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的隐秘爱好(五)《浪姐》与直男(中)

直男世界一定可以和女性主义和解,完全不在乎女性主义是哪一种的女性主义,无非是讲个数,总有说清楚的时候。不能讲数不是直男的错,这不是歧视,善恶都没有的直男世界,生长不出歧视。歧视是世界对直男世界的介入,很容易被直男摈弃的。

直男是一个双重检验,戒备度与战斗意志。《盗火线》三人组的黑老大与警察头子都是钢铁直男,突击手是不带脑子只管打的钢铁直男,副手随便,只要是直男就行。球迷酒吧混杂着所有直男,高戒备度成了足球流氓,就是《七宗罪》的老直男,对这个世界太不友好了。对这个世界最友好的是钢铁直男,极低的戒备度。足球流氓错判了这个世界的危险度,我们对这个世界展现敌意,世界就反馈回敌意。钢铁直男依据自身能力,尽可能的降低戒备度。杀手大叔的戒备度高得离谱,好吧,也许有些人天赋异禀,习惯于坐着睡觉。这个世界谁知道呢,考拉和猴子都能抱着树枝睡觉,也许人也能坐着安睡。

直男固然可以随便进个贼窝,真正有胆子进去的只能是钢铁直男。随时就有各种以挑衅、冒犯作为“讲数”手段的试探,搞错就是躺着出门。《低俗小说》的第四标题就是《钢铁直男之死》。两个杀手去杀个人,日常工作的那种无聊。黑人直男必须话唠,白人钢铁直男表示沉默。然后发现直男是个按摩大师,钢铁直男就很好奇,你给男人按摩过吗?没有。那么,给黑帮老大的老婆搞个足底按摩,就被老大扔下楼的不死不活的有什么不可以理解的?谁知道按个摩究竟只是按摩,还是对规则的挑衅。问题根本不在按摩上,也不在什么老婆不老婆的,而是规则。尊重的不是黑老大,而是尊重秩序。

黑老大就对钢铁直男表示了欣赏,吩咐了带老婆玩一天的重任。这是两个钢铁直男之间的不言自明。所以《低俗小说》就和任何的低俗小说那样,瞎扯个淡。钢铁直男对着马桶想了半天,是直奔床上而去,还是直奔门外?这不存在,钢铁直男想都不想的连个马桶都不用面对的直奔门外而去。所以钢铁直男就被昆汀拍个电影给拍死了。这是文青对钢铁直男赤裸裸的报复,打不死你,那就写死你、拍死你。我们可以理解为嫉妒吗?一定是的,连个直男都当不了。四海之内皆直男。

任何低俗小说都是个荒诞,这才是真正的斗鸡眼,不是这个世界的荒诞,而是自己的荒唐。钢铁直男必然会被所有人嘲笑,居然要照顾老大老婆一整天,怎么看怎么的暧昧。钢铁直男只会表示这是荣誉,而不是低俗小说中的无法接受。无法接受的早就被乱枪打死了,或者不死不活的扔下楼。

没有规则的世界里,再多的直男也会死光光。然后就多了钢铁直男这个物种,就有讲数,就有祸害谁也不能祸害直男的规则,想祸害出去祸害。就有话唠,见个人就讲个数,讲不通全给干翻,留着也是祸害,先给干翻再去问是不是应该干翻。所以酷酷的史泰龙踏进直男的世界就被瞬间撂倒,小白脸跑来冒充什么直男的,直男从来不管是不是应该撂倒的。这个世界疯子那么多,变态那么多,小白脸也是那么多,直男分不清楚,也没兴趣分清楚,不是直男就先给撂倒。直男不打直男。讲个数再打。

《低俗小说》是文青的成人童话,背叛了自己的钢铁直男,就被反抗了生活的疯子打死在马桶上。没事就爱去个卫生间,死在马桶上总比死在街头体面,也算死得其所了。

如果有人说,我的镜头不撒谎。这个人是谎言家。

1994年10月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赎》的结局是逃出大牢的罪犯幸福的生活着,这是一个童话,就如公主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那样。早就被网络批评为,然后离婚了。《肖申克》根本是自己反自己,一个出狱的老人不能接收现实生活而自杀,又一个人出狱了,就幸福生活了。电影摆明了讽刺,热爱本片者,皆为童话爱好者。也就傻乎乎的白左与文青喜欢了,智商堪忧啊。奇了怪了的是白左向左,文青向右,根本不是一路人,总有一个再加一个虚伪的标签,或许两个都虚伪。

