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的贫穷少女能不能养猫?
文:鸭青,来源:尖椒部落
猫是由什么做成的?
养猫前的我:“午后的阳光、绒毛和温暖的白肚皮,猫是由这些东西做成的!”
养猫后的我:“臭烘烘的猫屎、咬烂的电源线和无法入睡的夜晚,猫是由这些东西做成的……”
其实主要还是由钱组成的。
中秋节的时候,我人生中的第一只猫来陪我了。
起因是朋友抱了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猫回家,却发现家里的环境不适合养猫,只好紧急找人领养。于是她把我叫去家里撸猫,试图说(哄)服(骗)我来接手。
出发路上,我义正辞严地告诉满心想着抱猫而归的室友:“我不会养猫的,我没有这个钱。不管你们怎么说我都不会养的,现在我就是理智的化身!”
结果,等我站在猫的面前,和她四目相对——我听见了心底烟花炸开的声音。
接着我听见自己问:“猫多大了?猫粮贵不贵?笼子我可以带走吗?玩具呢?”
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带着朋友殷切的祝福回到家里。室友拎着猫粮,我提着笼子,笼子里坐着猫。我心底洋溢着对新生活的期待:笼子虽然沉,但这是幸福的重量啊。
猫有一个非常中二的名字,叫“欧蒂娜”,取自《少女革命》……然而我现在一般管她叫“猫”、“那只猫”、“那只傻猫”。(本文照片均为作者提供)
在此之前,我一直都是“叶公好猫”的典范: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猫,却只在网上“云养猫(对着别人上传的萌猫照片疯狂吸猫)”,或者对路边的野猫上下其手,从来没有下定决心真的养一只。
毕竟和一只猫朝夕相处,要做的可不只是亲亲抱抱举高高,更要劳心劳力地照顾,得付出一定的金钱和责任心。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好了准备。
不过现在事实证明,我没有下定决心养猫,只是因为没有碰到对的猫。
面对电源线,猫暴露了自己罪恶的嘴脸。
带猫回家的第一个晚上,我和室友自认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我们的阳台空间比较大,可以把猫窝和猫砂盆都放在那里,所有的窗户都被房东装了铁丝网,不用担心猫会掉出去。我们在家里的时候就让猫四处活动,白天上班和夜里睡觉后,就把猫关在阳台上。
猫比我们想象中适应得还要快,一出笼子很快就上蹿下跳,把家里的角落巡视了一遍,又来蹭我们的腿。猫和人相互得劲地把对方撸了个遍。
养猫的第一晚就这样在快乐中度过。十一点,我关上阳台的玻璃推拉门,安详地走回房间睡觉,任由身后传来猫扒拉门的声音。
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我是说,那时的我对养猫的辛酸还一无所知。
上图:朋友拍的猫;下图:我拍的猫。
第二天上班,同事听说我把猫关在阳台,纷纷对我的行径表示了震惊和谴责:
“她还是个两个月大的宝宝,你怎么可以把她关在阳台!刮风下雨要怎么办!”
“小猫第一次过冬很难的,等到降温了,万一她感冒就有你受的。”
我这才惊觉自己没有做足功课,也没有事先了解过猫的习性和养猫的基本注意事项。
在办公室度过了坐立难安的一天后,我急匆匆赶回家,一进门就看见猫在阳台上站起身,眼睛直直望着门的方向。我这个老母亲的心啊,当即融化了。
当晚我自然是不忍心再把她关在阳台,但家里空间有限,我们住的是一房一厅,阳台紧邻着客厅,没有走道,房间和厅又分别被我和室友变成了卧室。室友睡觉浅,我不能把猫放在客厅吵她,就只能抱回了自己的房间。
结果猫当场就疯了。
我刚在床上躺下,她就麻溜地跳上床,开始往我怀里拱。平时她求抚摸的时候也会用头去蹭人的手,但这次不一样,她只是在我胸口和脖子上疯狂地蹭来蹭去,好像是在闻我的味道,看来是白天在阳台上关久了,又没有完全适应新环境,寂寞坏了。
原本我还想着不让猫上床,但现在满心都是愧疚和心疼,还能说什么呢?不就是床吗?猫随便上!不就是枕头吗?猫随便踩!
