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十二)血战砥平里

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十二)血战砥平里

500大鹏人文我所写的不一定是真理,但可保证绝非谬误。已关注319 人赞同了该文章

发完上一篇后,部分读者在评论区信口开河,类似“打死美军700人是大胜,这是在讽刺谁?”

这种人要么是没看文章、张口就来,要么就是看不懂汉字。

我在上文中已经说过了,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第一线防线全是南朝鲜军队,而美军大都布置在第二三线的交通要道。第一道防线溃败后,美军即开始全线后撤,撤到汉江以南。其实这一仗能打成这个样子对于联合国军而言已经是胜利了,因为至少美军的有生力量没有遭受严重损失,为李奇微开始他的磁性战术打下了基础。

站在当时联合国军的角度看,一般的将领在这种大规模溃退后,首先要考虑的是休整部队、重新建立防线,以阻止志愿军进一步的进攻。

但是,李奇微是非一般的将领。

第三次战役彭总是1951年1月8日决定停止进攻的,而在1月7日,李奇微就已经开始筹划反击。

根据李奇微的判断,志愿军是在1950年12月31日发起第三次战役总攻的,在9天内将战线向南推进了超过100公里,其进攻延展程度已经到了极限,接下来就要停止进攻等待补给。

基于这种判断,1951年1月7日,李奇微命令在各个战线的联合国军对前沿的志愿军发起小规模骚扰性进攻,并命令海空军飞机对前沿志愿军的补给线进行轰炸,不让志愿军有休整的时间。

因为联合国军的不断骚扰,直到1月14日,也就是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的第6天,前线志愿军才进入休整状态。

志愿军本来以为这就完了,第三次战役可以告一段落了,但是李奇微完全没有收手的打算。

1月15日,李奇微以1个南朝鲜师、2个美军师加上土耳其旅组成了一支战略骚扰部队,在37度纬度附近的进行东西向机动,看到志愿军哪里薄弱就集中力量打一下,能歼灭就歼灭,不能歼灭就退回来,进攻只在白天进行,没有空中掩护不打,坚决不打夜战。这种战术可以称之为“疲劳战术”。

由于第三次战役异常顺利的进展,志愿军从上到下都没有意识到这是美军战略进攻前的试探性攻击,前线志愿军仍然处在休整状态。

1月24日,在骚扰性进攻进行了10天后,李奇微亲自乘坐一架喷气式侦察机对志愿军前沿阵地进行了观察,同时结合10天以来美攻击部队的报告,李奇微认为,此时志愿军已经处在高度疲劳的状态,伤病员无法向后方转移,后勤补给也跟不上。而且朝鲜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一旦拖延,将大大减轻志愿军的后勤压力(天冷就需要后方供给御寒衣物和运输冻伤减员),所以此时出击,是最佳时机。

1天后,也就是1月25日,李奇微下令,联合国军对志愿军发起全线反攻。

此次联合国军集中了16个师和3个旅合计25万人,战役第一目标是夺回汉城,第二目标是将战线推回38线。

此时在一线阵地的中朝军队总数约为28万人,其中志愿军6个军21万人,北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约7万人。中朝军队人数虽然略多于联合国军,但是几乎所有部队都十分疲惫,志愿军38军、39军、40军、42军、50军已经苦战3个月,累计减员10万人,得不到有效补充,战斗力远不如入朝作战初期。同时,战线推进到37度纬度后,志愿军的补给线已经超过500公里,补给十分困难。

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面对联合国军的反攻,彭总还是在1月27日下令,全体志愿军停止休整,准备新的战役,第四次战役正式开始。

在战役初期,彭总计划西线战场是在汉城以南组织防线,阻挡联合国军对汉城的攻击,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江南岸据险而守。东线战场由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在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司令官金雄指挥的第2、第3、第5军团配合下,在东线地区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寻求围歼,进而发动反击。

500

从1月25日至2月7日整整两个周的时间,联合国军集中了8个师、3个旅对中朝军队的汉江防线进行了猛攻,在志愿军的顽强抵抗下,联合国军在14天内仅将战线向北推进了18公里,中超军队的汉江防线进入背水而战的状态。