忘掉《肖申克》吧,就如忘掉《大话西游》那样,历史会给出答案。《大话》是对影迷的第一个冒犯,《肖申克》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离奇的观影故事。我在很长时间内总是将《肖申克》误认为《日瓦戈医生》,那个又臭又长的囫囵吞枣的看个大半的累得半死。看完《日瓦戈》就撞上了杀手大叔,所以印象深刻。后来总算搞明白是两部片子,一扒拉,果然没错,居然在吃灰的DVD箱子里找到了碟。没记错,看完杀手大叔没多久就看过《肖申克》,完全看不下。从录像带、VCD到DVD,全没落下的看过,统统没看进去。直到最近才给捏着鼻子过了一遍,愣没看出丁点的好来。主观表达的客观性,就一个恶心;客观表达的主观性就是一个欺骗。这就多了一个反面教材,喜欢《肖申克》的肯定不是直男,直男会上当受骗,但是直男不会永远上当受骗,《肖申克》就一个《日瓦戈》不如的稀烂片子。喜欢《肖申克》的也是真喜欢,就如任何的“粉圈”那样,如痴如狂。总之,直男离《肖申克》远点,看多了就没直男本能了,会被这个世界熟练的驯化。影迷不可能喜欢《肖申克》,不给打个稀烂的标签都算是基于人道主义的关怀了。

对于世界的观察,就是一个整体性。无论我们在细节(专业)上多么深入的观察这个世界,最终都将返回到整体性上。没有整体性就没有观察,观察就是带着一个世界的去观察,没有一个世界的支撑,就没有观察。直男世界是孕育文明的第一个支撑世界,萨满世界是无法独立产生文明的。第一条规则是没有规则,第一个道理就是没有道理了。在没有道理之上,建立起哲学。有道理就是最大的没道理,现代哲学终于搞明白这一点。

文青的扭曲变态通常没人搭理,没有标准的模凌两可,只能爱说啥就是啥了。也不是不能批评,而是不值得去批评,丢不起那个人。昆汀将主意打到了钢铁直男的头上,那就必须说清楚了。文青的思路是,黑人直男目睹“神迹”,金盆洗手了。这很合理,长期的怀疑,到了某一天想通了,抽身而出。钢铁直男没兴趣,信个上帝还怎么当杀手。按照小说套路驾轻就熟的回了贼窝,看到了拳手,喊了一声傻瓜。当然啥毛病都没有,疯子踏入杀手的五步之内,这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真当杀手是兄弟的不见外啊。有毛病的是钢铁直男,吃饱了撑得搭理疯子,还给个“善意”的提醒,真准备金盆洗手啊。文青当然理所当然的认为钢铁直男也能幡然悔悟,却完全想不到钢铁直男根本就没现实世界里的那些划分标准,战斗意志如何悔悟?见到敌人就吓尿?《低俗》中的厕所也太受欢迎了,是个人都要奔厕所而去,不知道干啥的统统奔厕所了。斗鸡眼都这样,看错了世界,却以为这就是世界的真实。接着“顺理成章”的扩大怀疑,出了个是否奔床上的疑问。

