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QQ、淘宝、邮箱,当年这些中国产品是怎么干掉国外同款的?
【本文来自《路透社:越南要求脸书加强审查力度,否则关停》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 奶茶菠萝包
你可能不知道,当初google也是被百度干出去的,他退中国市场时份额很少了,那时的百度还没搞医疗竞价....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看到下面的“IT人”,有点吓到了,难道我过了个假的青年时代吗……还好,看到下面都是喷他的,看来还是他的记忆出了问题。
谷歌退出前,中文市场确实竞争不过百度,搜中文关键词的结果准确度不如百度,百度当时主打的广告语也是更懂中文,直指谷歌弱点。谷歌也有它的优势,英文搜索比百度好,学术相关搜索也还可以,当时在大学日常使用都是百度,搜文献在知网,但有时用谷歌和百度做一些辅助,搜英文用谷歌。
当时国外巨头有些领域是真的干不过国内,MSN当时在知识分子和白领里面很有逼格,但确实不好用,导致虽然为了逼格装一个,但真用还是QQ用的多,传文件这么高频的刚需功能,MSN就是迟迟不出,没办法,不能为了逼格不干活了啊。谷歌也推出过Gtalk,当时我也用过一段,但那个除了逼格什么都没有,还不如MSN。
Gmail倒是还不错,当时主打大空间,用着也没什么硬伤,但是还是不如QQ邮箱,我最早的邮箱是163的,然后是Gmail,最后注册的QQ邮箱,很多账号都是用163账号注册的,支付宝是Gmail注册的,但后来慢慢都不用了,因为QQ邮箱的大附件,断点续传等功能好使,工作后还是要用好使的……
淘宝也是干掉易趣的,bat起来,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外国巨头在的时候,被他们干趴下好多产品了,可不是外国巨头一走,他们忽然冒出来的。当时外国巨头的本地化有很大问题,很多东西完全照着西方习惯来,本地化团队没有权限改,比如注册账号,外国人用邮箱不算个事,但中国人更喜欢用手机号,就这点事外国巨头转弯就很慢。
倒是很多人认为,如果一开始就没有国外巨头这些鲶鱼,国内的bat可能不会发展这么顺利,京东和亚马逊在,淘宝是会因为竞争而难受,但从长远来看,对淘宝保持生存发展的危机感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谷歌没走,百度倒可能能多撑些时日。(好像是宁南山还是谁有篇类似分析)
1999年的时候,主要还是用雅虎搜索,sina搜索,搜狐,hao123刚出来的时候,可能是2001年左右
谷歌出来后,牛逼啊,找资源真滴好,虽然多图杀猫,但是好人一生平安。拨号上网必须的啊,这才私密啊,打开新世界啊,解锁各种知识,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最早的baidu也很404哦~~~~
lsp的最爱,就是想当年的谷歌了。
现在的谷歌,都是全球多国法律打击,净化后的谷歌了。怀念谷歌的,无脑吹谷歌的,别装了,都是老司机。
当年谷歌离开中国,除了市场占有率持续萎缩,最重要的就是色情,暴力,血腥方面的搜索,不加限制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当年baidu不但在中国打败谷歌,还开始向外扩张,刚登陆日本,就受到欢迎,市占率增长很快。谷歌吓尿了,才去政治手段,在日本采取的是日本右翼宣传中国软件都是间谍软件来打击baidu,成功了。在中国,以中国不自由,监管为由体面退出中国市场,这才不会影响谷歌在美国股市的市值么。其实就这么简单的事情。
至于baidu后来的样子,只能证明同行都是辣鸡,仅此而已。
最后,凡是需要查外文资料做研究的,谁没有科研经费?开个vpn不会报销?我就纳闷了,那个丁三石的同事,拿出当年满世界找ftp下黄色小说的劲儿,各种开代理,写代码的,开个vpn去谷歌找资料有比较难吗?