更为严峻的是,此时汉江开始解冻,江水水位上涨,沿江一带变成了湿地、泥泞区,十分不利于大部队机动防御。

基于这种情况,2月7日,志愿军第50军退回汉江北岸。

客观而言,这种阵地战拼消耗并非志愿军强项,之所以要这么打,主要是因为汉城。

你要知道,汉城是当时南朝鲜的首都,是全朝鲜最大的城市,占领此地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所以守住汉城就成为当时的首要目标。西线的志愿军就像背着包袱在作战,不能梯次撤退、诱敌深入,而汉江一带本身也无险可守,这就给本来就不占优势的兵力增加了新的负担。

在东线战场,联合国军集中了8个师发起攻击。由于东线不需要考虑政治因素,所以中朝联军就拿出老套路,逐次抵抗,诱敌深入。

从1月25日开始,东线联合国军在宽大的正面上发起攻击,中朝联军一路后撤,并逐渐向东线的西侧地带集中兵力。

至2月9日,东线联合国军将战线推进至江陵、下珍富里、横城、砥平里一线。

这是一道相当宽大的正面,从最东头的江陵至最西头的砥平里,东西相距150公里,而且在横城和下珍富里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空档。

500

注意两地位置

中朝军队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空档,在战役发起前集中到了横城的东北和西北两侧。其中,东北方向是志愿军66军和人民军第3、5军团,西北方向是志愿军第42军。

这就是兵法中所说的掎角之势,也就是从两个方向面向敌军侧翼,夹击敌人。

2月11日17:00,横城反击战开始。

中朝军队集中了4个军11个师共计12万人,火炮679门;在横城的联合国军有南朝鲜军队4个团和美军2个团共计2万人,火炮555门。

经过炮火准备,42军从西北侧出击,兵分两路,一路攻击联合国军阵地正面,一路向横城侧后方(西南方向)迂回;66军、人民军第3军团从东北侧出击;人民军第5军团向横城南侧作深远迂回,切断联合国军退路。

这是志愿军的一贯打法,攻击侧翼,分割包围,分层包围。

战斗仅进行了3个小时,联合国军就全线溃败,特别是南朝鲜军队。其中42军攻击时,整整一个加强连的南朝鲜士兵一听到冲锋号,什么也不管就开始跑,志愿军攻入阵地时,只见遍地丢弃的武器、弹药,一个士兵都没有。

横城的失守,标志着东线联合国军战线上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中朝军队随即向西进发,准备攻占联合国军下一个突出部,砥平里。

砥平里位于东线和西线联合国军的结合部,只要攻占这里,正在西线攻击汉城的联合国军侧翼就会完全暴露,志愿军就可以照方抓药,以一部自东向西攻击正在向北进攻的联合国军,一部向其后方做深远的迂回,汉江以南这个宽大的正面就会成为李奇微的死地。

在得知横城失守后,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随即下令砥平里的美军后撤,防止其形成突出部,被中国军队包饺子。

但是他的命令上报联合国军司令部后,被李奇微否决,并给第10军下了一道十分严厉的军令,他告诉阿尔蒙德:“在新的命令下达前,只有一种人可以离开砥平里,那就是死人。”

李奇微的军令传来,阿尔蒙德一头雾水,他不明白为什么之前力主撤出汉城的统帅现在又要坚守一个小洼地,但是军令必须服从,他也没有办法,所以他随即将命令转给了砥平里的美军第2师第23团。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23团不是一个普通的团,而是作为东线美军攻坚主力的加强团之一。其所属不仅包括原23团全部,还补充了1个法国步兵营、第2师师属1个炮兵营、1个炮兵连、1个高炮连(配备6门155mm大口径榴弹炮、18门105mm榴弹炮、6门自行高炮)、1个坦克连(坦克23辆),总兵力约6000人,达到机械化旅一级的规模。

该团团长弗里曼上校接到军部命令后,将军队聚拢,组成了一个直径只有1.6公里的环形防御阵地,依洼地与周边山地边缘而建。在阵地前沿间隔布置了各种轻重机枪和迫击炮,在阵地后方布置了榴弹炮阵地,在阵地前方的空地上埋设了大量地雷。