昆汀肯定没错,开场的对话是,酒保问有没有见过老大老婆。钢铁直男说没有,然后酒保和黑人直男都笑了。钢铁直男想不通,为啥笑。昆汀十分狡猾的设置了圈套,将文青套了进去。其后钢铁直男的解释都是针对文青而去,直男不用解释,干脆尿遁了。酒保的回答是我没笨到要插手这个事,开个玩笑而已。钢铁直男想不通的说:“那你问那么多干嘛?”依然是接受美学,对话开始,钢铁直男就被文青“灵魂附体”,其后的行为照着文青逻辑展开。最终被打死在厕所里,既可以认为是钢铁直男之死,也可以认为是灵魂附体的文青之死,两不得罪总没错。反正坏蛋总要死光光,不死就没天理了。都在笑,钢铁直男居然说为啥笑,见过装傻的,就没见过这么尴尬的装个傻。从这一刻开始,钢铁直男就直奔死路而去了,不给打死就不能平“民愤”。昆汀的套路设计对电影来说还是很新鲜的,对小说来说,实在懒得一提,小说家最拿手的买卖就是将读者绕进小说,且拔不出来。昆汀自我解嘲的定义为《低俗小说》,那是真没人搭理,又一个狡猾的小说家,将文青拉出来吊打兼卖钱,文青哭着闹着的帮着数钱。昆汀躺着就把钱给赚了。《低俗》里的文青,热爱多此一举,直男从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信文青,死直男。文青就是文艺男青年,文艺女青年和所有女性一样的没有攻击性,没有攻击性都被直男忽略了。直男可以天生的分清楚任何攻击的类型,女性的攻击性完全被直男视作无攻击。孩子会惧怕猫猫狗狗的攻击,直男一瞪眼,那浑身乱冒的王八之气,就会被猫猫狗狗的野兽本能立马察觉的逃之夭夭了。对女性攻击作出反应的,永远是直男失败者的人渣,直男是赶苍蝇蚊子的那种随手抵挡,完全没法用力,否则一巴掌拍倒。只有展现出攻击的专业性,直男才会进入没有性别的战斗状态。女性意味着安全,直男时刻验证的,撞上练过的女性,那是属于“死于非命”的没地方说理去的。拎着棍子的大妈,打得一群小年轻抱头鼠窜的场景很常见。直男从来将“大妈”这个物种当成女战士,一定要先讲数,只要是动嘴皮子,直男完败。绕道走,不绕道走就死定了,大妈从来是直男克星,钢铁直男都是先摇着白旗再去讲数。每个大妈的身后,都有一群直男,否则也练不出来,招惹一个大妈等于招惹一群直男,只有愣头青才会往枪口上撞。

直男只是喜欢看《低俗小说》,你知道的,喜欢和喜欢是不同的。直男喜欢杀手大叔,这才是成人童话。这个世界,总有一种美好,值得直男去守护。就是象征主义的那句著名废话: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象征主义被一群伟大的诗人占据着,电影还是算了吧。《低俗小说》没有纯粹的童话好看。作为童话,必须对这个世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否则小屁娃不能看。孩子的世界最简单,当好人不当坏蛋,玩个躲猫猫的游戏都去抢着当好蛋。孩子分不清什么是好蛋什么是坏蛋,那么干好事就是好蛋,干坏事就是坏蛋,好蛋活着,坏蛋死光光。于是《杀手》童话里的坏蛋死光光,看上去不是好蛋的也死得差不离了。杀手大叔必须死,将小女孩的礼物,送给了疯子,轰的一声,全消停了。这个世界与直男格格不入,不管是世界还是直男都没错,那么必须XXX才能写出了的那个的XXX,谁XXX知道XXX究竟是谁错了!然后XXX没完没了的XXX,省略一万个XXX。没有XXX的世界一定更美好,就连《大烟枪》中的直男都会教育孩子,不许XXX。所以,XXX就是直男对这个世界发出的警告信号,一旦直男XXX,立马就能血溅五步了。脏话是直男世界的通行证,作为朋友的直男之间就不大脏话了,对象不是直男就绝无脏话。这是一种控制力,与战斗一样的控制力,能够控制自己,才能娴熟的随意调用脏话。

我去死,你们去活,不知道谁更好。《杀手》童话的结局,就是这句话。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出现在电影的象征主义之中。最早说这句话的是苏格拉底,临终遗言。苏格拉底之死震撼了世界,直到今天都在没完没了的争论,究竟谁更好?电影不过是文青扒拉着文艺的残羹剩饭混口饭吃的营生,所以,干好这份工作去。《杀手》是文艺,《低俗小说》就一个低俗小说。直男对杀手大叔之死无动于衷,生活就这样,既然选择了,就去承担选择的责任,只要我们赞成这一点,就将成为钢铁直男。钢铁直男,唯尊重规则而已,然后一切规则的制定,都需要钢铁直男一点一点的去打拼。