百度VS谷歌:那时我是喜欢用谷歌,广告比百度少,而且相对比较明显,一般不会点到广告上。百度就要差一些,广告多而且标示不明显。当时我用百度的唯一作用就是有些网站无法访问了,可以在百度快照里看到内容,而谷歌当时没有这个功能。至于网上说的什么百度对中文更友好,我真没感觉到。总之当时我圈子里的人用GG的较多,GG退出的原因是因为不愿意将数据放在国内,另外应该还有一点点傲慢。
QQVSMSN:即时通讯软件的祖宗是一个叫ICQ的软件,当时出来后就风靡世界,出现了一大波抄袭之作,QQ(原名叫OICQ)和MSN都是其中之一。所以QQ和MSN可以说是基本同时开始发展的。QQ先是用中文界面(ICQ是英文的)、简单的适合国人的操作在国内迅速的打败了ICQ。而当MSN开始发力时,其实国内的即时通讯领域已经是QQ的天下了,只有少数所谓的白领什么的用MSN,但这类软件说白了就是赢者通吃的典型,试想当你大部分时间要用QQ才能联系别人,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用MSN,那么你最终会把所有的联系都放到QQ上去。另外MSN在功能创新上也不如QQ,一些实用的小功能都是QQ先出来,而MSN要么晚很多才出,要么干脆就没出。
淘宝VS易趣:我感觉最重要的原因是淘宝推出了支付宝,创造了用户打钱给支付宝->确认收货->支付宝打钱给商家这种支付模式,极大的解决了买卖双方对钱货的不安全方面的顾虑。还有一个原因我感觉是淘宝广告太多了,病毒式营销。记得有大半年时间,淘宝凡是引导一个人去注册成功,就给引导人4元还是多少钱忘了。于是那段时间,可以说80%的网站进去就能看到这个广告,点一下进去,就可以注册淘宝。感觉当时的这波操作对淘宝用户增长帮助很大。
中美印三家都有过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之争,直观的区别是什么呢?
中国当时是针对数据管理等设定通行行业法规,非歧视性的,谷歌退出了,但亚马逊还在,退出的和没来的主要是讯息和社交类,或者说,能搞颜色革命的都没来,苹果的store以及亚马逊这种卖东西赚钱的就没事。
美国是掐尖,行政出禁令,瞄准的是技术领先的,不管软件硬件,什么行业,直接针对。
印度是回归了历史上的经验,直接全禁,其实对于印度相关产业发展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不了解印度的情况,没法判断,一是除了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美国的也很强,不知道美国企业在那边布局如何;再就是硬性全禁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也不好判断,中国的产业政策大多是做精细化管控的,对于收放都比较谨慎,很少用这样大开大合的休克式疗法,直至今日,整体导向一直是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持续扩大开放,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同时对特斯拉进入其实是支持的态度,而对当前世界最为关注的互联网和金融领域,不管内外,都保持着高度谨慎的微调的节奏,印度的举动是否经过完善的布局符合其行业现状的最大利益,亦或是掺杂有一定民族主义乃至民粹主义情绪的裹挟,我无从得知。
另外360的搜索也一般般,但是为什么市场占有率那么高呢?原因是杀毒软件带动起来的。这说明学技术的人才要学会向下兼容,不要以工程师的想法来设计产品,而是要以产品经理的角度运营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搜索引擎当年的重要工具要以大众化为导向。所以百度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上的强者之一也不是你以人口红利及政策因素归纳就能得出来。
这是BTA成功的基础,也是其他人很难动BAT的基础,别人用,你只能跟着用。
(头条、抖音同理)
LOL,吃鸡,王者荣耀同理。
·
这事儿,就跟当年网吧只看得到玩星际的一样,
进入10台机器,只有局域网,别人都玩星际,你想一起玩开心,当然就学星际了。
剩下两台,一台玩仙剑,一台玩暗黑。
谷歌在技术上可能确实比百度厉害,但是本土化做的跟屎一样,这也是众多美国互联网企业的通病:太过于傲慢,认为美国就是世界中心,我们的产品在美国都这么受欢迎,在其他国家当然更没问题了。什么?你们觉得不好用?那是你们的使用习惯有问题,来来来, 我教给你们怎么用......
中国的企业呢:什么,某个功能不好用?好好好,咱立马改。这位爷,您要是还有问题随时招呼,咱及时改正。
原来谷歌搜索又两个按钮,一个是搜索,一个是手气不错。用了好多年也不知道这个手起不错是干嘛用的。
这是没用过那个年代的谷歌吧?
