奶茶店只要粉红豹一放ins风装修一搞就是网红拍照圣地,弄个白色装潢就是性冷淡超高级。

奶茶难喝得小天和小英都想改名,永远有一大堆涂着一模一样红眼皮,口红色号也差不多的姐姐妹妹们坐店里拍着雷同的照片。

火锅店清一色的雕花木门隔间再拉个破烂布帘搞中国风。请个公众号写软文就完事,吃的端上来啥根本不管。

美食博主也净整些快手菜电饭锅美食之类的,连用现成饼皮做手抓饼都能出个教程。

可能也是我钱包太扁,接触不到什么高级餐厅,但被这样的环境所包围,真的很令一个爱吃之人痛苦。

这个时代,年轻人都不去追求那些需要慢工细活烹饪的功夫菜了,宁愿去跟风购买味道千篇一律的网红美食:

有芝士的、能拉丝的、带咸蛋黄的、拍照好看的、发抖音上能被点赞的......

你以为自己是在享受网红美食带来的虚荣快感,其实,这些网红美食就像新型毒品一般:

一步步毁掉你的身体、慢慢掏空你的时间、腐蚀你独立思考的能力。
500 说的很是在理了,不说别的,就每天一包泡面一杯奶茶的人能过多少岁自己心里应该有数。

不过,他们不在乎,她们说,“再不疯狂就老了”,小编想说,再继续这么疯下去,你们连老的资格都没有了。


每天一到反点,中国年轻人的微信群开始热闹非凡:

“有没有人要跟我一起外卖拼奶茶?”

瞬间一呼百应。

“我要英式奶茶三分甜加奶盖。”

“我要冰淇淋红茶加波霸。”

“我要抹茶小布丁加芋圆,去冰。”

保持身材美女们说,

“奶是健康的,茶是养生的,所以喝了不会胖,养生又健康。”

看图


500
你每天拿来续命的奶茶,其实正在缩短你的寿命。

《央视新闻》曾调查过27家主流奶茶品牌,在对奶茶中的糖分、脂肪、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进行了检测后,结果令人吃惊:

一杯奶茶=14块方糖,脂肪、咖啡因含量也均严重超标。

就连看似健康养生的水果茶,也被查出一杯中就含有22.7块方糖,热量接近400大卡。

前段时间很多人都在晒的脏脏包,更是名副其实的热量炸弹。

一个脏脏包热量有大约450大卡,要骑2.5小时的脚踏车、慢跑一个半小时才能消耗。

过量的糖分,除了导致发胖以外,还会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让人上瘾。

糖是一种纯热能物质,它含有高热量,但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即为“空热量”。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糖和烟、酒并列为肿瘤的三大诱因。

吃糖过多,不但会增加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的风险,还会使大脑迟钝、引发学习记忆障碍。

长期喝奶茶、吃脏脏包、爆浆蛋糕等网红美食,后果可想而知。


《乌合之众》里有个经典句子: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被网红美食祸害的中国人,时间变得越来越廉价。


