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电子脚镣也管不住性犯罪者的邪恶之心

据韩媒《亚洲经济》中文网9月30日报道,韩国性犯罪者佩戴电子脚镣依然再犯,最近4年年均再犯案数达56件。

韩国国会法制司委员会成员、自由韩国党议员李恩宰29日表示,韩国法务部《电子脚镣佩戴者再犯情况》报告书显示,自2014年至今年7月,佩戴电子脚镣者再犯案数达到了271件,2014年48件,2015年53件,2016年58件,2017年66件,2018年7月为止是46件,呈逐年上涨趋势。平均每年再犯案数达到了56件。

500

性犯罪者剪断电子脚镣逃跑的情况同样悲观,2014年9人,2015年11人,2016年18人,2016年11人。

李恩宰认为,电子脚镣佩戴者每年再犯案数逐年上升,急需政府制定对策,解决这一问题。此外,管理人员不足问题也是非常急迫的。以7月末数据为准,平均1名职员需要管理18名佩戴电子脚镣者。

韩国法务部自2008年9月1日开始,规定有强奸犯罪的前科者需佩戴“电子脚镣”,实施24小时的定位追踪。

2009年12月,韩国审议通过了《有关特定犯罪人员佩戴电子脚镣的法律》修订案,修订案规定,对于性暴力罪犯等暴力犯罪人员佩戴电子脚镣的年限从目前的10年延长至30年,且最短佩戴时间为1年。对于对未满13岁儿童为对象进行的犯罪,佩戴时间下限延长至2倍。

500

去年4月,韩国JTBC电视台曾经制作了一期节目,关注这群佩戴电子脚镣的性犯罪者。这些人员面对镜头痛苦哭诉,自己非常讨厌这个电子脚镣,曾经想过一百种方法试图拆除,或者是自杀。其中有人甚至表示,就算是倾家荡产,也希望能够有办法拆除电子脚镣。

他们愤怒表示,政府完全不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我又不是畜生”!

500

节目播出后,自然是在韩国国内引发了两极争议。

尽管韩国法务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曾指出,2004年至2008年,韩国性暴力犯罪复发率为14.1%,而在该制度正式实施7年后,骤降至1.7%;性犯罪者在出狱后的再犯率也只有0.21%,明显低于此前的5.2%。

但是,还是有一些民众认为,政府可以有一些措施,引导这些性犯罪者健康地重归社会。包括韩国的一些社会学者也指出,虽然再犯率下降明显,但是一旦再犯,有可能情况更加严重,甚至是夺去被害人的生命,因为这些性犯罪者的心理已经扭曲。

致力于帮助性犯罪者重归社会的民间团体,质疑政府是否有意隐瞒数据,或者是对数据进行造假。他们认为佩戴电子脚镣对于性犯罪的遏制情况并不如政府公布的那么乐观。

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惩戒性犯罪者比较通行的几种方式,除了佩戴电子脚镣之外,还有化学阉割(如哈萨克斯坦)、建立性侵犯数据库、鞭刑、直接枪决等。

500

其中,像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英国等国家设立有合法的性侵犯信息系统,等级系统里会有性侵犯的个人信息、身高体重、有没有纹身和疤痕、住址等重要信息,还会给他们的危险指数分级标注。这些登记在案的人,不能住在学校幼儿园附近,不能单独和未成年人待在一块,甚至连玩具都不能随意买……

而且在上述几个国家,这个信息系统是公开的,所有人都可以去查阅。这就意味着,这些人其实是时刻生活在公众的监督下。

500

据新华社早前报道,印度内政部在本月20日公布说,这一性犯罪多发国已启用第一个全国范围的性侵者数据库,以期遏制性犯罪。

据内政部介绍,印度首个性侵者全国数据库中登记有大约44万性犯罪者,所涉罪名包括强奸、轮奸、对儿童性犯罪和性骚扰等。数据库中包括他们的照片、住址和指纹等信息。这一数据库不向公众开放,仅供执法部门使用。

内政部在20日晚些时候发布的声明中说:“性侵者全国数据库……将有助于有效追踪和调查性侵犯案件。”

随着越来越多的性侵事件见诸于报端和社交媒体,我国网民也在呼吁:中国是否应该效仿其他国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对强奸犯实行佩戴电子脚镣制度,或是化学阉割等?

(《亚洲经济》中文网、新华社、封面新闻等)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