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风起

500


     
         ■          
       

     

   
 

 
   
       
       

     
   

   
       撰文        
     
   

   
         |        
       
     
   

    颜菊阳

实名加微信
 lihua759321
 加入  
   商观社区团购群    
 
 交流

疫情加速了商业进程,加快了行业的数字化、效率化发展。

在数字化大潮中,“私域经济”成为贯穿充满不确定性的2020全年的一个确定性的风势。

而看向未来,私域经济很可能会走向零售和本地生活服务业的终局。


 

迁徙    
 

在各大电商平台拥有8家店铺的张林,2017年起开始关闭店铺,目前只剩下一家自有品牌店铺。

在有赞八周年生态大会圆桌论坛上,张林称:“在公域流量做标品的红利已经完了。”

作为线上起家的商家,张林曾用3年时间,在平台上做到1000万元交易。“转身”机场私域电商,用了半年时间,做了2000万GMV。所以张林说,“私域经济是下一个时代的电商红利 ”。

此前曾让商家纠结的节点分别是:淘系电商与非淘系平台、平台电商与垂直电商之间的抉择。

现在,是私域VS公域。

传统零售都有流量成本。线下是商铺租金成本,线上是电商平台服务费。这可以称之为公域流量。因为每年都要交费有成本。与公域流量相对的,是可以自主经营、免费使用、反复触达和转化的私域流量,可以降低营销边际成本。

数字经济时代,商家可以告别要不断通过平台和地产商购买流量的“流量经济时代”的经营模式,依靠公域的获客,精细化运营客户,深挖复购,提升单客,最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和利润水平。

有赞CEO白鸦对私域经济有一个定义,即企业要从产权的高度上真正拥有“客户”这个资产。从这个定义延伸,私域经济的本质并不是运营流量,而是运营客户。不是“经营货”,而是“经营人”。

张林在公域、私域的经营抉择,不代表所有商家(主要原因是类目因素,张林的身份是西部机场全球名品CEO,主要依托西部机场集团流量资源销售跨境进口美妆、轻奢产品,并非高频次消费类目)。但“公域获客、私域运营”,确已成为今年疫情下商家、品牌商,尤其是海量线下零售商家,做增量市场的经营必选项。

一个典型案例:“盲盒经济第一股”泡泡玛特,2018年推出小程序以来,小程序商城的收入从2300万增长到2019年的2.71亿元,超过当年天猫旗舰店2.51亿元的收益,注册会员320万,会员复购率高达58%,微信公众号拥有200万粉丝。

服装买手店LABELHOOD蕾虎,其会员贡献98%交易额,平均客单价能高达4560元。

跨境精选连锁店彼岸购,通过社群福利+会员专享,年储值金额达435万元。

海参品牌晓芹海参,在今年疫情期间紧急通过小程序、直播等转型线上,其小程序交易的老顾客占65%,店铺复购率达21%。

私域流量、私域经济概念初兴,《商业观察家》也不掌握全盘数据,可以提供侧证的一些数据是,微信2019年小程序交易额达到8000亿,微信小程序服务商总数在2019年达到8200家,覆盖超150个行业。

商家在使用有赞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上产生的GMV,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723亿元,同比90%的增长。全年预计是破千亿没有悬念。有赞是基于微信生态小程序做全域流量连接和赋能,其总GMV上千亿规模,一定程度上可印证私域经济开始起量。

拆解GMV数据还可以发现,2020年前三季度中,销售员(即商家的导购、员工、粉丝通过向其他人推荐商品获得返佣的功能)帮助商家引流人次达18亿。而使用“有赞连锁”的门店商家,通过会员营销的成交额达14亿,其中会员折扣使用商品数1.1亿个。会员的交易意味着老客复购,销售员则一定是老客带来新客的裂变。

再细化到具体类目来看,在今年上半年,有赞连锁生鲜果蔬类目的门店商家,平均复购率达48%,会员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为274元,会员贡献的GMV占比达45%。