“凑合过呗,还能离咋地?”被猫压住的当事人如是说道。
十分钟后,猫在我的枕头上进入梦乡,发出拖拉机一般的呼噜声。
我感受着肩部温暖的重量,开始努力调整心态准备入睡。半个小时过去,正当我的意识渐渐消失……
猫醒了。
她开始在床上活动筋骨。因为关着灯,我看不到她在做什么,听动静可能是在做广播体操。
她旋转,跳跃,从我身体的一边跳到另一边,最后踩着我的身体一路走到胸口,一边从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一边把前爪伸到我的脸上,像一台高速喷气机一样对着我喘气。
我不会以为她是要示爱了,她应该是想吃了我。
之后我们就重复着这样的循环:猫要爬到我脸上→我把她丢下床→猫爬上床→猫在床上蹦迪→猫睡着了→我感受到困意→猫醒了→猫要爬到我脸上……
我给猫买了猫窝,但猫有她自己的想法。
凌晨4点半,我半梦半醒地摁住胸口的猫爪,一手拿起手机挣扎着搜索“猫能不能关进笼子睡觉”。
得到的大部分答案都是:不能。“猫会抑郁的!”
猫会不会抑郁我不知道,不过这样下去我大概要得产后抑郁了:半夜给孩子喂奶也不过如此吧!
(冷静下来想想,带孩子和带猫的辛苦程度还是不在一个量级上的——你总不能拎着孩子的后脖颈把他丢下床吧。)
命运对我的折磨到了白天还没有结束,我一面要用睡眠不足导致停摆的大脑艰难工作,一面还要查找各种“育猫指南”,看看有什么东西要添置,还有养育方法有没有错误。
不看还好,一看就发现一大堆问题:幼猫吃的猫粮要用温水泡软,帮助消化,可是猫在来我家之前就已经咬猫粮咬得嘎嘣脆了;猫要像人一样饮用白开水或纯净水,最好不要喝自来水,但我家猫已经喝了很久的自来水;买猫粮之前要看成分表,注意肉的含量和盐的含量,然而我家猫吃的还是第一任主人给的猫粮,我连牌子都不知道……
当我打开一个推荐猫粮的页面,出现在眼前的全部都是叫不上名字的进口品牌,干粮、湿粮、零食、奶糕、奶粉……每一种都在问我:“你买得起吗?你能给你家女儿最好的吗?”
短短两天,我不仅因为焦虑和缺觉导致智商坠崖式下跌(我甚至开始觉得解决空间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搬家),而且快要被负罪感淹没了。我怀疑自己养猫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我经济上不充裕,没有足够的时间陪猫玩,也不能给她和自己独立空间,我可能根本没有资格带她回来。身边的人给出任何关于养猫的建议,听在我的耳朵里都像是指责。
我甚至都不敢发照片和视频到朋友圈,我会强迫症一样地问自己:“照片里的环境看起来会不会很廉价?屋子有没有收拾干净?给猫的空地够不够大?会不会有人质问我能不能养好猫?”
厕所的门从外面关不上,为了防止猫跑进去掉坑里,我做了一个简易门栓。如果有谁告诉你猫很爱干净,不会往又湿又脏的地方跑,千万不要相信,他只是想骗你养猫。
幸好,最初的几天过去后,我还是基本处理好了有猫的生活。我和室友决定白天把整个家开放给猫,晚上就让她待在我的房间里。现在我正在培养猫不爬床的基本素养,充足稳定的睡眠终于又回来找我了。
至于要怎么养猫才算“对猫负责”,我有时会夹在两种观点之间犹疑不定。一种观点是,猫毕竟是宠物,怎么养还是看主人方便;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把宠物当做伴侣和孩子,尽力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条件。
我自己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因为是我选择让猫来陪伴我,当然应该对猫负责,精心照顾和科学养猫都是必要的。但我也提醒自己,不用把这些注意事项转化成“穷人不能养猫”的压力——网上真的有人认为不给猫吃一天二十几块钱的罐头就是不合格的。
有一个同样在城中村养猫的朋友曾经告诉我,养宠物最重要的是人靠谱,环境其实没有那么挑,我现在有点明白她的意思了。
此刻的我正在一边打字,一边快乐地下单了幼猫罐头。猫在衣柜上伸了个懒腰,和我隔空对望。
我很感谢她的到来。
最后想说的是,养猫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其实这句是废话,你养猫之前当然觉得自己考虑清楚了),毕竟猫咪除了可爱,还可能在你的衣服上拉屎,踩完厕所再踩你的枕头,或者咬破你的手指,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做好照顾和教育TA的准备。
如果爱猫却没有准备好养猫,去朋友家撸猫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你什么都不需要做,只需要适当地进贡一些猫粮就够了呀!(疯狂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