500

阵地全长只有约6公里,一共12个连阵地,平均每米有1个美军士兵,火力密度达到了恐怖的地步。

作为对比,砥平里的环形工事跟长津湖战役期间下碣隅里防御工事很像,重炮火力大约是下碣隅里的两倍,但阵地面积却不到下碣隅里阵地的四分之一。

志愿军这边儿,由于横城反击战异常顺利的进展,各方对此次战役的估计都有不足。此次用来攻击砥平里的志愿军约为8个团,来自两个军,正常编制约为20000人。但由于此时志愿军各军普遍减员,估计兵力只有15000人。无155mm大口径榴弹炮,只有105mm榴弹炮18门。

根据之前的情报,东线志愿军司令部估计此地只有美军一个团,兵力约为2000人。志愿军这边儿从39、40、42军抽调了8个团的兵力,作为主攻力量。

2月13日18:00,几路志愿军同时开始进攻,但是迟迟没看到美军防守兵力。19:30,42军第126师第376团在攻击前进时遭遇零星抵抗,随即朝抵抗处发起攻击,攻占了砥平里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打死数人,并俘虏了2个在此负责前哨观察的美军。由于与俘虏的美军语言不通,该团认为他们攻占的就是砥平里,随即向师部报告。师部得知消息后,随即电令其他几路志愿军停止攻击。

2月14日3:30,376团之前派出去侦查的几个士兵迟迟未归,该团又派出一拨人出去寻找,发现了之前派出去的几个侦察兵的尸体。这时他们才弄明白,此地仍有美军设伏。等到消息传回师部、师部再下令其他几路攻击,天已经快亮了。

天亮了,就是美军轰炸机的天下了。

2月14日佛晓,几路志愿军同时向砥平里攻击前进,等到了美军阵地前沿,才发现这不是个阵地,而是一座碉堡。

500

志愿军顶着密集的火力发起攻击,但是通往美军阵地的道路狭窄,美军以密集火力封锁通道,连高射炮都平射用来补充火力,志愿军伤亡惨重。

同时,李奇微虽然让这些人在这里死守,但没打算真让他们死在这里。2月14日7:00,美军第一拨轰炸机赶到,随后还有第2、3、4.....N拨。同时,命令后方预备队向砥平里方向机动。

志愿军冒着巨大的伤亡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是严重缺乏攻坚用的重装甲坦克、装甲车,迟迟无法突破。

当天中午,美军坦克部队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冲出阵地,冲散了志愿军的攻击阵型。为了确保在夜晚到来前取得优势的进攻发起位置,志愿军在此以巨大的伤亡为代价将美军装甲部队赶回了阵地。

2月14日19:00,夜幕降临,美军轰炸机无法出动,志愿军再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当天凌晨,一队志愿军突破美军阵地,但是由于这个阵地实在是太小了,志愿军撕开口子之后无法展开,又被打退。

2月15日,李奇微派出的增援部队到达砥平里外围,与39军外围警戒部队发生战斗。当天中午,李奇微命令西线联合国军向砥平里方向靠拢。

2月15日17:00,彭总综合分析了整个战局,下令攻击砥平里的部队停止进攻,向北撤退。

在砥平里激战的同时,西线志愿军正在梯次后撤中。此时西线志愿军面临的局势与2个月前李奇微面临的困境一样。整个汉江两岸无险可守,而汉城的政治意义又如此重要。彭总本来的打算是,如果砥平里在2月14日天亮前拿下,就可以死守汉城,吸引西线联合国军主力,然后东线志愿军向其后方作大迂回。但是砥平里迟迟无法突破,不仅如此,一旦联合国军以砥平里吸引志愿军攻坚,然后后续部队将攻坚志愿军合围,那么志愿军的防线就会被撕开大口子。