作为童话的《杀手》,与其象征主义,所呈现的电影世界,就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就一个变态。直男法则无所谓遵守不遵守,法则凌驾一切,又不是规则,随时随地的讨价还价,随时随地的推翻。这事情简单到买个菜就会发生,谈好了价钱,那就付钱,不付钱就拿走大白菜,那是强盗,需要当场击毙。变态就是扭曲法则,而不是规则。规则无扭曲。理解整体性才能出现法则,所有直男都对整体性的扭曲高度敏感。不能感知战斗环境的变化,一定嫌命长。《低俗》就是通过一系列毫无问题的模式转换,硬生生的将一个钢铁直男搞成一个文青,惨死于马桶之上。嫌命长,恨天高,绝配哇。

电影推荐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公众可以随便影响,公众判断绝对不可以影响。宁可不推荐,也不瞎推荐。网络的电影评价体系早已被粉圈占领,完全不可信了。只要是“粉”,都可以当场击毙,不管是卖个粉丝还是卖个白粉。先给打死了,再去问是不是应该打死。保证啥都问不出来,当场击毙的都这样。这不表示自己正确,只是表示卖粉的统统该死。

讲数就是秩序的建立,临时性的建立秩序。秩序的基础模型是眼神默契。几个人决定动手,就会直视,对视一下就是赞同,一个个碰过了,立马乒乒乓乓的打起来了。打个劫的控场就不能给这样的机会,眼珠子乱转的就被直接放倒。《杀手》非常好的展示了钢铁直男的基本行为规则,老托尼讲数直接给出眼神的特写,视线不接触表示服从或继续谈判,视线接触就表示决定已下。眼珠子乱转表示准备拔枪的,生瓜蛋子才会瞎看,谁都知道这是扯淡,那么眼珠子乱转表示蔑视,还是立马拔枪的。这票买卖真不用学,完全附属于战斗本能的运用,搞错立马开打的危险,顿时无师自通了。

《盗火线》的餐厅对话就是两个钢铁直男的讲数,临时性的聊聊天。然后就有了无数年以来对两个人演技的瞎吹,所有人都能看出两个演员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因此说成演技高超也是完全正确的,确实是经典的电影表演。演员毕竟是独立物种,拉着黑帮来演黑帮,肯定没有演员演得好。从《盗火线》开始明确,这个世界上对直男模式一窍不通的人太多,以文青为主,哪怕是昆汀,也属于直男中的叛徒。

登月造假论叫嚣尘上,阿波罗11号的三名成员都在私下里打过架。最出名的要到本世纪,登月第二人奥尔德林已经成了社会活动家,面对是否登月的追问忍无可忍,摄像机前就是一拳。72岁高龄,依旧直男,五步之内,那就一拳。

直男的世界里没有英雄,没有硬汉,只有钢铁直男一个亚种。虽千万人,吾往矣。只有钢铁直男才能说出这样的话。然后,就没有了然后,圣人不言。然后就是死光光,没有任何的钢铁直男可以抵达终点,命好的就是半路干翻的躺地上苟延残喘。《丧钟为谁而鸣》那个饱受争议的结尾,就是这个苟延残喘。虽千万人,没有终点。所以圣人只说,吾往矣。这就一个扯淡,钢铁直男从来看不到千万人的,挡在眼前的全给打倒,管它是一个人还是千军万马的,先给打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你死我活而已,要什么然后。童话的结局只能是公主与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以后没人知道了。我们看到公主与王子的最后一眼,就是幸福。就像任何一场战斗那样,喊出一个“杀”字,没了,彻底没了,没有以后的那个没了。战斗总有结局,出现结局,引入了历史性,这是史学家的地盘,与直男无关。直男才没空关心什么胜利失败,只关心死活。没死嚷嚷个啥,死了有啥嚷嚷的。“杀”以后,就是沉默。唯有沉默。

我们总该知道,直男世界为啥要将文青、娘娘腔、小白脸与一切的疯子与变态当场击毙了吧。唯有正义不可沉默。其余当场击毙,先给击毙再去看是不是应该击毙。虽千万人,那叫正义。那是斯巴达克斯与贞德,直男并不仅仅追随勇敢前进,是使命,不带脑子的向着文明发起冲锋。唯有正义不可沉默,古今中外的直男几乎因此死光光。

