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任由互联网巨头挟资本与科技之威,对社区小贩遂行降维打击

这是我连续第三天谈这个话题,第一天是从社会治理与科技伦理的角度,指出了保护好千千万万个社区小贩,对中国社会基层稳定和底层经济活力的重要性;第二天是对互联网巨头们发出呼吁,希望这些财大气粗的巨头们不要挟资本与互联网科技优势,通过不对等优势,以科技惠民便民之名行市场垄断之实,侵夺社区小贩的饭碗。

这两天的阅读量都不多,但是通过读者反馈,我能看到不少人其实已经隐约感到并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今天,我想结合身边的两个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处理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第一个是案例是我的一位同学,大概十几年前,因为觉得打工收入少又不够稳定,在东部某省会城市的一个新建小区开了个社区小店,主要卖蔬菜水果和各种日杂百货。据他所说,经过第一年“两口子没头苍蝇似的摸索”,从第二年开始基本上每年就会有二三十万,甚至三四十万的利润。后来,他复制了这个开店模式,让妻子在临近小区又开了一个店面,两个店面合计,每年至少能为这个家庭带来超过五十万收入。除此之外,每个店面还雇了两个帮手(都是从老家到城市打工的乡亲),加上这两口子,至少带动了6个就业。

我的这个同学,现在除了在老家县城买了房子,在省会郊区也买了一套房子,原来两个孩子都在农村当留守儿童,现在一个孩子在外地读书,一个跟着父母在附近一所学校读书。我对他说,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因为这两个小店,在他这一家人的生活品质提升中得到了最完整的展现。

第二个案例是我在北京居住的社区门口的一家店面,这个门店大概有一百多不到两百平米的样子,可能因为房租很贵,由3家到家打工的安徽人合伙租赁,一家卖日杂百货,一家卖蔬菜,一家卖水果,这个店是我亲眼看着他们从租赁装修开始一步步干起来的。

我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收入和盈利情况,但是从他们这些年的言谈举止、容貌与衣饰变化,就能明显看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刚开业时的土里土气(我绝没有贬义的意思)是没法比的,男老板的肚子挺起来了,老板娘们也都戴上了首饰,每年暑假期间,有两家的孩子们还会从老家到北京和父母团聚,有时候还会帮助父母收拾摊位,或者为客人打包装袋。

几年前,另一家专营蔬菜水果的小型连锁商店在附近也开了一家店面,这家的雇员就比较多了,看起来大概有十几二十个轮班吧,现在两家形成竞争关系,生意看起来都蛮稳定。

我能感觉到,不管是我那位同学,还是我居住社区附近的小店,确实都非常辛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开门盯到晚上,也从来没有个周末假期,累那是真的累,不过开心也是真开心,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能读出来他们对未来能过上更美好生活的信心。

我就在想,如果不做任何介入规范,任由互联网巨头们挟资本与互联网科技优势,通过不对等优势,下沉到附近的两个小区,以3毛钱一个鸡蛋、2块钱一盒桔子,还搭送这个蔬菜、那个水果或饮料的“烧钱”营销方式,把这几家小店挤兑垮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几个家庭会面临什么样的变故呢?

像一些朋友说的,可以换一种方式就业,关门停业为几家下沉到社区的互联网巨头打工、当快递小哥送菜?别说家庭收入要锐减,很可能再也支撑不了原来的生活水平,就算是他们愿意为这些做社区低价团购的巨头打工,在这个高度竞争且年轻化的就业市场,这些互联网公司会雇佣他们吗?我看够呛。

互联网巨头们通过资金和网络优势,以不对称优势,击垮社区小贩,然后再以低薪聘请基层员工,就等于是把每家小贩的营收与利润整合起来,装到了巨头口袋里,这样全国算起来肯定会是个天文数字,会让互联网巨头们的体量进一步膨胀,报表也会非常漂亮,从而可以进一步再铺新摊子,再上市融资,但是却换来了千千万万个小贩的倒闭,换来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实质收入和生活水平降低,使得社会整体的分配格局扭曲,贫富分化结构性拉大。

我这些天一直在研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其中谈到要让“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那么,互联网巨头们下沉社区搞“低价团”夺小贩饭碗的动作,是否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呢?

我这个公众号主要谈政治话题,尤其是国际政治与外交关系,连续三天“下沉”谈这个民生问题,好像有点跑偏了,可能会让一些读者不高兴,不过我觉得这样很值,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也能够认识到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个小问题。

套一句我开会时经常对同事们说的话吧,“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是一切政治问题的根本。”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