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巨人的转身
曲艳丽 l 文
腾讯的组织架构调整了。
马化腾有此想法,早有端倪。马化腾在去年底的内部大会上就直言,“在管理方面,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内部的组织架构。” 现在的腾讯需要更多To B的能力,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从内到外的系统性的梳理。
9月30日,腾讯总裁刘炽平说,互联网即将进入下半场,整个社会将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
这句话为此次架构调整定了调子。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也就是所谓的“ABC”,即AI(人工智能)+Big Data(大数据)+Cloud(云)。
就像马化腾说的:“腾讯开始和各行各业发生联系。”腾讯的下一步,是成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助手”,也就是To B(面向企业)。
其背后的本质是,C端的流量红利爆发期结束,而B端的业务才刚刚开始。
内网
其实,对鹅厂内部而言,这一切来得并不意外。
去年年底,架构调整的事就已经开始在讨论了。知乎上的内部爆料称,新架构的雏形出现在今年三月份。
鹅厂人很喜欢在内网上自怼,洋洋洒洒发布万字吐槽文。
早在2017年8月,就有员工在内网抛出新问题,说:“公司To B产品越来越多,却没有成型的提供协同支撑的中台体系,可否拉通跨事业群的相关产品?”
至今年年初,高层的种种意向流露,令腾讯内部关于组织架构进化的讨论陡然增加。
5月10日,内部威望极高的前CTO张志东现身内网,他以长文回应帖子说,在云技术很不成熟的年代里,没有及时形成公司级的集中的云调度平台,错过一些时间点,很可惜。
张志东说,这个结构性矛盾,也许同样是鹅厂的技术组织体系变革的机会。
这个单一问答帖子浏览量超过3万人次,参与回答人数近200人,内部的讨论日趋激烈。
高潮的到来,是某自称“社招老鹅”的匿名员工在8月上旬,进言的《五问》檄文。
其中写道:“毋庸置疑,赛马机制在公司的过去发展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我相信至今赛马机制也没有过时.....但是,过去To C市场的竞争更像是丛林游击战;而To B、To G(面向政府)市场的竞争更像是大规模的阵地战,攻城拔寨是系统工程。”
连腾讯HR与管理线高级副总裁奚丹都跟帖说:“代表总办给你点赞!”
对于自行推动内部进化的这件事,鹅厂自上而下都有很高的热情度。这很难得,从某种层面上看,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潜移默化影响腾讯决策。
中台战略
腾讯内部有个著名的“赛马机制”,俗称“养蛊”。
也就是一个业务,多个团队在做,就看谁最后闯出来了。微信、王者荣耀、吃鸡手游等等,都是在赛马机制的产物。
“一旦做大、独立成军”,是腾讯内部不成文的规定。
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组织墙”,部门之间有很大的隔阂。
举个例子,微信内部做语音识别等的AI团队、原社交网络事业群(SNG)旗下做视觉识别的优图实验室,还有技术工程事业群(TEG)的AI lab,其实都是割裂的。
所有人在攻城略地争夺流量红利时,这种打法很有效,但是当为企业、政府提供服务时呢?
