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拜登在亚洲面临着迫在眉睫的考验
【编者按】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原译名为“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是美国成立最早又颇有影响的研究机构之一,是美国著名的主流智库,标榜超脱党派、兼容并蓄,以“促进国家间合作以及美国的国际交往”为宗旨,并重视研究的“实际结果”。通过对其政治观点和倾向性的分析可知,研究院偏向于国际主义、多边主义,主张进行裁军、军备控制、接触谈判和国际合作,并支持把联合国作为国际论坛和世界秩序的象征,思想倾向属于典型的“中间派”。
研究院主要研究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策,特别是移民问题、核不扩散问题、地区冲突问题、多元主义、民主建设和武力使用问题。其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在莫斯科等地设有研究中心。除日常研究,研究院还通过实地考察、举办会议、出版刊物、提交研究报告、合作研究等形式,扩大其政治影响和学术地位。研究院也把“培养军备控制、地区安全、国际法等国际事务研究与活动的人才”作为其重要宗旨之一。
从表面上看,许多亚洲人欢迎特朗普总统关于中国的强硬言论,称赞他的政府强调与北京的“战略竞争”。但他的政策——尤其是在贸易和投资方面——被广泛认为削弱了这一目标。当选总统拜登现在有机会为与北京进行更系统、更制度化和更有效的竞争奠定基础。
特朗普的做法是:注重态度,不注重策略
尽管特朗普发表了与中国竞争的激烈言论,但许多亚洲国家政府普遍认为他的政策与这一目标不一致。一些领导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厌恶国务卿蓬佩奥那种刻板的“我们或他们”(us or them)的框架,他们更愿意从权力平衡的角度,而不是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的地区。而美国最亲密的盟友,尤其是日本和澳大利亚,都厌恶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尤其是他决定让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美国退出后,11个国家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完成了TPP(是指CPTPP,即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Partnership,简称CPTPP——编者注)——实际上,在没有美国这个最大经济体、传统标准制定者的情况下制定了该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标准。在一个以商业为本的地区,美国言论和行动之间的差距令一些政府感到恐慌,他们认为美国全方位的参与是平衡中国实力崛起的必要手段。
以东南亚为例,特朗普政府将其视为与北京展开战略竞争的起点。仅在过去四周内,华盛顿就与两个战略性关键国家展开了贸易战——越南和泰国。美国正在对越南涉嫌操纵汇率进行调查,而泰国刚刚被特朗普政府暂停了免税贸易优惠政策。
被期望重新校准(政策)
拜登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职的。
许多亚洲人希望他的政府能维持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路线。但他们也希望华盛顿能够重新调整,尤其是重返TPP(CPTPP)。坦率地说,这是难以置信的,也是不可能的——美国两大政党都充斥着贸易怀疑主义,美国可能永远不会再签署一项重要的多边贸易协定。
反过来,这将使华盛顿置身于两项协定之外——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两项协定将在未来一代人的时间里为亚洲设定贸易和投资标准。这种缺席将加剧人们对美国在加强其安全角色的同时,其作为经济规则制定者的地位是否正在减弱的持续质疑。
拜登团队面临着三个迫在眉睫的挑战。
第一,两党在加强安全伙伴关系方面有共识。但特朗普通过含蓄地威胁要削减美国军事存在,并加剧政治上令人担忧的分担军事负担的压力,打破了与传统共和党人的关系,搅乱了局面。亚洲盟友希望拜登政府和共和党建制派就美国未来的安全态势迅速达成共识。
其次,一些人担心拜登会软化特朗普强硬的对华政策,但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两党都同意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中国在华盛顿使得两党形成了令人惊讶的政治同盟,使得在几乎所有其他公共政策问题上意见不一的政客们组成了联盟。其中包括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克鲁兹(Ted Cruz)和民主党众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在国会一项有关中国的倡议中携手合作,共和党参议员汤姆·科顿(Tom Cotton)和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共同推进另一项有关中国的倡议。正如一位竞选顾问所言,对拜登来说,最佳选择是追求无对抗的竞争。但亚洲各国政府将警惕,减少对抗是否意味着过度调整。随着拜登考虑有选择地取消特朗普的关税(竞选期间拜登一度曾表示若当选将取消特朗普的对华关税,但当选后又声称“不会立即取消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编者注),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北京重新接触,而这可能会与一些共和党人发生冲突,他们认为,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政府在安全目标上的软化,是为了换取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让步。
第三,亚洲人认为美国被党派之争所困扰,国内辩论几乎无法达成共识。伍迪·艾伦(Woody Allen)有句名言,“80%的成功都是展示出来的”,而这正是许多亚洲人评判美国承诺的标准。亚洲各国政府将希望美国官员尽早地、经常性地出面,因此拜登任期前9个月的访问和重大声明将为其亚洲政策定下基调,这种基调可能会持续到拜登任期结束。
作者:埃文·费根鲍姆(Evan A. Feigenbaum,作者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副主席,东亚、中亚和南亚问题高级研究员)
原载于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