线下连锁门店,受益于数字化浪潮,尤其成为私域经济的获利者。因为品牌连锁天生自带会员属性、数字化基础相对较好、客单价比较高。

数据能印证。有赞连锁今年线下门店带来的GMV规模则有望突破100亿,同比是2.5倍的增长。而来自微信小程序交易大盘类目图显示,服装、美妆、家居、母婴等品牌连锁店类目的数十个品牌,在今年2月份的小程序的交易都是过亿的体量。

而以上,仅仅是私域经济在数字化时代的一个开局。

安踏零售集团专业运动品牌群零售负责人黄德华判断,线下规模大的企业,未来业务构成会是“5-3-2”结构,即50%来自线下,30%是平台电商,20%是私域。

20%的私域占比,意味着从人才组成,甚至企业内部组织架构、运营架构都会有比较大的改变。这对于转型私域较早的企业,无疑是一个契机。

对新生品牌而言,私域也是可以诞生品牌的创新源泉。最近两三年起家、成长于私域的原生品牌已不可胜数。私域原生品牌zeesea(滋色),创立不过三年时间,每年达到10亿级销售规模。其经营模式是运营超过500万的私域粉丝。

可以想见,未来类似的私域原生品牌,完全有机会成为声势超过当年“淘品牌”一样的品牌新势力。源于私域经济的蓬勃。


 

趋势    
 

高昂的开局之后,私域经济接下来的走向和终局会如何演绎?

前瞻未来,需要从源头追溯。

首先,为什么在中国会产生“私域经济”这个词?

有赞COO兼联席总裁浣昉认为,私域经济能爆发,有正在发生着的、明确的三个趋势。

一、中国私域经济的基础设施日渐成熟。

首先是中国有移动社交网络的土壤。人人都在用社交网络,后者有诸多能支持品牌DTC(direct to consumer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营销模式)、帮助品牌直连消费者的能力(比如微信、企业微信),且社交电商平台同时有足够多的手段(工具)支持品牌线上化,比如叠加LBS的属性、一对一或者一对N的属性。比如微信支付、微商城、小程序等交易工具,微信群管理、社交裂变、SCRM等支持品牌精细化运营的顾客管理工具,及能打通线上线下的管理系统,能做从获客-成交-复购全链路的广告投放系统,等等。

其次是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或者说有足够好的柔性供应链基础,足够好的供给,让商家和品牌商可以把中间环节做得更高效,可以直接去做自己私域的B2C运营。

二、多媒介内容消费的大时代在到来。即从以前的以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等传统媒介的形态,形成了支持品牌更充分呈现内容的图文、长短视频和直播等多媒介工具,可以让品牌提高商品成交转化率。

三、整合线上线下零售和服务业的数字化。消费者一切线上的行为,都是在线下某种需求的投射。线下所有行为,都可以通过线上的转化漏斗数字化,记录深度的运营。数字化重塑零售和服务业商业模式是必然趋势。

从这三点来看,私域经济的未来增速依然可见。同样有几点原因支撑。

首先是消费者的变化在支撑上述趋势走向深入。

可以看到,消费者的一个趋势是从目的式消费,向场景式消费迁移,这因此带来了过去两三年社交电商迅速爆炸式增长,甚至成为整个互联网领域里增长最快的细分渠道。尤其是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把大量的时间给了网游、综艺、和网购,年轻人带动了整个家庭消费的线上化,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变化。

微信、快手、抖音、微博、虎牙等社交平台,内部产生的交易加总,从三四年前非常低的份额,到今年应该非常确定地能够突破2万亿交易。

社交电商爆发背后是消费者对于内容消费的原始的需求在蓬勃发展,是关系链越来越流行,是场景激发的购物需求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其次是私域经济运营对于商家而言有长期价值。

社交电商的主要获客手段是内容营销——通过做好内容去做营销。而促进成交和复购的手段是私域运营。所以社交电商的长期价值大于直接通过平台投放广告带来的价值。私域运营就成为具有长期价值的能力——是一个用互联网帮助线下门店把生意做更好的能力。

第三,私域不仅对于实体商家、门店商家有增量价值,从利润对比来看,私域经济相对利润更可观。线上交易能提高库存周转和售罄率。

对于线下连锁店而言,新零售业务完全是在复用线下的一盘货,和线下门店资源,无需额外的房租和人工成本,和线上平台电商对比成本,只需要支付少部分运营人员工资,可以省下平台抽佣、和平台流量购买的成本,以及线下门店成本。

