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否需要像中石油一样,搞个中国蔬菜公司,中国肉类公司?

【本文由“宇智波惊喜”推荐,来自《老顾客如果都被互联网巨头的补贴商品吸引走了,那些靠卖菜为生的小摊贩怎么活?》评论区,标题为宇智波惊喜添加】

    ~—~濯濯~—~

    互联网菜价再便宜也便宜不过摊贩。特别是附近种菜的农民,以及贩卖单一某种蔬菜的小贩。

    只是现在他们被城市管理不断的驱逐,已经很难找到摆摊的地方了。他们难以谋生,老百姓也不容易买到便宜新鲜的蔬菜了。

你要明白一个历史,那就是这些菜贩是怎么来的,这些菜贩在改革前被称为地下自由市场,是国家严厉打击的,城市里的蔬菜肉类都说有当地最好的国营蔬菜肉类公司经营,统购统销,虽然有官僚和垄断,但是有三点保证,一是质量不敢造假,二是保护农民利益有保护价收购,三是全国统购物流网络,所以那些菜贩根本成不了主流,

而问题是80年代价格闯关,物价飞涨,导致老百姓不满意,为了平抑物价就让这些菜贩进城卖菜,跟现在鼓励摆地摊一样,这些菜贩本来就没有什么社保国企负担,也没有摊位费,自然把国企搞下去了,很快那些国营的蔬菜肉类公司就都破产,短期平抑了物价,

然后没多久,就开始收摊位费,外加开始造假注水牛肉来平抑物价,然后又是因为渠道问题,小菜贩的渠道是肯定不如大国企的,成本又白白上去一大块,物流散乱差,最终导致就是我们目前的菜价肉价都这么贵,

中国应该恢复当年的规模,有一个中国的中国蔬菜公司,中国肉类公司,中国奶制品公司,像中石油和中国银行那样,如果搞起来规模效率一定不输给中石油,互联网公司的入场不过是把这个过程给大大推前了。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