这个世界太过浮躁喧嚣,容易让人迷失自己。

享受一些真正简单而可贵的东西,才能体味到人生的真谛。

我要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共同营造“阳光、理性、平和、友善”的跟评互动环境。

全部评论 15
最热 最早 最新

  • 普天之下 知识不能被垄断
    娱乐至死
  •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人也不会全好全坏
    海角愚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历来就是有钱有闲的士大夫阶层专属,至于贩夫走卒,能有一口粗糠野菜裹腹已是不易。今天别人不过是把这口“粗糠野菜”做得精致了些,并在网上得到一些共鸣,作者这突如其来的莫名惊诧实在是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事实上:伴随上网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其他生活成本的不断升高,互联网作为今天最廉价的娱乐平台,早已不可逆地平民化。自微博开始到今天的抖音,各种碎片化的互联网作品其实皆为应对平民用户们碎片化的时间而生、而红,这何错之有?历史上的相声、评书、二人转等等民间曲艺又何尝不是如此?
    另一方面,文化这东西静态来看,确有雅俗之别。但只要稍把历史拉长,始于民间而归于庙堂的东西简直不能太多。就拿吃来说,今天被先富者们推崇备至的大闸蟹、长江刀鱼等等,几十年前放在全国范围而言它们能算个玩意儿?而如果不是江浙地区的“土老肥”多些,放在今天它们能成个玩意儿?说到底,“文人雅士”们不也是趋炎附势的东西么?
    所以面对人民群众发明的新鲜玩意儿,真不妨少些愤怒,多些欣赏。保不齐十年数十年后,您还真得写个东西给它们“翻案”。
    可这些“网红美食”充其量也就是《卖桔者言》里的桔子……
  • 海角愚人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全部楼层
    喝茶有益健康
    网红美食这类营销策略和“人民群众”没有密切关联吧。
    真要说有,也就是和人民群众里的一小撮。
    无论是影红、歌红还是网红,能红的,当然只能是“一小撮”。但因为他们是“一小撮”就需要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当然不必,这群年轻人不过是更懂他们自己,进而借助互联网工具掌握了一条出名捷径而已——这不是什么原罪。
    至于网红经济,与历来的求名图利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往白里说,你为某某明星代言的国际大牌埋单,和他为某某网红自产的乡土杂牌埋单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在很多时候,前者缴纳的智商税往往更高。因此在我看来,网红经济恰恰是今天打破国际大牌市场垄断的有效利器。假以时日、善加管理、去伪存真,从中诞生一两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也未尝可知。
    对这样接地气的草根营销策略,为什么不能叫一声好?
  • 网红xx着重网红, 网红美食同理于网红马桶盖
  • 别的不说,现在哪有闲工夫一天到晚折腾那些慢工细活的菜,忙起来的时候恨不得抓把草塞嘴里拍拍屁股就去干活了。每天脑力消耗那么大不吃点甜的怎么行,最起码也得来瓶酸奶啊
  • 胜却人间无数 渴望着美好结局 却没能成为自己
    在我这个乡下人夏天尝试了喜茶,一点点,脏脏茶,路过了泡面小食堂之后…我现在觉得凡是名字里冠名网红的,一定不好吃不好喝¯\_(ツ)_/¯经常在想,他们排队排这么久干嘛…不过明明知道奶茶不健康,但是我还是戒不掉呀hh
  • 喝茶有益健康 毛主义应该是我们所有理论武器的基石.红军万岁!
    海角愚人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历来就是有钱有闲的士大夫阶层专属,至于贩夫走卒,能有一口粗糠野菜裹腹已是不易。今天别人不过是把这口“粗糠野菜”做得精致了些,并在网上得到一些共鸣,作者这突如其来的莫名惊诧实在是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事实上:伴随上网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其他生活成本的不断升高,互联网作为今天最廉价的娱乐平台,早已不可逆地平民化。自微博开始到今天的抖音,各种碎片化的互联网作品其实皆为应对平民用户们碎片化的时间而生、而红,这何错之有?历史上的相声、评书、二人转等等民间曲艺又何尝不是如此?
    另一方面,文化这东西静态来看,确有雅俗之别。但只要稍把历史拉长,始于民间而归于庙堂的东西简直不能太多。就拿吃来说,今天被先富者们推崇备至的大闸蟹、长江刀鱼等等,几十年前放在全国范围而言它们能算个玩意儿?而如果不是江浙地区的“土老肥”多些,放在今天它们能成个玩意儿?说到底,“文人雅士”们不也是趋炎附势的东西么?
    所以面对人民群众发明的新鲜玩意儿,真不妨少些愤怒,多些欣赏。保不齐十年数十年后,您还真得写个东西给它们“翻案”。
    网红美食这类营销策略和“人民群众”没有密切关联吧。
    真要说有,也就是和人民群众里的一小撮。
  • 花钱吃东西,再花钱健身,再花钱看病。总之新社会经济就是花钱,刺激消费就是功劳。说的好像你不吃这些网红食品你就能瘦下来似得。减肥看的是毅力,你连抵抗推销的毅力都没有,怎么抵抗美食的原始诱惑。
  • 狂舆 致虚极守静笃
    自己做饭最健康最经济,问题是你让饭店跟外卖小哥还活不活了?
  • 海角愚人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历来就是有钱有闲的士大夫阶层专属,至于贩夫走卒,能有一口粗糠野菜裹腹已是不易。今天别人不过是把这口“粗糠野菜”做得精致了些,并在网上得到一些共鸣,作者这突如其来的莫名惊诧实在是有点“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事实上:伴随上网成本的不断降低和其他生活成本的不断升高,互联网作为今天最廉价的娱乐平台,早已不可逆地平民化。自微博开始到今天的抖音,各种碎片化的互联网作品其实皆为应对平民用户们碎片化的时间而生、而红,这何错之有?历史上的相声、评书、二人转等等民间曲艺又何尝不是如此?
    另一方面,文化这东西静态来看,确有雅俗之别。但只要稍把历史拉长,始于民间而归于庙堂的东西简直不能太多。就拿吃来说,今天被先富者们推崇备至的大闸蟹、长江刀鱼等等,几十年前放在全国范围而言它们能算个玩意儿?而如果不是江浙地区的“土老肥”多些,放在今天它们能成个玩意儿?说到底,“文人雅士”们不也是趋炎附势的东西么?
    所以面对人民群众发明的新鲜玩意儿,真不妨少些愤怒,多些欣赏。保不齐十年数十年后,您还真得写个东西给它们“翻案”。
  • 注销 你吃吃凤梨嚼嚼松鸡你的末日到了资产阶级
    卖拐
  • 噜啦比 拥有不属于这个年纪的才华与帅气
    网红只是诸多营销方法中的一种
    只不过因为太过立竿见影而受到太多的指责和非议
    不过真心觉得没必要一杆子打死
    流量为王的年代 没人真清高
  • 我……我……穷
  • 我不喜欢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