比直男更惨的还有很多,最惨不过思想,永远死光光,复活,继续死光光。如果杀一人即可救世界,让人类去死!杀一人救世界模式彻底崩溃人文,其后就会是文明,其后世界,其后人类。人文的战争,那是比直男的战争更残酷,连个讲数都不存在。所有的军队,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作战预案,一种针对未知,举世皆敌,针对任何敌人的作战预案,这叫枕戈待旦。另一种针对现实危险,叫做养兵千日,有着一条长长的冲突链条,没完没了的“讲数”,直到战争。如果外星人侵略地球,也有一份作案预案,就两个大字:投降。谁有兴趣谁就和外星人开战去,直男只会投降。“叛变”人类的一定是人文学者,到处嚷嚷的放下武器,赶紧投降。外星人吃饱了撑得跨越星系的入侵地球,展现敌意就是送死。论勇敢,还真是人文,只有人文,向来不惮于虽千万人的。直男喊着不可沉默,死了;人文喊着让人类去死,死了,且挂上路灯。

祭天就是杀一人救世界模式,酋邦时代萨满世界的网络复辟,叫做网红。所有网红的唯一命运就是杀了祭天,怎么红的就怎么祭天去。这很公平,也很合理,否则文明就建立在萨满世界之上,而不是直男世界之上。命运无法改变,悲剧无法抵抗,古希腊文艺观。能够改变的一定不是命运,可以抵抗的也一定不是悲剧。这不是宿命论,是哲学。只要直男还在战斗,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希望。《七宗罪》的那张老脸,说的就是这个。所以没有命运,也没有悲剧,只有我们选择了命运与悲剧,才有命运与悲剧。这个世界就是人类的选择,所以有命运,有悲剧。然而直男没有,直男一无所有的那个没有!直男只有战斗!

这个世界有一种哲学,叫做哲学;还有一种不是哲学,叫做直男。直男世界在哲学之外。直男的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勇气”这个词,也没有“勇士”,只有动手与不动手。

冲锋模式是直男最基本的模式,肾上腺素飙升到顶点的本能驱动。战争中的冲锋模式高度危险,冲锋以后拒绝接受命令,否则自乱阵脚。拥有最强纪律约束的士兵都不能接受终止冲锋的命令,冲锋是一个只能引导的不受控场景。肾上腺素飙升后的世界会成为一个慢动作,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寂静世界,总而言之是行动根本跟不上高度敏锐感知的那种行为僵硬与变形。进化的结果就是如此,冲锋的直男就和西班牙斗牛的那头牛一样的笨拙。美国老兵认为战争影片完全无法表现士兵眼中的战场,《黑影堕落》的心理模式还原度比较高,推荐为老兵可以看的战争片。此外的战争片,老兵没法看。冲锋模式的打架斗殴就是个愣头青模式,反正打着打着全没脑子了。而且也没得劝,劝个架的很容易一激动的也打起来了。更不能挡个道,指不定就被错认一起打了。还不能身高体壮、满脸横肉,也很容易被认为高度危险,先给干翻了。总而言之,遇到打架有多远跑多远。只有直男会凑上去,直男知道打架的安全距离,远远超出心理安全距离之外的警戒距离之外的看个热爱,偶尔拍着巴掌叫个好。有热闹不看,那还算直男吗。处理打架斗殴只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各打五十大板,要么各奔医院,要么各奔大牢,没人关心为啥打起来。有脑子,不打架;打架统统没脑子,除非能证明自己有脑子,保证无法证明。

直男的冲锋,要么敌人趴下,要么自己趴下,要么一起趴下。有我无敌的单纯。所以没有冲锋,能不冲锋就不冲锋。现代士兵主要运用战斗模式,哪怕是冲锋都是战斗模式的冲锋,必须要有能力识别敌我与准确射击,没脑子的瞎跑很容易被打倒。战斗模式是直男基本模式,讲究控制,控制自己与控制环境。