基于以上判断,2月14日晨,志愿军开始撤出汉城。

随后,联合国军开始全线实践李奇微的磁性战术,开始了在宽达200公里的战线上进行平推。先以装甲力量撕开缺口,然后以轻步兵迂回,各路之间始终保持紧密联系,齐头并进。

志愿军的应对策略是一点被突破,两侧立刻向后方靠拢,有险可守就守,无险可守就退。同时辅助以伏击、夜袭等小规模的战役手段干扰敌军的进攻。

这是在当时情况下唯一有效的作战方式,有效避免了志愿军的伤亡。

为了准确反馈朝鲜前线的局势,2月20日晚,彭总离开前线,乘坐吉普车带着2名参谋、2名警卫员返回丹东,于次日飞抵北京。

彭总向主席详细陈述了朝鲜前线的困境,请求降低战役要求。毛主席沉思良久,说道:“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能速胜则速胜,不能速胜则缓胜,不要急于求成。”同时向彭总表示,中央将尽全力支援朝鲜战场。

之后,中央开始了对朝鲜战场的更大力度的支援。

3月中旬开始,新补充的10万兵员陆续开赴朝鲜;第二批入朝部队第3、第19兵团开赴朝鲜;向苏联购买的三个师装备、3个火箭炮团、2个大口径榴弹炮团、4000辆运输汽车全部送到了朝鲜,一线部队优先换装。

双方战至3月31日,战线稳定在了38线附近,在过去的一个半月中,联合国军向北推进了约100公里。

但是随着志愿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到来,加之联合国军兵员始终没有有效补充,至4月21日,联合国军全线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结束。

根据卫勤部门统计资料,第四次战役,志愿军阵亡合计9445人,负伤24628人,总伤亡34073人。其中,砥平里战役仅耗时47个小时,志愿军伤亡就达到了3309人,占整个持续近100天战役总伤亡的10%。

联合国军这边儿,我方给出的毙、伤、俘敌合计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

根据美军每日死亡统计,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军合计阵亡4372人。

用一句话来总结砥平里战役,那就是:熬鹰的,让鹰啄了眼了。

这种“用少量兵力阻击对手吸引火力然后大部队后续赶到进行围歼”本来是志愿军的强项,但是这次美军成功用了这一招。当然,彭总即使刹住了车,才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损失。

长久以来,砥平里战役的重要性都被广泛低估了。从客观角度而言,确实是我们败了。战后指挥东部志愿军集群的邓华司令还就此战专门做了检讨。

这场不大不小的战役是朝鲜战场微观战役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不管是美军还是南朝鲜军队,对于“少量兵力阻击志愿军进攻”的情况几乎没有成功案例。这就导致他们一旦被志愿军穿插,第一反应就是跑。而在运动中,他们就无法有效发挥重炮、坦克的威力,越跑越打不赢。

但是这场战役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后来第五次战役期间,美军营、团级编制被志愿军包围后,都采用这种聚拢部队、缩小防御面积、构筑防御工事、配合优势火力、辅助空中支援的打法,使得志愿军在运动迂回中很难吃掉对手。

同时,志愿军这边儿当然也总结了经验,最大的经验就是火力不足不能靠轻步兵攻坚。随着苏式装备的陆续运到,自1952年开始,志愿军对攻击不同数量美军防守阵地时使用的弹药量进行了严格的界定。其中规定,消灭一个连的军防守的阵地使用的各类炮弹数量是3645发,其中又具体细分了火力准备阶段、攻击压制阶段、扫清侧翼阶段等等需打出的炮弹数量。

当然,这个3645看起来很多,比起美军还是有差距。砥平里战斗期间,美军一晚上就打出了13300发各种炮弹。

可以说,砥平里战役是志愿军乃至后面的解放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开端。

但是,从宏观战局来说,虽然志愿军丢掉了一个纬度的控制地域,但实际有生力量损失并不大,其伤亡数字比第二次战役还要小。

之所以能达成这个效果,主要是因为彭总的得当指挥,该退就退,不光你李奇微会,我也可以cosplay。

这才是棋逢对手的对决。

编辑于 11-20

站务

  • 观网评论4月爆款文章↓

    4月初,美国财长耶伦访华,一时间“中国产能过剩论”被炒作起来,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陈经从“三个美国女人”的独特角度,阐释了中国产能包括新能源产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还对美国政......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