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好坏,非在风闻而在自闻,大家同意吗?
【本文来自《映日丹心自有辉——对学生电影观后感的回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其实,当代的文艺思想,其哲学意义上的指导思想---好像是“美”学(说不准)---而不是来源于传统的“修齐治平”的道德观念,加上文艺家或者说影视从业者,其内心的审美经验与大众不同,又因为传统的“思想立场”与当代“审美实践”磨合的形式不能够相得益彰,即其“本土化”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服化道”的形式来展现,但这不是影视行业与观众的真实的矛盾所在,应该属于“专业”与“非专业”在观念上的分歧。
而且,我觉得观众、舆论(主要是网络影评,而非现实意义上的调查,这部分比较复杂,这部分水分太多)以及专业影评人对影视剧作的观感与批评也非全部考量自社会道德与秩序、情感的遵循,而是另一种“现代意义”上的哲学观念(每个人对影视剧作采取的视角的出发点,即个人的“思想”,姑且用“哲学”二字来表示)。
所以,一部影视剧,其作品的思想表达即--内在,与商业价值--即外在,其发展的因素会不会受真实的社会环境所影响(我并不懂编剧…),是否有良性的创作环境,当代与传统价值观能否浑然一体?
当然,我是没资格对影视行业乃至整个文艺界品头论足的,一是人生阅历---也就是经验水平不够,二是没有专业角度(都多少年不看电视剧啦,最近在康郭德纲的《知县叶光明》,也是老剧)
至于影评,一部电影的好坏,不在于别人的视野里的世界是什么、见到了什么东西,而在于自己见到了什么、能够看到什么。
非在风闻,而在自闻。
仁者见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