从打架斗殴到战争,到核大战,都遵循最基本的直男模式。人多打人少,人多的赢。人少讲究业务娴熟,专业对业余,专业胜。被围的人少,就会发起冲锋模式,先突围出去再说。所以有什么围三阙一,给敌人的冲锋指条道,真去硬拼硬的只有两败俱伤。人多也要当心该死的冲锋模式,三个人就能组成基本的冲锋模型,三、五个人的四处冲锋就能将人多一方给干翻了。打架看规模,数十人的规模,有效的组织能干翻数百人的乌合之众,将数千人打跑也不稀奇。所以《盗火线》的街头火拼被直男一致吹捧。直男没脑子是哪个朝代的老黄历,直男从来都是有脑子的好不好,只是将脑子全用在战斗上了,没脑子的直男早就死光光了。《奇爱博士》不可撤销的核反击命令与末日计划都是存在的,基础模型就是直男冲锋,没法考虑自己活不活的,唯一目标是干掉敌人。核战争不能这样玩,摧毁世界、摧毁文明,直男冲锋模型失效。这事情实在荒唐,直男只能打倒五步之内的敌人,再怎么打打杀杀,都不会超出警戒距离。核战争的战场是整个地球,这还怎么打,谁都不会将家里搞成战场,除了疯子与变态。全体直男一致反对核战争,就好像真出一个人憎鬼嫌的死变态,美国黑帮都会和警察临时联手,将那个死变态揪出来干掉。黑帮也有老婆孩子好不好,冒出个死变态不给干掉,这日子没法过了。美剧不乏这类描述,永远有各种匿名电话,闻着味道就知道可信度,一抓一个准。多数是黑帮内讧,少数是黑帮叛变,极少数就是将扰乱黑帮生活的死变态给卖了。黑帮都是直接动手的,丢不起那个人,总有些不那么方便动手的场合,通知警察完事。美剧《火线》有精准描述。

《盗火线》中的突击手将更多精力用于进攻,环境观察留给同伴,男性观察本能所驱动的。战斗模式中,整个世界都是一个背景,对于运动目标高度敏感,同时聚焦在正面狭小范围内。理论观察角度180度,聚焦只有几十度,这个范围内才能做出最高效率的行为反应。突击手必须要有掩护,副手观察整个正面,指挥者观察环境的全部。匪徒没有纪律制约,挡在眼前的全给干掉。战场环境也不会好到哪儿,战场移动经常会大喊大叫的,就怕被战友一不留神的干翻。“留神”这件事情,在激烈的战斗中,过于奢侈。

直男只与危险战斗,而不是什么敌人不敌人的。要么消灭危险,要么被危险消灭。最大的威胁是敌人,其次是无法识别的未知,不能识别就是直接干翻。我们看到对战争的批判最多,少数批判士兵,实在是士兵通常进入没有善恶的本能驱动的模式中去了。有效的军纪,意味着对军队拥有最强控制能力,几乎等同于拥有最强战斗力,通常是胜利者。军纪差一些,那就能差上十万八千里的,参见美军在各个战场上烧杀掳掠的电影,现实远远比电影表现的更糟糕。

报复模式附属于战斗模式,吃了亏就立马报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直男报仇从早到晚。与突击手的压制模式一个样,立即报复就能压制对手的进攻行动,以进攻代替防御。

直男那个善恶分明,那个光棍眼里揉不得沙子。《盗火线》中两个钢铁直男的餐厅对话纯粹讲数。代价最高的就是直男的战争,永远是你死我活的不倒下一个就没有结局的那个没完没了。讲数彻底失败,然后两个直男也不是聊什么生活不生活的,而是总算抓到个同类的诉个苦。两个直男的谈话大致是这样:

每天打打杀杀的有什么意思。没办法,都要活命,想开点。可我就是XXX的想不开。那就别去想。不想就不能将你这种坏蛋给抓了。我就没想这么多,只想着怎么逃命。你的运气太坏了,我就不会逃命,只会抓逃命的。你还是想太多了,不如我们一起打个劫。没门,别想拖我下水,我有老婆,虽然就要离婚了,你连老婆都没有。好吧,你赢了,干完这票我就走,或许想的多一些,就会有老婆吧。

直到《七宗罪》拍摄的时候,美国治安都是不错的,警察也很友好。本世纪彻底完蛋,美警总是手放在枪上的高戒备度模式,发现危险,瞬间就能进入战斗模式。拔枪以后非常危险,手枪在靶场打上一千发子弹也不一定能走火,换成战斗环境,几十发就能走火一次。《低俗》中的手枪走火真不稀罕,就这样天晓得怎么一回事的就走火了。直男的战斗本能主要看风险判断,风险越高的判断越容易导致不分对错的先发制人。所以这事情就是个无解的僵局,倘若本能也能轻松矫正,那么老鼠爱上猫。

