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姓氏考证

靠谱的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姓氏考证

1、

现在对爱新觉罗氏的来历,特别是觉罗的含义,各种解释呀猜测呀,笔者发现都是与历史资料相矛盾的,因此不会是正确的。现按照可信的历史材料做一些探讨,请真才实学的有兴趣的人们多方考察论证。

2、有的说觉罗——金元称之为“夹古”,明代称之为“夹温”,清朝称之为“觉罗。

明末清初的张溍彦说觉罗——交罗是赵姓,是宋朝皇室后裔。

爱新觉罗启孮先生认为觉罗——是金代的交鲁氏。

俄罗斯学者史禄国说——“觉罗(gioro)与觉克托(giohoto)接近,含义为‘乞丐’。满族人解释说,在很早的时候,他们一贫如洗,只得向人乞讨面饼活命。”

现在特别泛滥特别可笑的谬论是把猛哥贴木儿当成努尔哈赤的祖先孟特木。

以上这些,都存在明确靠谱的质疑,都是站不住脚的。

3、

觉罗这个名称的出处,现在没有分歧异议的说法是:

觉罗姓氏发源于宁古塔旧城附近的觉罗古城,宁古塔有新旧两城,旧城在今黑龙江省海林市西南、海浪河南岸的长汀镇,旧街乡古城村。

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城地。宁古塔旧城东门外三里,有树林,名为觉罗,被视为努尔哈赤祖先龙兴之地;古城城东4公里有觉罗古城,传为清始祖发迹之处。

这个说法也是有可信度的。觉罗古城所在地是生产生活的好地方,而且在渤海国上京城北部,距离近(33公里)。

4、

至少可以这样判断:觉罗古城一带是觉罗姓氏的发源地。

爱新觉罗·金启琮发现,在乾隆大帝自撰的《盛京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爱新”是“徽称”,“觉罗”是姓。

这就更证明了天下觉罗是一家的推论。

5、清皇室从皇太极开始,关于爱新觉罗氏的族源就有一些明确的说法。

其中就有:与锡伯女真都没有关系,与扈伦四部——乌拉、哈达、辉发、叶赫同根共祖,与鄂温克鄂伦春是同根共祖的。虎尔哈部因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省黑河市以北俄罗斯境内)得名。

请注意——皇太极天聪九年(1635年)虎尔哈部的穆克什克说的布库里雍顺是满族中挹娄胡里改后裔的共同祖先传说,爱新觉罗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是清皇室自己始祖的传说,这也间接说明了爱新觉罗氏的族源。

如果追根溯源,只能是古代挹娄胡里改人。

6、

也就是说,爱新觉罗氏和清皇室认为同根共祖的各部,与完颜女真没有关系,与宋朝皇室也没有关系。觉罗是远方的意思,不可能是乞丐的转音词,也不是赵姓的转音词。认为觉罗来自赵姓的张溍彦这样说:“交罗,满音赵姓也,盖因族氏以为屯。或言国姓上世有居此者,后迁去,不可考耳”,张溍彦也说是难以考证的。到了近现代,觉罗氏一些人给自己取了赵姓。

7、爱新觉罗氏的来历与猛哥贴木儿家族完全格格不入。而且可以发现努尔哈赤故意让李氏朝鲜和明朝误认自己是建州左卫首领的后代。事实上,努尔哈赤爷爷之前的家族历史是一笔糊涂账,有讳莫如深的难言之隐,也是清皇室一贯将错就错的。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福满和锡宝齐篇古可能是虚构的人物。王冬芳先生的《孟特木非猛哥帖木儿考》,确切无疑的否定了猛哥贴木儿与爱新觉罗氏的关系。有考证认为,爱新觉罗的爱新是努尔哈赤自己加上去的。

现在根本没有搞清楚,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出现之前,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是什么?是什么觉罗?

8、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姓氏,因此,爱新觉罗姓也变得无比尊贵。其实,在满族的姓氏中,爱新觉罗只是个小姓。满族的八大姓为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络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钮祜禄氏,根本没有爱新觉罗。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最初是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开始的(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福满和锡宝齐篇古可能是虚构的人物)。所以,爱新觉罗氏在努尔哈赤曾祖父福满之前,并不是姓爱新觉罗。按《满洲氏族通谱》,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爱新觉罗是指觉罗氏的分支爱新,“爱新”是满语“黄金”的意思。爱新这个名称,清皇室语焉不详,只是说与按出虎没有关系,也不是吉林有爱新这个地方。

9、

清皇室明确的说始祖在鄂模惠之野鄂多里建立满洲部。可以发现,从元朝开始分置胡里改、斡朵里万户府,鄂多里的名称出现了大的扩散。

是这位爱新觉罗氏始祖建立满洲部,在鄂多里励精图治,让鄂多里发展起来,人口增多。他是部族的首领,所以觉罗氏的人口也增多了。是不是这样?

觉罗古城或许是爱新觉罗始祖从鄂多里搬迁到此,或许是在鄂多里的分支来到这里开始自称觉罗?