在这个基础上提高库存周转、现金的占用和售罄率,会导致平均单品的利润比线下门店高。浣昉计算出的结果是,相当于每100块钱私域经济带来的收入,可能相当于两三百块钱的电商或者是存量生意带来的收入。

500


 

边界    
 

存量经济时代,打破粗放式增长思维,转为精细化运营思维,已成为一部分商家玩转私域的先机意识。

但作为一种能力,私域也可能很快会到达极限点。在今年年初,很多商家兴致勃勃开始做私域运营,而只不过到了年底,已经能看到一些商家也开始撤出私域。一些在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的私域品牌,也开始认知到私域的瓶颈。开始思考私域的未来应该在哪里。

在私域运营步入深水区后,从价值和效率最大化的角度来看私域经济,当下还有几个核心命题。

1、如何获取、转化流量。

比如,张林所在的西部机场集团拥有24个成员机场,每年有6000万的流量,经过一年私域运营,上线200万人。相对庞大的线下机场流量来说,线上平台可挖掘的流量空间还很大。如何让6000万的流量快速上线?这是西部机场集团待解命题。也是私域经济能否迅速成为红利的母题。

尤其是很多线下店不缺流量,但是让线下的流量上线、如何转化是非常大的问题。显见的问题是:用户凭什么要关注你。关注之后如何不会取消关注。客户凭什么帮助商家做裂变。对于实体商家而言,最大化产出私域经济背后,有企业内部体系资源分配薄寡的问题。


2、流量是否能利用好、留得住、有复购。

私域经济的本质不是流量,而是客户关系,核心是转化和复购。这意味着,从流量池的构建、到运营,再到流量变现、转化,有一个做好内容的长过程,“做好”的本身,也相当不容易。一定程度上,把私域流量留住,似乎没有捷径,是持续、永不间断的内容运营。

3、供应链的问题。

传统电商是以货品为中心,不断地引入流量获得转化,爆品思维的经营模式;私域经济的核心是客户关系运营,是以“经营人”为中心。

今天私域经济的瓶颈是内容和商品供给的不足,供给侧不足就无法带来持续性的规模产出。

一些常规做法是围绕消费者的旅程设计,做深度经营,提升顾客全生命周期价值。比如引入更多的类目,彩妆品牌不再单卖彩妆,还要卖医美,未来还有女装、零食。但核心是,不再基于商家有多少货品,而是基于人群,给自身流量池人群匹配多少货品,然后产生新的持续的模型。

挑战在于,当下整个市场的现实是并不缺钱、也并不缺货。而是缺创意的内容,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所有重运营的原则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往下延伸要关注两个点。一个是需求:到底消费者要什么?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价值?一个是消费者所处的生命周期状态,在企业里处于什么阶段。”上海家化CRM营销总监王小明的经验。也就是说,私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经营货”变成“经营人”。

4、人才缺乏也是私域运营商家都有的“切肤之痛”,因为有经验的私域电商运营人才太少。西部机场集团的破局之道是和本科一批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共建数字媒体专业、市场营销电商相关专业来解决人才难题。

有赞CTO兼联席总裁崔玉松认为,无论基于怎样的维度,所有运营的核心都在数据、内容、算法,最终是比拼效率。私域经济跑通本质也是PK效率。

在帮助商家私域运营的服务过程中,有赞在诸多案例中总结出了衡量私域经济运营能力的三个指标,即“私域三角”增长模型。这一定程度可算是关于“运营私域经济”的一种路径回答。

一、私域产权力:企业建立连接的客户数量、触达客户的能力。

二、单客价值度:单个客户全生命周期的总价值、客户复购率。

三、顾客推荐率:通过老顾客推荐带来新顾客的拓新能力、在关联领域对顾客选择的影响力,即关联品类、关联消费的推荐率。

在白鸦看来,私域经济未来的蓬勃发展,可能让“私域三角”成为零售商、品牌商重估数字化价值的重要参考依据。

点击【商业观察家】阅读更多

站务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