作为1999年自己网站日访问量5000IP的互联网老人,还是有点经验可以说的。
先说好用。
当年百度的中文搜索确实比谷歌的要强,而且要强的多,说一万倍倒是不至于。
话说我最开始用的搜索是雅虎和谷歌,百度是上大学后才开始逐步使用的。
接触互联网比较早吧,QQ号还都是七位的时候了,那个时候刚弄了我第一个网站,用的还是雅虎的地球村免费空间。
网站的流量起来后,考虑放广告赚钱,考虑的就是谷歌广告(谷歌广告在当时互联网就是老大的地位),一段时间后,我收到了网络世界的第一桶金,一张谷歌发过来的一百美元的西联汇款票据。
然后说呗限制,
就谷歌被限制?百度一样啊,当时国内对搜索的要求是一样的。
符合中国法律就行。
最后,谷歌当年的市场份额是真的不如百度,而且越来越差。
我毕业后上班的一家公司是百度的代理,但是老板手下另一家公司是谷歌的代理(两家级别不一样)。
当年谷歌的市场份额是越来越低,甚至业务员出去谈客户,需要找美工PS修改市场份额图,弄大一些才好去谈,但是即便是PS也不敢改成市场份额比百度高。
谷歌离开的时候,市场份额应该不到20%,大概16%左右,大概已经是第三名了。
而百度当时60%左右的市场份额。
为什么?因为百度的一些新东西,我印象最深的是MP3搜索,贴吧和百度知道(知道刚测试,我参加过公开测试),还有就是百度快照。
这些功能确实让我们这些大学生被吸引过去(百度知道是我大学之后才出来的)。
而当时百度额的搜索确实比谷歌要好,出来的结果要比谷歌多得多。
公司负责谷歌的人也说过一个原因。
那就是谷歌对自己的东西特别固执,谷歌其实整体就是英文版谷歌页面汉化后的结果。
所以看谷歌页面有的时候特别别缪,毕竟英文排版和中文排版是不一样的(2006年之前也不清楚,这一年开始接触英文网站,接了一个美国客户做游戏点卡网站,才发现中文排版和英文排版的页面差距太大了。),有同样问题的还有微软,亚马逊(亚马逊网站到现在还是那样,看着特别别扭对吧)。
而谷歌对国内这些代理的修改意见也非常固执,下面的代理提了很多不错的意见,比如国内的搜索网站有什么新东西,新的做法(当然主要是百度),希望谷歌能改一下,当时谷歌都没有考虑过这些意见。
我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以前就是负责谷歌业务的,他透露过说,谷歌其实当时对中文搜索的投入非常少,投入的人员也很少。当然那时候中国互联网刚起来,规模别说和美国比,与日本和很多欧洲国家相比都没法比。
而百度刚起来的时候,无论投入还是人员方面都比谷歌中文方面要强太多。
其实,谷歌现在员工十万左右,而百度员工五万以上。
可谷歌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业务,语言就很多很多。百度就只有中国大陆市场才做的最好,虽然积极出海,但是结果……
另外,我刚开始接触百度的时候,百度竞价排名貌似还没出来呢,按个时候百度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吧。
当然请注意我国对于网络的管理监控本人双手赞成,看看美国人利用推和脸书去搞别的国家的政变比如波斯土鸡,这些缺乏互联网技术能力的国家除了被动挨打毫无还手之力,最后只能像波斯封了了事
欧洲20几年前还是信息业的中心地区之一,结果发展了二十年,最后自己的信息产业完全被谷歌推特脸书汤不热等美国公司控制,结果现在既无技术能力也无资金能力去摆脱美国搞自己的体系,欧洲已经沦为信息产业的第二世界甚至第三世界,可笑嘛但这就是现实,所以我国zf多年支持bat从结果看应该是正确的,虽然期间用户体验上会带来一些问题,最大意见我看 就集中在度娘,阿里虽然也有一堆小毛病但是大的架构不错,企鹅也一样,不人性化的小毛病一堆但是没办法大家都在用你也只能用,如此而已
另外楼上说谷歌广告收入的,这就属于你跟他谈技术和应用他跟你说市场,谷歌确实也投放广告而且吊打所有中国广告收入综合,但是谷歌也没无耻到在搜索首页上强行塞广告,而且长时间是头几条全是广告,现在是打一个有广告字样的极小的图标解决争议,最早还你能在搜索银行这类关乎人们生活最关键的网站信息的时候搜到——钓鱼网站,还居然有人上过当还上过电视新闻,我就不知道吹度娘技术的人此时跑去哪里了,呵呵
热切一直到现在,度娘的所谓中文搜索的算法也不见得就能算好,这就是事实