11、

这位爱新觉罗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当时姓甚名谁现在难以考证。可以确切的说,爱新觉罗氏这位始祖不叫布库里雍顺,但是姓氏应该与觉罗有关。

12、

那么,是不是爱新觉罗氏的始祖“布库里雍顺”就是觉罗氏的创始人呢?既然这位始祖改鄂模惠三姓为满洲部,很可能也给自己取新的姓氏。是否他的新姓氏就是“觉罗”呢?。

笔者认为爱新觉罗氏的这位始祖,有可能是渤海国王室后代,怀有复国的志愿,所以加入迁徙到这里的胡里改部落。“觉罗”是根据满语gioro的音译,它原来有“远方”的意思,只是后来引申为“远支”的意思。似乎就包含隐藏真实身份的目的。

13、

笔者觉得,爱新觉罗氏是始祖的直系后裔,在鄂多里或觉罗古城被群众反抗推翻,导致家族人口数量极少。而别的觉罗分支,是没有继承首领地位的各代兄弟的后代,所以觉罗氏有一些分支。

14、

现在堂而皇之的流传形形色色的努尔哈赤祖先的谬论,以下这些问题几乎完全不明所以,这是很不正常的,是十分荒诞的。搞清楚努尔哈赤祖先的历史,应该进行全面的考察考证。这也是考古学的专业化和科学严谨所必须具备的。

鄂多里、觉罗古城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

《额穆县志》记载:“实今旧县城北四十里北大秧地,帽儿山下有古城,适合佛纳赫之方隅里至,当即古之鄂多哩···”。现在额穆镇北大秧的西北岔村东北1公里的帽儿山,有一个规模不大的古城遗址,出土的文物属于辽金时期。

真正的鄂多里是哪里?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觉罗树林、觉罗古城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与爱新觉罗氏的关系是什么?

额穆镇帽儿山古城和觉罗古城所在地,都有证据显示是渤海国到金代的遗址。926年辽灭渤海国。如果爱新觉罗始祖是渤海国王室后裔,他的事情大致会发生在968年左右。到明朝后期的五百年里,爱新觉罗氏的历史怎么回事?爱新觉罗这个姓氏出现之前,努尔哈赤家族的姓氏是什么?是什么觉罗?

特别是——根据当代学者的研究,福满和锡宝齐篇古可能是虚构的人物。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

有人认为,爱新觉罗的爱新,是努尔哈赤自己加上去的,这是怎么回事?

据《金史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记载,温都部族长乌春与一个叫窝谋罕的共同对抗金世祖完颜劾里钵。窝谋罕是窝谋海村首领,失败后逃跑。窝谋海就是俄漠惠,现在的额穆镇。窝谋罕是窝谋海的首领,乌春应该是亲近的分支。分析史料发现,乌春的温都部在额穆镇与敦化市之间。

窝谋罕是什么来历?窝谋罕是否是“鄂谟汗”的意思?这个窝谋罕是不是爱新觉罗氏始祖的“布库里雍顺”后代?是否逃到了宁古塔旧城的觉罗古城?这些都需要考证。

赫图阿拉附近的觉罗氏,比如界藩山一带的呼伦觉罗的来历,与爱新觉罗的关系,需要考证。范嗏避难的所在地,孟特木之前家族的繁衍情况,是否存在分支,需要考证。

今辽宁省抚顺县李家乡界藩山一带,明朝时期也出现了——鄂莫浑、温都卫、温都河、苏子河的名称,这些名称的来历需要全面考证。

15、

请注意,这是比较可靠的史料。基本上证明温都部、鄂模惠、鄂多里的密切关系。

《东北舆地释略卷二》

窝谋罕又作窝谋海按即今俄漠惠亦作鄂模和古今译音之转变也 今设额穆县治 地在色齐窝集之东南与乌春相近色齐窝集岭即青岭亦曰乌纪岭腊醅传云过青岭东与乌春窝谋罕交结乌春传曰世祖过乌纪岭至窝谋海邨即窝谋罕也世纪云窝谋罕弃城遁去破其城或即额多力城矣 俗名敖东城 腊醅传云窝谋罕以姑里甸兵百有十七人助之乌春传云德邻石以北姑里甸之民所管不及此是举窝谋罕所属之地以卸己过则瑚尔喀河之西德邻石之北属于窝谋罕之明证矣。

[鄂莫浑 又作俄漠和] 建州女真哲陈部、东海女真窝集部属地,又作俄漠和,索佳氏、呼伦觉罗氏、萨克达氏世居地,今辽宁省抚顺县李家乡界藩山一带。

这里曾有过温都卫,所在地在赫图阿拉西一百五十里——(旧讹干滩今改正明实录永乐四年与嘉河同置原文作斡滩又讹斡难乃元始兴之地即今鄂嫩河与嘉河逺不相涉考兴京西百五十里有温都河出八盘岭入浑河音转而讹为斡滩耳)。温都河最有可能是三块石水库到大伙房水库的小河。

因此笔者认为:

明朝之前历史记载,温都部在吉林省敦化一带。明朝时期在赫图阿拉附近重新出现了鄂莫浑{俄漠和}、温都卫、温都河的名称,应该不是偶然的。

很可能范嗏入赘赫图阿拉附近的部落,比如抚顺县李家乡界藩山至本溪一带,家族人数增加后,以祖先之地命名,所以这里也出现了温都河、温都卫、鄂莫浑{俄漠和}、苏子河这些名称。额穆镇古称俄漠惠,是温都部所在之地,现在额穆镇还有苏子河的地名。孟特木复仇可能是这样:鄂多里旧地的人追随元朝残余,与进入辽河松花江之地的明军作战,孟特木加入明军打击了鄂多里仇家。明朝初期在辽宁有一系列防线,清肇祖都督孟特木,应该是这个辽东温都卫最初的首领,作为效忠明朝的当地军官得到明朝加封,所以称之为都督。赫图阿拉于此不远,因此就定居在赫图阿拉。而后来迁入赫图阿拉附近的建州女真,只是依兰周围的部落,向南顶多到宁古塔,和鄂谟惠鄂多里的人没什么关系。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