匪徒会有更简单的区分模式,除了自己人都是敌人,不是自己人统统可以打倒的。《低俗》里的黑帮老大一枪撂倒无辜妇女,属于“目中无人”的冲锋模式。《盗火线》的副手临时抓个小孩当肉盾,可以是一个败笔,也可以是信心严重受挫的直男,改变行为模式的尝试换换运气,就将小孩给抓了。带着孩子拖累行动速度等,最终导致当场击毙,肯定不是最佳选择。战斗模式高度危险,一旦举枪,那就千万不能有任何引发误判的动作,歹徒会毫不犹豫的打倒任何觉得危险的目标。《盗火线》第一次打劫就这样,有了点风吹草动就将保安打死了。男人的本能固然是不打女人,战场不算。战场环境的风声鹤唳就这么来的,任何运动目标都给打倒。歹徒模式举世皆敌,完全不考虑面对孩子还是壮汉,都是打倒再说。女性正常反应模式最合理,四散奔逃。

推荐给女性观看的描写直男世界的电影就三部,略有不全面。只要能理解直男,就能在生活中随便搞明白直男,不全面不是个事。真正的问题是电影不能有问题,不能让人误判,只有一种直男,解释出第二种就是错大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盗火线》,《七宗罪》的女性观看次序。

《七宗罪》有一个开放的结局,不知道盒子里是什么。电影给出唯一答案。高度戒备的老直男打开盒子,第一反应是回头看,这是一个初步识别,判断出关联。接下去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场景是不看,偶尔扫一眼,这种模式是减少判断干扰,主要考虑随后的行动。强迫着盯着看就是存在误判可能,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识别上。老直男给出了不可撤销的精准判断,大喊着放下枪。

小直男听到死变态提到老婆,瞬间进入战斗状态。讲数状态中,直男无欺骗,哪怕是欺骗,也要当成真实对待。讲数是先入为主的假定敌人说的一切都不能相信,这是一对必须处理好的矛盾。

如果小直男是钢铁直男,听到老直男喊放下枪,就会直截了当的将枪口顶着死变态的脑袋上随时准备开枪了。完全不听死变态的话,掉头与老直男讲数。战斗状态,谁都不信。这种讲数会非常干脆,老直男确认情绪受控,就会给出答案。如果不给答案,就会先打死死变态,再去看盒子。五步之内在此是核心概念,此外都是鞭长莫及与夜长梦多。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的行动,谁阻拦直男的判断,谁就是敌人。临时性的成为敌人。美国保守派拒绝流产,胎儿有完整的生命权。对于两个直男来说,盒子里装着的是一个逝去的生命。

这个结局显然令人不满,还有另一版被推翻的结局,老直男干掉了死变态。当前版本是最好的,直男也会成长,老直男决定成为钢铁直男,守护规则,不管守护的是直男规则还是这个世界的规则,都是放下枪。生活不是战斗,将生活当成战斗,生活一团糟、战斗一团糟,老直男的生活早就毁的彻彻底底了,不能让小直男也毁了。唯一的出口是让小直男也成长为钢铁直男。

尊重规则,就有这个世界,不尊重就没有。老直男扔了枪,放弃任何的进攻性,这是最后的坦诚劝告。根本不用去管小直男,那就是一个作出决定之前的犹豫不决。任何直男都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作出不可撤销的判断,这是成长。就如部落都有成人礼那样,每个孩子都要独自去干一件充满勇气的事情,完成了就是男人,就是战士。接下去小直男就一个胡思乱想,基本不会有什么连续的思考,满脑袋浆糊的自己都不知道在想啥的那个纯粹的瞎想,主题倒是有,究竟是开枪还是不开枪,别的啥都没有。影片给出一个闪回,小直男想起老婆,瞬间决定拒绝成长。

枪响了。老直男看也不看的放弃了这个世界。每一个钢铁直男,都曾放弃这个世界。然后去守护。守护那个钢铁直男都不知道守护着啥的这个破烂的世界。那个破烂,然而美好。然后引用海明威那个充满争议的结尾中那句并不出名的话,影片结束。倘若这个世界只有奋斗,而没有美好,不是海明威,是斯宾诺莎。

海明威的自杀一点儿都不奇怪,如果自己不再美好,审美崩溃,必须哲学。那张老脸超越了海明威,出现哲学成长。或许这是《七宗罪》唯一光明的地方了。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