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奇人南怀瑾:能给银监会讲金融的国学大师
来源:微信公众号“读书不必那么严肃”,作者“贺姑娘”。贴一篇9月15日在公众号上发过的一篇旧文,但不过时哦!
今天逛的是新华书店(建筑书店),在甘家口大厦,说的是南怀瑾讲课录音整理的一本书,叫《漫谈中国文化——金融 企业 国学》。
这家书店一大半书架上都是建筑类的书,一查才知道叫新华书店(建筑书店),而不是新华书店(甘家口大厦店)。店里的人文社科类的书没那么多,也没那么新,都是一些比较大众的。还有一些文具和儿童图书。这个店的好处是,里面有五六张桌子,坐在那里看书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在不多的几架人文社科类书架前走了几步,就有一本书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本书装帧得很精美,仔细一看,南怀瑾、金融?
我没有读过南怀瑾的书,只是听说过是国学大师。国学大师还能讲金融?翻开后发现还是给银监会讲!
▲这么厉害?
怀着震惊的心情看了好多页就不震惊了。果然,讲了半天就讲了他在中国银行办汇款远不如外国方便,此外没看出与金融有什么关系,都是村口老大爷式的叨叨。
不过非常好奇为什么银监会的领导为什么请他来讲。回头查了一下
▲四脸震惊
这简直是一个神人,这著作简直涵盖儒释道大部分大家听说过的典籍。
▲全部学术著作有43本,这还不包括那些演讲整理的和重新排列组合的书。
网上的报道更是五花八门呢!
▲这只是九牛一毛,我真的该怎么分类。我已经无法形容南师的神奇了!
不过有一篇报道大概理清楚了南师神奇的轨迹。南怀瑾出生于一个杂货店老板之家,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年轻时学过武术,所以成了中央军校教官。国民政府退到四川之后,这名军人在抗日救亡之时在安全的大后方四川出家研究佛教禅宗经典《大藏经》了。1945年抗战胜利了,1946年他还了俗,之后去过台湾,1949年抛弃妻子只身去了台湾,靠跑船走私生活。可惜1950年船被国民党军队征用了,和新太太过了几年苦日子,苦到住荒郊茅屋。
1956年南怀瑾认识了杜月笙的干将之一、台湾航运大佬杨管北,这位大佬正在潜心研究养生打坐法门,南怀瑾出家的经历正好用得上。他在出家时近距离观察过各界贵人与佛教上师之间的密切互动,对于大人物的趣味、思维和行为有切身的认识。
他用了6年时间取得了这位大佬的信任,也打开了通往政商高层的大门,他迅速结识了一批退居二线国民党大佬,进而结识当时蒋家父子的意识形态大管家张其昀。为对抗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力,他们极力推行儒家复兴计划,自创了以儒家为中心的“全神教”,还开办了中国文化大学,并成为该校教授。没有什么正式文凭的人这下有了正式的文化身份,身边逐渐聚拢了一批知识青年和中产者。60年代,台湾掀起了一股尊孔的所谓中华文化复兴热潮,南怀瑾自然就成了国学大师。
不过,南怀瑾厉害就厉害在,不管外界对他有多高的赞誉,他都坚持自己“一无所长,一无是处,一事无成”。
历史学家许倬云回忆他与南怀瑾见面的情景,
他就说“徐先生,我们的路子不一样的,我是另外一条路。”他跟我说这个话,意思是关门不谈,到此为止。他清楚得很,聪明人。
他跳出象牙塔的规则,也跟江湖术士划清界限,成为自由游走于庙堂和江湖的特殊人物。
七八十年代,南怀瑾在台湾身处政治权利的核心,与蒋家父子谈笑生风,更是春风得意。1984年,因为台湾内部各色人等的斗争,南怀瑾去美国避难了。
在美期间,他网罗大陆人士,还总催促自己的追随者回大陆看看,被各种回忆录作为爱国的论据。后来,由于在两岸都有人脉,他安排了从1990年到1992年的9次两岸密使接触,又牵头筹集募捐款项修了家乡的金温铁路。
有国学大师的名号和这两件事的加持,南怀瑾回到大陆之后,直接进入了最高层,不仅是政治,还有经济、文化、信仰等全方位的最高层。不仅如此,他还成为了从最高层到最底层都有很多人顶礼膜拜的人。
这位南怀瑾大师,真的是让我觉得自己的词库严重匮乏,实在想不出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神奇!这位大神经历了全世界乱成一锅粥的二十世纪,却完美地避开了所有的坑,全身而退了!
这个说法我是不同意的,因为都不是,人家真的不是江湖骗子,真的说不出人家哪里骗人啦?!我只能说太神奇啦!
▲精致利己主义的集大成者,八面玲珑已经无法形容了!
不过呢,南怀瑾的书还是不用读了,因为这些书的学术和知识价值是没有的,而他的成功秘诀也不在他的书里,当然,即使人家写了,大家也学不会!
——END——
关注公众号 及时看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