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秦赋》中成蟜为了封地而主动请求带兵打仗、建功业看人生来平等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中的成蟜是先王的儿子,大王的弟弟。为了在乱世中求得平安,成蟜的母亲皇太妃想带着儿子逃离是非中心,远离咸阳。可是,即使贵为皇太妃,贵为秦王的弟弟,没有军功,按照当时秦国的法律,也是不可能获得封地的。唯有建功,才能立业。于是便有了成蟜请求带兵,便有了后来的结局。
与此相反的是秦国著名战神白起出生平民。他靠着自己与生俱来的能力及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平民迈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由此可见,战国时代的秦国,其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机制已经形成。出身已经不再是决定一个人前途的唯一标准。名门或者寒门子弟都有晋升的阶梯。
被公知们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西方启蒙运动时期提出人生来平等的口号却是发生在2000年以后的事情。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口号,仅仅只是提出口号。口号变成法律,变成社会生活现实还需要漫长的进化过程。在法律上实现人生来平等一天就可以做到,在社会日常生活场景中实现“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花费了7-800年的时间,从此以后,中国不再有政治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的豪门世家。
西方要消灭政治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的贵族、豪门绝不是一、二个世纪能够实现的事。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来平等道路上,西方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