连马化腾自己都在四月份吐槽:“(合作伙伴)说找你们公司合作,你们怎么一下子来十几个部门,分头给我谈。”
除了“组织墙”,还有“数据墙”。坐拥超过10亿月活微信用户的腾讯,大概是全球掌握数据最多的公司了吧,但是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中。
所以,打破此间的隔阂,推行中台战略,此刻是必需的。
在架构调整的名单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腾讯技术委员会,也就是技术中台,但具体如何,细节还没有那么清晰。
在这场腾讯内网的业务大讨论中,“中台体系”、“CTO”和“组织架构调整”始终是关键词。
腾讯云
最显著的一个调整,是新增了云与智慧产品事业群(CSIG)。
对标阿里云,一个方向是To B(面向企业),另外一个方向是To G(面向政府)。
马化腾在去年十月的《给合作伙伴的一封信》中,有23次提到了云。此后,腾讯云内部人事开始频繁变动。腾讯内部人士透露,今年腾讯云内部一直说要独立,七八月份时消息就传遍了。
马化腾举过一个例子,他在过去一两年间发现,腾讯负责深圳滨海大厦新办公大楼的工程部门,开始将智慧建筑方案输出给贵州等地的开发商,开始还不太在意,后来发现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
其实,很多传统行业、政府民生部门都很需要数字化转型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向云端迁移。
因此,过去一年,腾讯云高速增长,从财报中可见一斑。2017年腾讯年报中写道:“其他业务主要是相关的支付服务收入和云服务收入的增长,这两项业务收入增长至人民币140.84亿元,同比增长了121%。”
阿里云走的比较前面,然过往历史上,腾讯屡次后发制人,也不容小觑。例如当年,在支付宝占据绝对优势之时,腾讯理财通就凭借微信红包而一夕翻盘。
这是因为腾讯在C端拥有绝对的流量优势,是强大的推手,同样的逆袭故事在QQ音乐、腾讯视频都发生过。
例如政务云,意味着与数以十亿计的C端用户连接,腾讯在C端筑起的流量壁垒会冲高B端的优势。又如腾讯金融云,C端的大数据挖掘,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非常需要的资源。腾讯云原本在游戏、视频行业就很有优势,这些行业也都比较需要C端资源。
德意志银行在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0年,阿里云市场份额将从2016年的54%下降到40%。腾讯云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9%上升到27%,这两大巨头的竞争在未来三年将进一步白热化。
新文创
另外一个新增的,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腾讯的整个内容产业链是相当长的,从腾讯视频、腾讯新闻、腾讯体育、腾讯动漫、腾讯影业、企鹅影视、微视、QQ空间、拥有很多IP的阅文集团、马上将赴美上市的腾讯音乐等等明星产品。
如今除游戏外,都归入新事业群。内容大一统的逻辑很简单,把数据打通、减少壁垒,深化内容平台的融合,以及把社交和内容整合起来。
腾讯每个产品相对独立,因此,在过去,像腾讯新闻就不一定会给做短视频的微视导入流量。
现在,把这些流量、内容和运营整合起来,将是巨大的宝藏。
腾讯内部自我对标的是迪士尼,它想成为一家文化公司。其中的道理,就是迪士尼从IP到渠道的一体化运营。
此次调整,还包括把分散在各个事业群的广告业务整合在一起。在之前的架构体系下,有些品牌想投广告经常找不到门,缺乏协同效应。
腾讯的网络广告收入不到整体收入的两成,远低于国内外大多数互联网巨头。广告业务收归一处,很多丰富的流量场景就可以整体盘活起来了。
2018年二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的收入是141.10亿元,同比增长39%。同时,社交及其他广告收入93.8亿元,同比增长55%;媒体广告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16%。
最后
架构调整是在9月30日官宣的,而在那天的前一夜,腾讯内网一个热帖《如何看待我厂本次BG架构调整》迅速浮上水面,鹅厂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围观。
高赞前三,分别是“我希望今后BG部门之间不只有赛马,更有合作”、“但愿不只是形式上的调整”和“期待技术有机会更加重视”。
腾讯太需要一次变革了。
这是腾讯20周年来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上一次是在2012年,向移动互联浪潮的全面转型,以部门为单位,产品可以自主立项,微信事业群在两年后诞生。
我很喜欢知乎里鹅厂资深员工的一句话:“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永远都是只守着一个模式,卖同一种东西。做企业这个事儿和做人一样,要顺应时代、顺应潮流。”
改革就会重新切分蛋糕。像腾讯这样体量的巨头,有如此魄力,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很多人说,腾讯只有To C的基因,没有To B的基因。腾讯总裁刘炽平说:“我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你看进化中的成功物种,不是一开始就有那种基因,都是演化出来的。”
腾讯的前面,还有一场硬仗需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